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社会主义

作者: 朱成君

导师: 赵曜

关键词: 和平发展,科学发展观,政治文明,软实力,国际体制,祖国统一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中国的发展壮大是否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引发新的战争,从而成为世界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等等。实质上关注的是中国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因此,中国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国际关系能否有效协调、各种疑惑能否彻底澄清、各种谬论能否坚决挫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已经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发展道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新道路。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明确地向世界表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决心走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潜力、注重全面协调、实现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社会自我完善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建立在世界共同利益和中国根本利益基础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 本文除导语外,正文分为七章。导语主要说明了研究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缘起和本文的基本思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确立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澄清种种疑惑、驳斥种种谬论、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要求,更是对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的积极主动的回应。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依据。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基本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必由之路是积极参与全球化,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基本推动力是顺应时代发展,全面推进改革;基本目标是营造和平的国内外环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和平性要求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不仅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的共同利益,也是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一贯宗旨和传统文化基本特质的外在体现。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时空定位。时空定位包括国内外的因素。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决定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长期性、曲折性。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等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经济发展凸现很多不和谐因素、政治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和祖国统一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等是中国发展的现实环境。这些给

论文目录:

导语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研究缘起和基本思路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和基本思路

三.研究方法、论文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依据

第一节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一.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三.必由之路是积极参与全球化,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四.基本推动力是顺应时代发展,全面推进改革

五.基本目标是营造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第二节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依据

一.时代、中国根本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的根本要求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和平性

三.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一贯宗旨是自主与和平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和而不同”

第二章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时空定位

第一节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时间定位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长期性

二.“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

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

四.把握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空间定位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内环境

第三章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世界眼光和现实基础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回应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关键期面临问题的积极回应

三.树立全新的开放理念

第二节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二.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关键所在

第三节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一.建立维护经济安全的专门机构、决策制度

二.建立经济安全态势监测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

三.加强维护经济安全的法制建设

四.建立关键资源的战略储备和保障体系

五.合理利用外资,实施准入和保护政策

第四节 维护社会公正 营造和谐社会关系

一.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

三.造成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

四.解决当前中国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对策

第五节 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

一.制定科技创新计划

二.提高公众的科技创新意识

三.确保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四.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环境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一节 改革党的执政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要求

二.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和必由之路

三.加强党的建设

四.规范党政关系,改革党的执政方式

第二节 规范政社关系 建立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一.公民社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社会基础

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三.建立新型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章 参与现存国际体制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之间和平共处

一.和平共处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深化

二.经济全球化与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

第二节 创新理念 广辟途径 参与现存国际体制

一.树立新安全观

二、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 提升软实力水平与倡导世界文明多样性

第一节 文明多样性的思想和软实力的分析

一.人类文明多样性思想的发展

二.软实力的内涵和作用

三.中国软实力的基本现状和要求

第二节 提升我国软实力水平的基本思路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二.建立意识形态宣传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

三.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与增强

第七章 实现祖国统一与促进世界和平

第一节 台湾问题的由来与一国两制的方针

一.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实质

二.中国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和平统一的思想

第二节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一.《反分裂国家法》为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贯彻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推动两岸关系呈良性发展

三.正确处理台湾问题中的中美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中国平等互信外交思想研究[D]. 杨晓光.辽宁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共有利益与中国和平发展[D]. 房慧贞.外交学院2012
  • [2].新时期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外部挑战及对策研究[D]. 郭晓东.南京师范大学2014
  • [3].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主义分析[D]. 何东.中共中央党校2010
  • [4].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 刘智勇.外交学院2005
  • [5].全球化与中国崛起[D]. 聂继永.中共中央党校2005
  • [6].哲学视野中的和平崛起论[D]. 仲计水.中共中央党校2005
  • [7].中国和平崛起要论[D]. 杨守明.华中师范大学2007
  • [8].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湾问题[D]. 明庭权.华中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  ;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