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慢性炎症性增殖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银屑病发病的始动触发因素仍然不清楚,其发病机制涉及到免疫系统紊乱、血管新生和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等多个环节。其组织病理学最主要的特征是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KC)过度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在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中真皮乳头血管的异常最先发生,而后出现炎症细胞的移行和表皮增生及分化异常。同时,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渗出到血管外的组织中,诱导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由此形成细胞因子相互调控的恶性循环,促进疾病的进展。在银屑病病理过程中,由表皮细胞分泌的很多血管源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血管增生,但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最为重要。银屑病皮损中的KC是促进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明显增加,患者非皮损处VEGF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亦增加,许多研究又表明严重类型的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也显著升高,且与疾病的活动有一定相关性。另有报道将编码VEGF的基因转入小鼠皮肤可致银屑病样改变,并出现特征性的Koebner现象,这进一步说明VEGF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银屑病也是多种炎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性疾病。IL-2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是由本身无生物活性的p19因子与IL-12的p40亚基通过二硫键相连组成的异二聚体。能够诱导记忆性T细胞产生IFN-γ,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免疫保护功能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银屑病病人皮损IL-23的表达明显增高。Piskin等发现UVB治疗银屑病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局部皮损IL-23的表达也下调。因此他们推测,角质形成细胞过表达IL-23可能对银屑病的炎性过程起一定作用。白芍总苷胶囊(商品名帕夫林,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TGP)是从中药白芍中提取的复合制剂,主要成分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占总苷量的90%,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增殖、止痛、保肝等作用。TGP对自身免疫过程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调节作用。研究报道TGP可以抑制VEGF、金属基质蛋白酶(MMP)等活性物质的产生。目前国内对TG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较多,但对TGP治疗银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重要的信号通路,能将多种细胞外刺激产生的信号通过级联反应从细胞膜传递到细胞核内,在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应激、炎症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任一环节的异常都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与分化。MAPK信号转导通路包括MAPK激酶激酶(MAPK kinase kinase, MAPKKK)、MAPK激酶(MAPK kinase, MAPKK). MAPK,此通路主要为三级酶联反应模式:激活因子作用于MAPKKK使其首先被激活,MAPKKK被激活后又能使MAPKK磷酸化而被激活,产生MAPK并激活一系列其它蛋白激酶,使细胞骨架成分磷酸化,亦可经核转位进入细胞核激活核内转录因子,调节转录因子的靶基因,完成对细胞刺激的反应。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以及各种应激刺激都可以作为激活因子激活这个三级酶联反应。MAPK是MAPK途径的核心,其底物绝大部分是核内转录因子。MAPKs主要包括3个经典的亚家族途径,即细胞外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ERK1/2), p38 MAPK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amino-terminal kinases, JNK)。p38是MAPK的亚类之一,主要被炎性细胞因子和环境应激刺激而激活。p38的激活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6的产生关系密切,并在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p38MAPK途径在银屑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报道TGP可通过激活p38MAPK,调节前炎症介质TNF-α、IL-1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表明TGP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调节信号通路途径。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TGP对KC作用的机制,我们选择了p38MAPK信号途径来研究TGP作用的可能机制。目前,TGP对KC的具体作用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在体外培养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中,以主要由KC分泌的VEGF和IL-23为检测指标,观察TGP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VEGF和IL-23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的调控,探讨TGP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目的1.观察TGP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2.观察TGP对HaCaT细胞表达VEGF和IL-23的影响;3.探讨P38MAPKs信号传导途径在TGP对HaCaT细胞表达VEGF和IL-23调控中的作用。方法1. HaCaT细胞的培养永生化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用含10%FBS的1640置于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2.实验设计(1)根据参考文献选择不同浓度的TGP加入HaCaT细胞,测定HaCaT细胞增殖的改变;(2)不同浓度TGP孵育HaCaT细胞48h后,测定VEGF和IL-23 mRNA及蛋白的表达;(3) HaCaT细胞经p38 MAPK阻断剂SB203580预处理2h后,给予125mg/LTGP孵育,测定HaCaT细胞VEGF和IL-23 mRNA及蛋白的表达;(4) 125mg/LTGP孵育HaCaT细胞0、5、15、30 min,检测p38MAPK磷酸化的改变;(5) HaCaT细胞经p38 MAPK阻断剂SB203580预处理2 h后,给予TGP孵育,测定p38 MAPK磷酸化改变。3.实验方法3.1.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测定HaCaT细胞增殖将HaCaT细胞分组给予不同浓度TGP干预,加入5g/L的MTT液20μl继续培养4h,再加入二甲基亚砜150μl,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标仪490nm处测量各孔吸光值。3.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VEGF和IL-23 mRNA的表达将所收集的细胞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反应得到cDNA,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参照,通过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VEGF和IL-23 mRNA的表达。3.3.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EGF和IL-23蛋白表达将所收集的细胞培养上清进行孵育、酶反应、显色等步骤,酶标仪450nm处测量各孔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相应浓度。3. 4. 