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形成研究

关陇集团形成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关陇集团为研究对象,对关陇集团形成所需的历史条件,所经历的武川军人集团阶段,贺拔岳的历史作用,宇文泰在贺拔岳死后如何确立领袖地位并组建关陇集团等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完整展现关陇集团的形成过程。武川是关陇集团核心人物宇文泰、赵贵、独孤信等的故乡。他们的家族在武川有着广泛的社会交往,并在他们中间形成了一种乡土情结,而这种乡土情结成为他们能够在六镇之乱后汇聚到贺拔岳周围的重要纽带。六镇之乱打破了北方军镇的宁静,所有武川人都被卷入其中,并以不同的方式离开故土,流亡各地。尔朱荣集团在六镇之乱中崛起,收留了贺拔岳等众多流亡者,他们中的精英分子协助尔朱荣夺取北魏政权,镇压河北起义,使六镇流民重新汇聚在一起。这种脱离乡里后的重聚是武川军人集团也是关陇集团形成的必要条件。贺拔岳是武川流民中的精英分子,在武川军人集团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他的家族在武川镇民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居于领袖地位;贺拔岳兄弟是较早一批投靠尔朱荣的六镇流亡者,以其声名和能力在尔朱荣集团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贺拔岳智勇兼备,具有领袖气质,使他能够成为武川流民中的一面旗帜。由于尔朱荣招募了大批六镇流民充实实力,使得其集团内部派系纵横。贺拔岳在集团内遭到高欢派系的挤压,为求自保,开始利用他的自身优势在流民中寻求支持者。李虎、宇文泰等武川人因投降尔朱荣后境遇不佳,被贺拔岳所吸引,成为他最初的追随者。贺拔岳又利用西征万俟丑奴之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更多武川同乡和北镇流民吸引到自己周围,为武川军人集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镇压关陇起义后不久,尔朱荣被杀,尔朱氏集团分裂,贺拔岳及其追随者所属的尔朱天光派系留在了关西。在无东归可能的情况下,贺拔岳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开始策动麾下军人的关陇土著化,武川军人集团形成。高欢在河北起兵讨伐尔朱氏,尔朱天光不顾贺拔岳反对,率军东出与高欢决战于韩陵。贺拔岳为避免与尔朱氏同归于尽,率军占领了关中,从尔朱氏集团内独立出来,并割据关陇地区。独立后的武川军人集团在贺拔岳的领导下割据关陇,广募当地人为兵,招揽土著豪强进入其幕府服务,开始了向关陇集团的方向的转变。这一过程因高欢策动侯莫陈悦刺杀贺拔岳而出现波折。武川军人集团内部推举宇文泰担任新的领袖,成功渡过了这一危机,并恢复到贺拔岳的既定政策上来。宇文泰接任后,一方面起兵为贺拔岳报仇,稳固了领袖地位;一方面促成北魏孝武帝西迁,在长安建立西魏政权,与高欢控制下的东魏对抗。为了巩固西魏政权,宇文泰重建国家制度,平定内忧外患,消除武川军人集团与入关的山东士庶集团、关陇土著豪强等政治力量的隔阂,将不同派系揉为一体,还成功推行了府兵制、六官之制等关中本位政策,关陇集团就此形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 二、选题的意义及创新
  • 三、研究方法及运用
  • 四、论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 五、余论
  • 上篇:关陇集团的萌芽
  • 第一章 武川军人集团形成的历史条件
  • 第一节 六镇之乱与镇民南迁
  • 一、武川豪强与动乱前的六镇社会
  • 二、武川豪强与六镇之乱
  • 第二节 尔朱荣集团与镇人的合流
  • 一、武川豪强的合流
  • 二、武川豪强汇聚于尔朱荣麾下的原因
  • 第二章 武川军人集团的形成
  • 第一节 武川军人集团形成的基本过程及主要问题
  • 第二节 贺拔岳核心地位的确立
  • 第三节 尔朱荣集团下的派系斗争
  • 一、主要派系
  • 二、派系间的矛盾与斗争
  • 第四节 武川军人集团形成的契机
  • 一、西征军的组建与构成
  • 二、西征与武川军人集团的形成
  • 第五节 武川军人集团的独立
  • 一、尔朱荣死后的政治动向
  • 二、武川军人集团的独立与割据
  • 下篇:关陇集团的形成
  • 第三章 武川军人集团的动荡与西魏政权的建立
  • 第一节 东西矛盾与贺拔岳之死
  • 第二节 集团新领袖的产生
  • 第三节 宇文泰领袖地位的确立
  • 第四节 西魏政权的建立
  • 一、孝武帝西迁
  • 二、孝武帝之死与西魏政权的建立
  • 三、余论
  • 第四章 关陇集团的最终形成
  • 第一节 西魏政权建立后的内忧外患及其应对之策
  • 一、内部问题及应对之策
