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刑事再审制度比较研究

中德刑事再审制度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再审程序是对错误的生效判决进行纠正的程序,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救济程序。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都证明,不管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程序设计得如何完善,还是会出现错误的生效判决。所以,刑事再审程序虽然不象其它普通程序一样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它对于错误生效判决的纠正,刑事诉讼目的、法的价值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这一制度不能为上诉审制度所取代。在设置刑事再审制度的时候要注意对法的各种价值进行衡量,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法的安定性(Rechtssicherheit)和法的公平性(Gerechtigkeit)之间的关系。此外,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和《欧洲人权公约》(EMRK)中规定的一事不再理原则(“ne bis in idem”)必须得到重视。目前,中国正在讨论进行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刑事再审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刑事再审程序在立法、司法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受国家本位主义的影响,将刑事诉讼仅仅视为打击犯罪的工具,视为维护国家、社会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工具,而忽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依然是由“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不枉不纵”所组成,而司法公正、既判力、一事不再理、人权保障等原则根本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也未将其纳入到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中。可以说,中国目前的诉讼理念还十分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刑事再审制度在具体程序的设置与操作上自然也就存在很多的问题。1998年,中国签署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随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人权入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都对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刑事再审制度是刑事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改革,以适应中国新的实际情况,就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一个重要且迫切的任务。德国刑事诉讼法目前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特别是刑事再审制度的设置中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德刑事再审制度的比较研究,找出中国刑事再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重构中国刑事再审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德国刑事再审制度
  • 一、德国刑事再审制度的理念与原则
  • 二、刑事再审法院
  • 三、适用范围
  • 四、提起刑事再审的理由
  • 五、法律上之不利益
  • 六、刑事再审的审查程序
  • 七、刑事再审案件的重新审理
  • 八、赔偿
  • 第二章 中国刑事再审制度
  • 一、刑事再审制度的名称
  • 二、刑事再审制度的价值和理念
  • 三、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
  • 四、提起刑事再审的理由
  • 五、申诉
  • 六、刑事再审案件的重新审理
  • 第三章 中国刑事再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诉讼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中国的刑事再审制度不具备诉讼的基本特征,而是有着非常强的行政化色彩
  • 三、提起刑事再审的理由不明确,过于笼统
  • 四、申诉中存在的问题
  • 五、对刑事再审案件应由何法院进行重新审理的规定存在问题
  • 六、刑事再审程序没有次数和时效的限制
  • 第四章 中国刑事再审制度改革对德国刑事再审制度经验的借鉴
  • 一、中国刑事再审制度名称的改变
  • 二、刑事再审制度价值、理念的转变
  • 三、对提起刑事再审的理由的改革
  • 四、应将中国刑事再审程序转变为真正的诉讼程序,逐步消除其行政化倾向
  • 五、对申诉的改革
  • 六、对刑事再审程序进行中原裁判执行问题的有关规定的改革
  • 七、对刑事再审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有关规定的改革
  • 八、建立再审听证制度
  • 九、对刑事再审改判次数的改革
  • 十、对赔偿问题有关规定的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刑事再审对传统刑事再审制度的启示[J]. 价值工程 2017(03)
    • [2].论我国再审制度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5(30)
    • [3].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4(29)
    • [4].再审制度的关联性考察与理性重构[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5].论刑事再审制度[J]. 西部法学评论 2012(04)
    • [6].从再审理由看刑事再审制度的构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 [7].论刑事再审制度中的申诉权保障[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22)
    • [8].刑事再审制度的价值模式[J]. 刑事法评论 2009(01)
    • [9].禁止重复追诉原则与刑事再审制度[J]. 才智 2008(21)
    • [10].再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的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9(11)
    • [11].民事指定再审制度的困惑与完善路径[J]. 法学评论 2014(01)
    • [12].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1(15)
    • [13].我国现行刑事再审制度弊端评析[J]. 新学术 2008(04)
    • [14].民事再审制度的问题与完善——以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09(11)
    • [15].浅谈德国刑事再审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09(08)
    • [16].刑事错案申诉再审制度实证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5(06)
    • [17].“补正”与“矫正”:刑事再审制度功能再探——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8].我国刑事再审制度之反思[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2)
    • [19].论再审理由与再审制度的关系[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05)
    • [20].论检察机关如何参与更有利刑事再审[J]. 学理论 2011(24)
    • [21].禁止双重危险规则及我国刑事再审制度之相关设计[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01)
    • [22].浅议我国的民事诉讼再审制度[J]. 现代商业 2008(36)
    • [23].再审与既判力关系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2(24)
    • [24].民事再审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J].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10(00)
    • [25].行政再审的困境与突破——论我国有限行政再审制度的构建[J]. 山东审判 2014(03)
    • [26].再审制度修正解读[J]. 中国司法 2008(01)
    • [27].也论再审制度之有限性[J]. 法制与社会 2008(22)
    • [28].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消费导刊 2008(14)
    • [29].论现行民事再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S1)
    • [30].民事抗诉再审制度理论审视与实效分析——以当事人穷尽上诉救济之建构为视角[J]. 法律适用 2012(07)

    标签:;  ;  ;  

    中德刑事再审制度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