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注入选育产CLA乳酸菌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N+注入选育产CLA乳酸菌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论文摘要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在最近二十年来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大量研究证实CLA具有抗癌、抗动脉粥状硬化、降低胆固醇、促进生长、抑制脂肪累积等功能。目前,广泛使用化学法得到的产物为一系列具有多种几何异构体的CLA混合物,生物发酵法产生的异构体单一,反应条件温和,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产CLA菌种性能改善发酵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出发菌株,利用低能氮离子束诱变选育到一株产CLA较为稳定的突变菌株ANLP。并对ANLP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发酵转化合成CLA的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一:探讨不同N+注入剂量和能量对植物乳杆菌出发菌株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入N+能量一定(10Kev),剂量为20~120×2.6x1013ions/cm2时乳酸菌存活率先是随着注入剂量加大而迅速降低,当注入剂量加大到40×2.6×1013ions/cm2时存活率出现平缓回升,注入剂量为80×2.6×1013ions/cm2时存活率回升到31.86%,而后又再次开始下降;整个存活率为典型的“马鞍型”曲线。当被诱变的微生物存活率在25%~30%时,目标性状的正向突变率往往较高,因此,在10Kev下,选80×2.6×1013N+/cm2为最佳注入剂量。另外,在注入N+剂量一定(80×2.6×1013N+/cm2),能量为5~25 Kev时菌株的正突变率随能量增加有缓慢升高的趋势,由于正突变率高时存活率太低可选菌株不多;存活率高时,正突变率低。而在10Kev下,存活率为34%,正突变率为25%。综上,产CLA乳酸菌最佳注入剂量为80×2.6×1013N+/cm2,最佳注入能量为10Kev。试验二:探讨N+注入对植物乳杆菌突变菌株产CLA的影响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N+注入反复诱变,突变菌株ANLP的产酸量由出发菌株的33.44μg/mL提高到103.26μg/mL。突变菌株经5代培养,产酸性能稳定;与原始菌株相比,菌体生长周期有所变化,对数生长期缩短4h,稳定期延长;菌落变大,菌体变长变粗;菌体产酸性增强。试验三:不同液态发酵工艺参数对乳酸菌产CLA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接种量、亚油酸添加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H等因素对发酵液中CL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2%、亚油酸添加量0.12%、培养温度36℃、pH值6.5、培养时间36h时为产CLA乳酸菌最佳液态发酵工艺参数,在优化条件下,ANLP产酸量达115.22μg/mL,比出发菌株高约3.5倍。同时,亚油酸诱导培养、振荡培养以及吐温-80乳化分散对CLA产量也有一定的提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1 微生物的诱变选育方法
  • 1.1 物理诱变选育方法
  • 1.2 化学诱变选育方法
  • 2 植物乳杆菌的开发利用
  • 2.1 植物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2.2 植物乳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3 共轭亚油酸
  • 3.1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和性质
  • 3.2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
  • 3.3 共轭亚油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 引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菌株
  • 2.1.2 试剂和溶液
  • 2.1.3 溶液的配制
  • 2.1.4 仪器
  • 2.1.5 培养基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菌体悬浮液的制备
  • 2.2.2 菌体浓度的测定
  • 2.2.3 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2.2.4 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测定方法
  • 2.2.5 离子注入方法及参数的确定
  • 2.2.6 菌种筛选方法
  • 2.2.7 乳酸菌存活率的测定
  • 2.2.8 乳酸菌突变率的测定
  • 2.2.9 突变菌株的菌学特征
  • 2.2.10 共轭亚油酸突变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
  • 2.2.11 正交试验设计
  • 2.2.1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注入能量对乳酸菌存活率及正突变率的影响'>3.1 N+注入能量对乳酸菌存活率及正突变率的影响
  • +注入剂量对乳酸菌存活率及突变率的影响'>3.2 N+注入剂量对乳酸菌存活率及突变率的影响
  • 3.3 出发菌株ANCLA01和诱变菌株ANLP的菌落及形态比较
  • 3.4 诱变前后菌株生长曲线的比较
  • 3.5 突变菌株产共轭亚油酸稳定性研究
  • 3.6 乳酸菌产共轭亚油酸最适培养基的确定
  • 3.7 产共轭亚油酸突变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
  • 3.7.1 装液量对共轭亚油酸生成量的影响
  • 3.7.2 亚油酸诱导对CLA产量的影响
  • 3.7.3 振荡培养对CLA产量的影响
  • 3.7.4 吐温-80乳化分散对CLA产量的影响
  • 3.7.5 亚油酸添加量对CLA生成量的影响
  • 3.7.6 接种量对CLA生成量的影响
  • 3.7.7 最佳培养温度的确定
  • 3.7.8 最佳培养时间的确定
  • 3.7.9 最佳初始pH的确定
