诊断分子生物学论文-蔡昕华

诊断分子生物学论文-蔡昕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诊断分子生物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肺结核,诊断,价值

诊断分子生物学论文文献综述

蔡昕华[1](2019)在《3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交叉引物扩增技术(CPA)以及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检测方法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177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患者(889例)进行PCR检测,B组患者(202例)进行Xpert Mtb/RIF检测,C组患者(86例)进行CP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以痰培养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结果PCR法、Xpert Mtb/RIF法和CPA法对疑似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与痰涂片法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Xpert Mtb/RIF法和CPA法对肺结核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6.87%、84.62%和61.29%)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626、0.623和0.540)均高于痰涂片法。结论 PCR、Xpert Mtb/RIF以及CPA 3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诊断价值优于传统痰涂片法,并且缩短检查时间,可为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沈丹华[2](2019)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妇科肿瘤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妇科肿瘤的诊断涉及临床、影像、血清中肿瘤标记及病理学诊断,就目前医学科学的水平,病理学诊断仍是妇科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医生后续制定肿瘤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以往有关妇科肿瘤的分类比较推崇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这一分类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撰写,大致每10年左右更新一次,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在2014年,简称为第四版WHO分类,这一版本的分类最重要的变化是从以往以细胞形态学改变为主要依据的分类分级法,开始关注肿瘤的发生机制,每一个肿瘤都会介(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曾进,宋晓东,管维[3](2019)在《肉瘤样肾细胞癌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瘤样肾细胞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SRCC)较为罕见,最早于1968年由Farrow等首次发现并命名为肾癌肉瘤,曾被认为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ma,RCC)的一种特殊亚型,但2004年WHO RCC病理学分类不再将SRCC划分为一种独立的病理亚型。目前普遍认为SRCC是RCC向高级别恶性肿瘤转化的一种表现,也称RCC肉瘤样分化,约占肾脏肿瘤的1.5%,占RCC的4%~32%[1-4]。RCC各亚型均可发生肉瘤样分化,但不同组织学来源的SRCC其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1-4](表1)。SRCC中以横纹肌肉瘤样RCC多见(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莲芝,张晶,李莹莹,郎临川,江晖[4](2019)在《叁种分子生物学方法联合检测胃液诊断儿童肺结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寻求简单、快速、准确的新方法。方法选自哈尔滨市胸科医院儿童结核科、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个月-14周岁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且HIV阴性、未经抗结核治疗者,共186例,平均年龄(8.4±1.5),男102例,女84例,低龄儿(2个月-6周岁)85例,年长儿(7周岁-14周岁)101例。全部抽取晨起空腹胃液,年长儿同时留取痰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和(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2)