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蛋白表达将所收集的细胞提取总蛋白,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转膜、蛋白印迹、显色、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成像、应用Qwin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检测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1.TGP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预实验结果和细胞生长曲线,统计分析显示:TGP在低浓度0.5mg/L、2.5 mg/L时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P<0.01);浓度增高为12.5mg/L~125 mg/L时反而对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且随TGP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愈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P 125 mg/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2.TGP对HaCaT细胞表达和分泌VEGF的影响(1) 0.5mg/LTGP、2.5 mg/LTGP作用于HaCaT细胞48h, VEGF的分泌量和VEGF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12.5 mg/LTGP、62.5mg/LTGP.125 mg/LTGP作用于HaCaT细胞48h,随药物浓度的增加,VEGF的分泌量和VEGF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TGP浓度为125 mg/L时VEGF分泌量和VEGFmRNA的表达量最低。(2)p38 MAPK阻断剂SB203580对TGP诱导的HaCaT细胞VEGF mRNA表达和VEGF蛋白分泌的影响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2 h后再给予125 mg/LTGP作用48h,HaCaT细胞分泌VEGF的量和VEGFmRNA的表达量均较单独125 mg/LTGP作用时明显增高(P<0.01)。3.TGP对HaCaT细胞表达和分泌IL-23的影响(1)0.5mg/LTGP.2.5mg/LTGP作用于HaCaT细胞48h,IL-23的分泌量和IL一23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62.5mg/LTGP. 125mg/LTGP作用于HaCaT细胞48h,随药物浓度的增加,IL-23的分泌量和IL-23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TGP浓度为125mg/L时IL-23分泌量和IL-23mRNA的表达量最低。TGP浓度为12.5mg/L时IL-23分泌量和IL-23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p38 MAPK阻断剂SB203580对TGP诱导的HaCaT细胞IL-23mRNA的表达和IL-23蛋白分泌的影响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2 h后再给予125mg/LTGP作用48h,HaCaT细胞分泌IL-23的量和IL-23mRNA的表达量均较单独125mg/LTGP作用时明显增高(P<0.01)。4.TGP对HaCaT细胞p38磷酸化的影响4.1 TGP对HaCaT细胞p38 MAPK磷酸化的影响125mg/LTGP作用于孵育的HaCaT细胞,在不同时间段(5min.10min. 30min)收集细胞,p-p38蛋白表达于5min达到高峰,10min后p-p38表达水平逐渐减弱,但与对照组表达水平比较差别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T-p38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 p38 MAPK阻断剂SB203580对TGP诱导HaCaT细胞p38 MAPK磷酸化的影响HaCaT细胞经p38MAPK阻断剂SB203580(10μM)预处理2h后,再给予125mg/LTGP孵育5min,结果经SB203580预处理组p-p3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独TGP给药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TGP能够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2.TGP能够抑制HaCaT细胞VEGF和IL-23 mRNA和蛋白的表达;3.TGP能够活化HaCaT细胞p38 MAPK信号途径;4. p38 MAPK信号途径参与了TGP对HaCaT细胞VEGF、IL-23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柳蘑多糖对角质形成细胞作用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06)
- [2].白细胞介素-36β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反应与分化的影响(英文)[J].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19(03)
- [3].体外培养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10)
- [4].白癜风皮肤组织角质形成细胞释放警报素分子的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4(10)
- [5].中医视角探讨角质形成细胞生理病理特性[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7)
- [6].研究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
- [7].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机制[J]. 创伤外科杂志 2009(05)
- [8].小鼠上皮细胞培养及其在EOB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3)
- [9].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对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8)
- [10].白芍总苷对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及ICAM-1表达的影响[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06)
- [11].角质形成细胞相关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8(05)
- [12].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病变皮肤的蛋白质组学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12)
- [13].角质形成细胞在中耳胆脂瘤过度增殖中的作用[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02)
- [14].一种分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新方法[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6(06)
- [15].RIP2:一种新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皮肤创口修复的调节物[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07)
- [16].芦荟大黄素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研究[J]. 中国药业 2014(14)
- [17].基于太极阴阳鱼图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阴阳变化[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09)
- [18].640nm红光通过CD26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8)
- [19].砷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抗氧化能力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08)
- [20].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03)
- [21].木天蓼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3)
- [22].皮肤科学基础[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3(06)
- [2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抑制角蛋白17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J]. 西部医学 2019(06)
- [24].尖锐湿疣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10(39)
- [25].在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气-液交界面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皮肤样器官[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2)
- [26].SPRY1基因与角质形成细胞衰老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9(06)
- [27].人的原代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和永生化的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增殖能力的比较[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01)
- [28].胺丁羟磷酸盐抑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作用[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9(08)
- [29].白介素22调控角质形成细胞表达角蛋白17的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04)
- [30].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表达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初步探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