  • 二、外部问题及应对之策
  • 第二节 关内各派势力的构成与整合
  • 一、武川军人集团的关陇化
  • 二、山东士庶集团的关陇化
  • 三、与关陇土著豪强的融合
  • 四、对俘虏和投附者的任用与融合
  • 第三节 关中本位政策
  • 一、物质本位政策
  • 二、文化本位政策
  • 第四节 关陇集团的最终形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关陇集团”到“李武韦杨”——陈寅恪对唐代政治史解释的转变[J]. 唐宋历史评论 2016(00)
    • [2].镇痛记[J]. 福建文学 2017(02)
    • [3].《琵琶》[J]. 故事家 2017(11)
    • [4].延续士族时代生命的关陇集团——浅论宇文泰为关陇集团形成做出的贡献[J]. 长江丛刊 2017(23)
    • [5].关陇地区民间美术色彩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08)
    • [6].“关陇理学”传承流变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6)
    • [7].北周关陇地域民族文化的沿革[J]. 甘肃理论学刊 2013(06)
    • [8].西魏北周关陇豪右的乡村世界与乡里社会[J]. 许昌学院学报 2014(01)
    • [9].十六国时期关陇地区文学及其研究述评[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0].关陇方言与秦人性格研究——关陇区域方言差异与演变探析[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 [11].唐代制度结构变革中的关陇集团——关于陈寅恪先生之“关陇集团”概念的界限分析[J]. 许昌学院学报 2012(06)
    • [12].关陇集团与东汉边防[J]. 宜宾学院学报 2011(07)
    • [13].明清时期关陇音乐艺术发展迟缓原因探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4].关陇集团与贞观时期文学的条件预设——一个观念史角度的考察[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5].关陇民俗文化圈的提出及其在民俗学上的意义[J]. 甘肃高师学报 2009(06)
    • [16].关陇集团与隋朝建立新论[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10)
    • [17].第九次玉帛之路(关陇道)考察纪要[J]. 百色学院学报 2016(02)
    • [18].初唐时期关陇集团兴衰探析[J]. 知识文库 2016(11)
    • [19].明清时期关陇地区的书法艺术史略窥[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20].关陇集团与隋唐之际的文学观念[J]. 文艺研究 2010(04)
    • [21].关陇庙会空间设计初探[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2].绵延千年的关陇古道[J]. 丝绸之路 2015(22)
    • [23].霍志军、安涛著《盛唐士人求仕活动与文学——以关陇地区为研究中心》一书出版[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 [24].中古隐逸传统中被忽略的一环——关陇高士及其对隐逸传统的建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5].论南宋前期吴玠、吴鳞在关陇地区的抗金斗争[J]. 陇东学院学报 2014(04)
    • [26].西魏时期关陇集团之形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7].南北朝时期“关陇集团”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J]. 文学评论 2008(02)
    • [28].关陇古道:一曲陇头水 万古离别愁[J]. 丝绸之路 2018(03)
    • [2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区域方言民俗探索——“中国关陇方言民俗高层论坛”会议综述[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30].风雪关陇道,苍茫云海间——第九次玉帛之路(关陇道)文化考察手记三则[J]. 丝绸之路 2016(06)

    标签:;  ;  ;  ;  ;  ;  

    关陇集团形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