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林
摘要:“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它对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存在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桎梏。
关键词:“马太效应”;均衡发展;公平
作者简介:徐春林,任教于江苏省沭阳国际学校。
“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罗伯特·莫顿(RobertK.Merton)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2006年9月1日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推进“教育公平”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它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等方面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桎梏。
一、“马太效应”对学生发展的障碍
1.“马太效应”在学校奖励制度中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1)容易使一部分学生过分注重成绩和追逐名利
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有了好的学习成绩,就能拿奖学金,各项奖励、荣誉、机会就会纷至沓来,很容易造成“唯成绩论英雄”,在客观上助长了部分学生过分注重对分数的追逐,重名而不重实。为了取得好成绩,一些学生不是通过刻苦学习,而是采取考试作弊等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也有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为了保全自己成绩的优势,更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不利于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和挑战精神的人才的成长?
随着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成绩尽管不是很优秀,但很注重个性化发展,对某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爱好,他们有能力,有特长。但由于他们最初学习成绩不突出,没有得到老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结果造成机遇的不同、发展空间的不同,甚至导致这些有潜能、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被埋没。
(3)有可能消蚀学生成长的动力?
“马太效应”容易在学生中产生“肥马饱了也喂草,不顾瘦马饿着跑”的现象。一些学习成绩突出,获奖较多的学生能轻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导致他们骄傲自满,进取心减退,从而消蚀其进一步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而那些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鼓励,缺乏个性化指导,满足不了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动因,结果聪明才智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马太效应”要求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应该以鼓励所有受教育者,调动和促使所有学生不断积极进取为出发点,设立相应的奖项,如既要有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学生会干部等奖项,同时也应该设立进步奖、单科奖、团体奖等,还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才艺大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为后进生并具有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学生创造条件,这是由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用来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的,学校奖励制度的制定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2.“马太效应”在教育管理中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给予不平等的待遇。结果往往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冷漠,甚至带有某种敌意,学生间的关系也不和谐,越是老师喜欢的学生,同学就越不喜欢,在班里受到冷落,本来关系很好的学生,因为老师表扬的多了,使这些学生遭到同学的冷待。这与老师了解情况的片面和评价标准不正确有关。“马太效应”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对好的学生过于“偏心眼”,相反,要更多地照顾后进学生,给他们以帮助和温暖。在教育管理上,要追求“大面积丰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怀,要知道,尖子学生的成长,是以学生的总体水平为基础的。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照顾每个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自尊心,给每个学生以师爱,要树立"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教育观念,摆脱"马太效应"的误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领导称赞他,班主任更是经常表扬,回到家中也倍受宠爱,如此优越的成长环境,带给他的也不都是欢乐。学生们给他的是这样的“优待”:“老师就想着他一个,什么好处都是他的。”“老师就夸他能力强,经常出风头,能力能不强吗?他有缺点,但老师还要护着他。”“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干部,都是他得的,老师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等等。这类事情在学校并不鲜见,如果不注意这种“马太效应”,那就必然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学生,忽视和放弃大多数学生,形成少数和多数的隔膜、分化、对立。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这样说:要偏爱后进生,要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马太效应”是有其心理危害的,它会在教育中形成自傲和自卑的对立。对好学生过分偏爱的教师,其所带的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部分人自负自傲,孤芳自赏;而另一部分人缺乏自尊,或自尊心受损,自暴自弃,上进心减弱。教育中的“马太效应”使得少数学生成为精神“贵族”,多数学生成了受冷落的“被弃者”,我们应该防止这一教育的负作用,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马太效应”对教师发展的障碍
在学校中越是名教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得到的科研经费越多,各种名目的评奖似乎就是为他们设立的,各项奖励、荣誉、机会就会纷至沓来,外出考察学习也都是先安排这批人。这正应了那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教师奖励制度应包含对任何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或做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而评价标准的单一直接导致了教师不公平感的产生。
学校内部的资源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得到的多,势必另一部分人得到的就少。“马太效应”给我们提示:一旦某人被确定作为奖励的对象,那么各种荣誉光环越罩越大,本人则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大,使周围的人看到了与实际情况越来越强烈的反差,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不公平感,两者的差距越大,产生的不公平感就越强,造成的矛盾就越深。同时也会存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状况,即由于对某一方面的不公平感会导致对其它工作的难以开展!
三、“马太效应”对学校发展的障碍
“马太效应”在学校建设中容易造成过度投资建设名校的情况。国家对于教育的总投入是个定值,故对某些学校的投入过多必然会造成对另外一些学校的投入不足。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些因投入充分而硬件和软件占绝对优势的学校想不成为名校恐怕都很困难;而那些投入不足的学校,则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陷入了发展的“瓶颈”。这种因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而造成的名校与薄弱校的格局一旦形成,必将不断地被放大,形成所谓的“马太效应”,即“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于是,资金、师资、生源严重地向名校倾斜,而薄弱校却出现了人、财、物的全面危机。“马太效应”要求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的责任者,承担起在量和质两方面为公民提供平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基本实现“普九”之后,则应把重点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质量相差不大的义务教育上。为此,就必须使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均衡发展,不能再厚此薄彼,人为地加大他们间的差距。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既要在教育中发挥?“马太效应”的优势又要努力克服“马太效应”的在教育中的消极影响。“马太效应”有些方面违背了教育均衡的原则,好的愈好,差的愈差,两极分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公平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体现,是基础教育新的目标和追求,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是政府教育责任和义务的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国际学校
邮编:223600
NegativeInfluencesof“MatthewEffect”onSchoolEducation
XUChunlin
Abstract:The“mattheweffect”ineducationisobvious,butwemustwatchforitsnegativeinfluenceanditsfunctioninstudents’development,teachers’developmentandschools’development.Wemustseeitalsorestrictsthebalanceddevelopmentofeducationtosomeextent.
Keywords:“mattheweffect”;balanceddevelopment;e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