古静[5](2019)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与乳腺癌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和动态增强磁共振对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再观察价值目的: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与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再观察价值。方法:1、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超声科就诊,经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BI-RADS 4类的230例乳腺疾病患者(共237个病灶),其中BI-RADS 4A类76个,BI-RADS 4B类65个,BI-RADS 4C类96个。2、检查流程:患者均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的乳腺疾病患者再分别进行ABVS检查和DCE-MRI检查,对病灶重新分类,将BI-RADS 4A类和4B类作为良恶性之间的分界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ABVS和DCE-MRI对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再观察价值。3、常规乳腺超声检查:常规乳腺超声主要观察病灶的最大直径、形状、方位、边缘情况、内部回声、后方特征、周围回声晕、血流、微钙化等,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ssociation,ACR)2013年颁布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进行乳腺病灶的分类,BI-RADS 4类的病灶分别再进行ABVS检查和DCE-MRI检查。4、ABVS检查:ABVS冠状面再观察的重点在于:1对于肿块型的病灶:主要根据病灶的形态、边缘情况、微钙化重新进行分类,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模糊、微小分叶、成角或毛刺)、微钙化,具备叁项中的一项分为BI-RADS 4A类,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分为BI-RADS 4B类;2对于非肿块型的低回声病灶:根据病灶内部的回声改变及节段分布特点、导管扩张及导管壁不光整、微钙化,具备叁项中的一项分为BI-RADS 4A类,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评为BI-RADS 4B类;无论肿块型病灶或非肿块型病灶,冠状面出现汇聚征均分为4C类。5、DCE-MRI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病灶的边缘(清楚、欠清、毛刺状)、病灶的强化方式(不强化、均匀强化,内部分隔无强化、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早期强化率(<50%、50%-100%、>100%)、强化曲线TIC曲线类型(Ⅰ型、Ⅱ型、Ⅲ型),根据改良Fischer评分法进行评分,0-1分,BI-RADS分类为1类;2分,BI-RADS分类为2类;3分,BI-RADS分类为3类;4分BI-RADS分类为4A类,5分BI-RADS分类为4B类,6分BI-RADS分类为4C类;7-11分,BI-RADS分类为5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常规超声、ABVS、DCE-MRI诊断乳腺BI-RADS 4类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用于统计描述与推断,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理结果:237个病灶中,良性病灶84个,恶性病灶153个,良性病灶中包括46例纤维腺瘤,15例腺病,7例慢性肉芽肿性炎,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脓肿,2例脂肪坏死;恶性病灶中包括143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导管内原位癌,2例黏液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癌肉瘤,1例髓样癌。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A类76个,BI-RADS 4B类65个,BI-RADS 4C类96个,以BI-RADS 4A类、BI-RADS-4B类作为良恶性的分界点,常规超声诊断为良性病灶76个,恶性病灶161个,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1.70%(125/153)、57.14%(48/84)、73.00%(173/237);ABVS诊断为BI-RADS 4A类90个,BI-RADS 4B类45个,BI-RADS 4C类102个,良性病灶90个,恶性病灶147个,ABV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20%(138/153)、89.29%(75/84)、89.87%(213/237);DCE-MRI诊断为BI-RADS4A类81个,BI-RADS 4B类47个,BI-RADS 4C类109个,良性病灶81个,恶性病灶156个,DCE-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50%(140/153)、80.95%(68/84)、87.76%(208/237);ABVS、DCE-MRI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VS与DCE-MRI相比,二者在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VS与DCE-MRI较常规超声在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而ABVS与DCE-MRI相比,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相当,两者均是常规超声的一个有效补充手段,能够提高对BI-RADS 4类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第二部分超声二模态下的乳腺癌征象与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的乳腺癌征象与分子生物学因子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的相关性,试图利用超声辅助评估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因子的表达,为临床上制定个体化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以及疗效评估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3例(共153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常规超声征象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冠状面征象,常规超声征象主要包括肿块最大直径、形状、方位、边缘情况、内部回声、后方特征、血流、微钙化等,ABVS冠状面征象主要包括汇聚征。通过免疫组化获得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因子,主要包括ER、PR、HER-2的表达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常规超声与ABVS冠状面的乳腺癌征象与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R、PR、HER-2的表达与常规超声征象中的肿瘤最大直径、形状、方位、内部回声、后方特征、血流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超声征象中边缘为毛刺征的肿块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边缘为非毛刺征的肿块(75.00%vs49.52%,70.83%vs4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VS冠状面出现汇聚征的肿块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冠状面无汇聚征的肿块(80.00%vs38.55%,72.86%vs34.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征象边缘为毛刺征联合ABVS冠状面出现汇聚征的肿块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独常规超声征象边缘为毛刺征者或ABVS冠状面出现汇聚征者(97.22%vs75.00%、80.00%,94.12%vs70.83%、72.86%),且HER-2阳性表达率低(2.50%vs16.67%、21.43%);常规超声征象中肿块内有微钙化者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肿块内无微钙化者(38.57%vs1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以及ABVS冠状面乳腺癌征象在预测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因子的表达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常规超声联合ABVS能够更好地预测ER、PR、HER-2的表达,为临床上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监测疗效以及早期评估预后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期刊2019-05-01)