  • 3.7.10 正交试验结果
  • 4 讨论
  • 4.1 离子注入诱变参数的确定
  • +注入能量对乳酸菌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的影响'>4.2 N+注入能量对乳酸菌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的影响
  • +注入剂量对乳酸菌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的影响'>4.3 N+注入剂量对乳酸菌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的影响
  • 4.4 不同培养基对CLA产量的影响
  • 4.5 不同培养条件对乳酸菌突变菌株生长和CLA产量的影响
  • 4.5.1 LA添加量对CLA产量的影响
  • 4.5.2 装液量对CLA产量的影响
  • 4.5.3 LA诱导培养对CLA产量的影响
  • 4.5.4 接种量对CLA产量的影响
  • 4.5.5 培养时间对CLA产量的影响
  • 4.5.6 培养温度对CLA产量的影响
  • 4.5.7 初始pH值对CLA产量的影响
  • 4.5.8 吐温-80乳化分散对CLA产量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特应性皮炎外周血CLA~+T细胞表达不同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9(10)
    • [2].饲料中添加CLA开发共轭亚油酸强化鹌鹑蛋的试验研究[J]. 饲料与畜牧 2010(04)
    • [3].基于CLA模式的层级式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7)
    • [4].基于CLA结构定义的口语进展测试对提高口语能力的影响[J]. 外语教学 2011(02)
    • [5].新语言交际能力模型(CLA)对高职英语测试模式的启示[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5)
    • [6].山羊CLAⅠα链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7(07)
    • [7].产CLA乳酸菌体内、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4)
    • [8].CLA发酵豆粕对羔羊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2(04)
    • [9].反刍动物CLA的合成及其营养调控措施[J]. 饲料与畜牧 2014(11)
    • [10].CLA对急性缺氧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24)
    • [11].接种产CLA乳酸菌对青贮中CLA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02)
    • [12].产CLA嗜酸乳杆菌的筛选诱变与鉴定[J]. 中国酿造 2012(06)
    • [13].蛋鸡日粮中添加CLA对蛋黄营养成分的影响[J]. 饲料博览 2011(11)
    • [14].日粮添加CLA对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0(04)
    • [15].CLA化学发光探针在检测活性氧方面的研究进展[J]. 科技信息 2011(31)
    • [16].“大学生学习评价”(CLA+)工具——方法、应用、标准[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04)
    • [17].异源表达afsRS_(cla)全局性调控基因提高工业菌株纳他霉素产量[J]. 生物工程学报 2015(05)
    • [18].纯牛奶中18碳TFA及9c,11t-CLA含量的测定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12)
    • [19].“大学生学习评估(CLA+)”在我国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分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3)
    • [20].奔驰CLA轿车发动机故障灯偶尔报警[J].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0(04)
    • [21].产CLA植物乳杆菌对小鼠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7(04)
    • [22].CLA对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2)
    • [23].沙葱和油籽对羊肉中CLA和PUFA含量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08(17)
    • [24].基于CLA模型的城市微观家庭碳排放特征研究——以全国9个城市家庭碳排放问卷调查为例[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25].益生菌发酵豆粕产CLA及豆粕中抗营养因子降解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10(06)
    • [26].黑沙蒿乙醇粗提物对奶山羊体外试验CLA含量及C_(18)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氢化率的影响[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Z1)
    • [27].奶牛胎次对乳中CLA含量和△~9-去饱和酶指数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 2008(03)
    • [28].基础西班牙语课堂学生语言交际能力(CLA)的培养与策略[J]. 校园英语 2018(08)
    • [29].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价研究——基于CLA的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 2013(07)
    • [30].沙葱提取物对绵羊消化道乳酸菌产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08(12)

    标签:;  ;  ;  ;  

    N+注入选育产CLA乳酸菌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