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正脊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三维正脊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三维正脊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134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采用三维正脊结合针刺疗法;对照组67例,采用单纯三维正脊疗法。治疗结束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和腰背痛评分标准分别从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特有的症状体征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并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作出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PRI-S、PRI-A、PRI-T、VAS、PPI、椎间盘突出部位、腰背痛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②治疗后两组间的疗效比较:治愈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方面,疼痛感觉(PRI-S)、疼痛情绪(PRI-A)、疼痛总分(PRI-T)、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腰背痛评分方面:腿痛或麻木感、步态、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活动限制情况及腰背痛评分总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腰背痛、直腿抬高试验及排尿功能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自身对照:观察组:治疗前后PRI-S、PRI-A、PRI-T、VAS、PPI、腰背痛、腿痛或麻木感、步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活动限制情况及腰背痛评分总分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尿功能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RI-S、PRI-T、VAS、PPI、腰背痛、直腿抬高试验及腰背痛评分总分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PRI-A、腿痛或麻木感、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排尿功能得分方面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④安全性评价:两组各有1例出现轻度胸部软组织损伤,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其它特殊不良事件的记录。结论:三维正脊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高于单纯三维正脊疗法;在疼痛评定各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三维正脊疗法;对腿痛或麻木感、步态、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活动限制情况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三维正脊疗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目录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止试验标准
  • 1.6 病例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盲法运用
  • 2.3 试验流程图
  • 2.4 临床治疗方案
  • 2.5 干预措施
  • 2.5.1 观察组
  • 2.5.1.1 腧穴定位
  • 2.5.1.2 针具及设备
  • 2.4.1.3 操作方法
  • 2.5.2 对照组
  • 2.6 意外情况处理
  • 2.7 疗效评价
  • 2.7.1 有效率评价
  • 2.7.2 疼痛评价
  • 2.7.3 腰背痛评分标准
  • 2.8 安全性评价
  • 2.9 质量监控
  • 2.10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病例入选与临床试验完成情况
  • 3.2 基线比较
  • 3.2.1 基线下两组间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2 基线下两组间影像学表现的比较
  • 3.2.3 基线下两组间疼痛及腰背痛评分的比较
  • 3.3 治疗后两组间的疗效比较
  • 3.3.1 治疗后两组间有效率的比较
  • 3.3.2 治疗后两组间疼痛评分的比较
  • 3.3.3 治疗后两组间腰背痛评分的比较
  • 3.4 治疗前后两组自身的疗效比
  • 3.4.1 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的自身比较
  • 3.4.2 治疗前后两组腰背痛评分的自身比较
  • 3.5 两组间的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3 三维正脊疗法
  • 4 针刺结合三维正脊疗法疗效分析
  • 5 对疗效评价指标的认识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综述
  • 附件二:附表
  • 附表1: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MPQ)
  • 附表2: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
  • 附件三: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古建筑超高琉璃瓦正脊施工技术[J]. 建筑施工 2020(08)
    • [2].正脊通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09)
    • [3].通督正脊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8)
    • [4].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2)
    • [5].李氏正脊联合推拿手法对腰肌劳损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04)
    • [6].李氏手法正脊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03)
    • [7].正脊手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7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06)
    • [8].传承脏腑·正脊医学 守护中医济世之根[J]. 农村百事通 2015(15)
    • [9].护理干预在定点快牵双旋正脊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25)
    • [10].正脊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08)
    • [11].通督正脊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9)
    • [12].正脊通督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 2013(08)
    • [13].正脊手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5例[J]. 中医药导报 2011(08)
    • [14].吸气正脊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85例[J]. 河南中医 2009(08)
    • [15].正脊推拿与传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5)
    • [16].倒悬正脊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报道[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03)
    • [17].三维正脊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08)
    • [18].正脊透骨疗法的特点及方法[J]. 中国民间疗法 2012(11)
    • [19].中药熏蒸配合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与护理[J]. 新疆中医药 2010(04)
    • [20].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正脊牵引后的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7)
    • [21].中医辨证配合三维正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09(06)
    • [22].手法加正脊调盆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04)
    • [23].三维正脊疗法对豚鼠气道炎性细胞和气道重塑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 2008(06)
    • [24].岭南广府传统祭祀建筑正脊类型演变分析[J]. 现代装饰(理论) 2015(12)
    • [25].三步推拿结合正脊技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5(11)
    • [26].正脊医学专家的健康梦想——中国智慧人物候选人张吉林事迹介绍[J]. 新商务周刊 2015(18)
    • [27].针刀结合三维正脊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11(05)
    • [28].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及效差原因分析[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0(01)
    • [29].正脊手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9)
    • [30].“中医刁氏正脊”课题立项[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09)

    标签:;  ;  ;  ;  

    三维正脊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