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生后有创血压的临床研究

早产儿生后有创血压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监测早产儿各胎龄组生后有创血压的变化,探讨不同胎龄组早产儿出生后有创血压的正常参考值;为早产儿有创血压正常值及早产儿休克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入院早产儿共90例、健康足月儿90例,其中早产儿按胎龄分成3组,胎龄26~29周30例,30~33周30例,34~37周30例,均行桡动脉穿刺,建立有创血压监测通路,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菲利普MP20检测有创血压,同时监测同侧无创血压;足月儿组仅行无创血压监测。早产儿各胎龄组有创血压监测,分别在生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各测量一次,而仅在生后2小时进行同侧无创血压监测一次。测血压时间均选择患儿不哭、安静、吃奶后1小时。用统计软件SPSS13.0中的配对t检验统计3个胎龄组患儿胎龄有创收缩压、有创舒张压、有创平均动脉压、无创收缩压、无创舒张压、无创平均动脉压;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统计分析早产儿有创收缩压、有创舒张压、有创平均动脉压;直线回归统计分析早产儿胎龄与有创平均动脉压的关系。结果:1.早产儿26~29周、30~33周、34~37周3个胎龄组生后各时间点有创血压平均值(收缩压/舒张压):2小时:36.14±8.21/26.31±5.48mmHg、40.76±7.24/29.16±4.17mmHg、49.72±8.22/31.34±5.22mmHg;24小时:34.51±9.28/26.31±5.48mmHg、38.53±6.33/28.65±5.32mmHg、52.06±9.32/32.17±6.38mmHg;48小时:40.62±7.53/27.48±6.25mmHg、43.26±9.62/28.92+5.62mmHg、53.48±8.17/33.26±6.59mmHg。2.早产儿生后2小时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值的比较:有创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F值分别为248.27、179.27、207.37,P小于0.01,胎龄对有创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有影响;无创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F值分别是217.26、153.26、197.63,P小于0.01,胎龄对无创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有影响。早产儿3个胎龄组组内的有创和无创血压数值之间通过t检验统计学分析提示,有创收缩压值与无创法测得的收缩压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舒张压值及平均动脉压值无明显差异(P>0.05)。3.早产儿胎龄与生后2小时平均动脉压的关系:早产儿平均动脉压血压正常范围均以胎龄为基线,围绕胎龄波动,胎龄越大血压越高。直线回归统计模型拟合提示,决定系数R2为0.960,校正决定系数是0.955,胎龄标准化后的回归系数为0.980.因此本例回归方程可以表达为Y=1.640+0.179X,F检验,F=215.051,P=0.000,提示该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动脉压和胎龄之间存在直线关系。4.早产儿出生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血压变化:本实验3个胎龄组的有创收缩压F值分别是257.15、306.55、435.76,P小于0.01,认为3个胎龄段的3个时间段患儿有创收缩压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即早产儿各胎龄段有创收缩压随生后时间的变化波动,但F值分别是98.22、105.35、127.33,各组的P均大于0.01,生后时间变化对早产儿各胎龄段有创舒张压变化影响不明显。另3个胎龄组的有创平均动脉压亦是和收缩压有相同变化规律,但F值分别是92.35、112.47、97.39,各组的P均大于0.01,提示生后时间变化对早产儿各胎龄段有创平均动脉压变化影响不明显。5.90例早产儿与90例足月儿之间无创血压的对比:足月儿无创收缩压高于早产儿,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月儿与早产儿无创舒张压比较,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月儿无创平均动脉压也高于早产儿,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早产儿有创收缩压与生后时间有相关性,26~29周及30~33周早产儿生后2小时比24小时高,48小时比2小时高;34~37周早产儿生后收缩压随生后时间的增加而增长。2.早产儿有创收缩压高于无创收缩压:生后2小时有创血压:36.14+8.21/26.31+5.48mmHg、40.76+7.24/29.16+4.17mmHg、49.72+8.22/31.34+5.22mmHg;生后2小时无创血压:31.61±8.67/24.60±5.51mmHg、37.16±8.21/27.16±6.32mmHg、46.31±9.14/31.24±6.06mmHg;早产儿有创收缩压比无创高3-5mmHg,但有创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高0~2mmHg。3.早产儿有创平均动脉压与胎龄呈直线相关。4.足月儿无创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早产儿。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老人降压先要降收缩压[J]. 开心老年 2009(02)
    • [2].根据不同收缩压治疗目标随机分组的患者的J形曲线[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10)
    • [3].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的关联性研究[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01)
    • [4].老年人脑微出血与收缩压晨峰的相关性[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1)
    • [5].入院收缩压升高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5)
    • [6].单纯收缩压升高也要降压[J]. 百姓生活 2014(06)
    • [7].高血压个体家庭连续自测收缩压特征描述与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高收缩压轨迹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6)
    • [9].收缩压下降曲线方式建立兔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模型[J]. 实用医药杂志 2013(01)
    • [10].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个体化的收缩压管理目标?[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11)
    • [11].老年高血压患者,重点关注收缩压[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8(09)
    • [12].如何治疗收缩压过高?[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3(05)
    • [13].老年人脑微出血与收缩压晨峰的相关性[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11)
    • [14].年龄>80岁患者的收缩压轨迹、衰弱和全因死亡率:电子健康记录队列研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7)
    • [15].累积收缩压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02)
    • [16].2型糖尿病收缩压≤130可降低卒中与蛋白尿风险[J]. 内科 2015(01)
    • [17].收缩压和肥胖的关系:美国代表性青年样本中种族和性别的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03)
    • [18].单纯收缩压高的老年高血压特点与用药[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14)
    • [19].双臂收缩压差异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相关: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04)
    • [20].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缩压下降过程中J形曲线现象的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1)
    • [21].运动后收缩压恢复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J]. 体育学刊 2012(04)
    • [22].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4)
    • [23].畲族人群双侧上肢收缩压差异与动脉硬化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11)
    • [24].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5)
    • [25].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收缩压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9(01)
    • [26].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群肾脏损害的关系[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08)
    • [27].控制收缩压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9)
    • [28].超过14亿的全球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目标[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12)
    • [29].诊室、随诊、24h收缩压与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01)
    • [30].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收缩压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01)

    标签:;  ;  ;  

    早产儿生后有创血压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