王光裕,陈敏,洪南,王升启,廖万清[6](2019)在《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分子检测技术对疑似隐球菌感染的脑膜炎病例进行诊断。方法收集患者的脑脊液样本,提取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采用DNA芯片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样本新生隐球菌阳性。结论通过ITS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和DNA芯片技术对常规真菌学检查不能确定的疑似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样本进行非培养检测,具有实验室诊断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吴琦[7](2019)在《超声联合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检测诊断膝骨关节炎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联合超声检查诊断膝骨关节炎(KOA)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确诊KOA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扫描,并检测患者血清中COMP和HMGB1水平,分析各指标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KOA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中COMP及HMGB1水平分别为(379.85±24.39)ng/ml和(5.66±0.29)ng/ml,对照组分别为(214.28±32.43)ng/ml和(4.83±0.37)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行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7.00,显着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 <0.05),系列联合诊断特异度为96.00,显着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 <0.05),且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946),显着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 <0.05)。结论 :超声联合血清COMP、HMGB1诊断KOA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邵丹,张世栋,武小虎,王东升,董书伟[8](2019)在《病原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及其在奶牛子宫内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是奶牛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子宫内膜炎多由病原菌混合感染,若能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致病菌,对该病的综合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诊断技术的相关报道甚少,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诊断技术,论文对目前应用于其诊断的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情况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柏柳[9](2019)在《PCR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与心血管疾病诊断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CR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市叁级综合医院治疗的8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血常规检查,研究组患者给予PCR技术实施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度。结果给予PCR技术实施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的研究组患者最终心血管疾病诊断确诊的患者为42例,诊断准确率为95.45%,临床表现优异;给予血常规检查的对照组患者最终心血管疾病诊断确诊的患者为36例,诊断准确率为81.82%,两组数据对比x2=4.062,P=0.044<0.05,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在分子生物学与心血管疾病诊断工作中具有良好导向,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临床诊断具有可靠性,适用于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于美美,管程程,张田,李倩[10](2019)在《布鲁菌病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布鲁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菌可引起人兽共患病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布病的临床实验室诊断和布鲁菌分型在布病的诊疗和防控中非常重要。布病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其中免疫学诊断方法包括试管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捕获凝集技术、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胶体金技术、荧光偏振试验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等。布鲁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多位点序列分型、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高变量八聚物寡核苷酸指纹分析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诊断分子生物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妇科肿瘤的诊断涉及临床、影像、血清中肿瘤标记及病理学诊断,就目前医学科学的水平,病理学诊断仍是妇科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医生后续制定肿瘤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以往有关妇科肿瘤的分类比较推崇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这一分类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撰写,大致每10年左右更新一次,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在2014年,简称为第四版WHO分类,这一版本的分类最重要的变化是从以往以细胞形态学改变为主要依据的分类分级法,开始关注肿瘤的发生机制,每一个肿瘤都会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诊断分子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1].蔡昕华.3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

[2].沈丹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妇科肿瘤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

[3].曾进,宋晓东,管维.肉瘤样肾细胞癌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治疗进展[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

[4].王莲芝,张晶,李莹莹,郎临川,江晖.叁种分子生物学方法联合检测胃液诊断儿童肺结核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5].古静.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与乳腺癌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9

[6].王光裕,陈敏,洪南,王升启,廖万清.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

[7].吴琦.超声联合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检测诊断膝骨关节炎的价值[J].上海医药.2019

[8].邵丹,张世栋,武小虎,王东升,董书伟.病原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及其在奶牛子宫内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9

[9].柏柳.PCR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与心血管疾病诊断上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10].于美美,管程程,张田,李倩.布鲁菌病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布鲁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

标签:;  ;  ;  ;  

诊断分子生物学论文-蔡昕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