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乡土草本植物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修复的生态效应及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资源利用
作者: 张映翠
导师: 魏世强,段昌群
关键词: 干热河谷,乡土草本植物,退化土壤修复,生态效应,燥红土,变性土,自修复
文献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的过程,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退化过程,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土壤退化通过降低土壤质量破坏资源库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污染天然水体,并在C、N、S和其它元素循环中改变水和能量平衡,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影响全球气候,从而动摇全球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退化土壤修复成为21世纪农业与环境发展的严峻挑战以及生态学和土壤学的研究热点。土壤退化修复研究在国外重视和开展较早,但主要集中在农业生态系统,针对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土壤的修复研究为数不多。已有关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多集中在人为改善土壤环境来加速期望植被的恢复,以期实现退化的逆转,而至于如何利用退化土壤自身养分、水分、植物、光能等资源以及土壤-植物系统的自修复能力来改善土壤现状,促进永久、持续生态系统建立的研究与实践很少受到重视。干热河谷是世界极端环境的一种类型,区域内的土壤退化更具严峻性和危险性,并成为近年来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受地形等气候环境条件对局地气候和水热平衡状况的剧烈影响,形成极不协调的水热组合。降雨时间短,旱季时间长,降雨与蒸发配比失调,气候十分干旱,加之地形破碎,大部分土地经历着频繁水土流失、不稳定气象水文以及强度人为干扰三大因素的长期迭加,形成集干旱炎热、易于侵蚀和养分贫瘠为一体的特殊土壤生态环境,成为国内植被恢复极端困难的地区之一。数十年来,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技术途径上过分强调人工林建设,忽略草灌植被自然恢复;盲目依靠外来物种、忽略乡土资源;因而,人工植被系统持续性低、维持成本高。在理论上缺乏对限制植被恢复的土壤因子及受损土壤重要功能修复的研究,更缺乏土壤修复及其生态效应的长期定位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典型干热河谷区元谋干热河谷1992年实施的封禁保护植被之朴素生态学实践基础上,逐步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加以完善,开展封禁恢复乡土草本植物对退化土壤修复的生态效应及机制研究。研究采用野外调查、长期定位研究、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统一,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金沙江干热河谷海拔1000-1350m低丘山地退化土壤为对象,在查明不同退化土壤植物群落特征及乡土草本植物的群落学作用基础上,确定该区不同退化土壤的优势草本植物;针对研究区退化土壤影响该区植被恢复的主导限制因子——干旱和养分贫瘠,在上述长期自然封禁保护区内,选择典型的退化土壤,以10年封禁恢复乡土草本植物过程中的土壤养分环境动态,恢复10年后土壤水分环境和微生物环境特征的变化,对乡土草本修复燥红土和变性土两类退化土壤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探讨,并用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这些效应;最后通过优势草本植物在退化土壤中实现种群增长的策略、草被的水土保持作用、优势草本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以及草本植物根系改善土壤结构的定量、定性研究,初步揭示乡土草本植物修复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的机制,在理论上深化了干热河谷退化土壤修复的基础理论,在实践上提供了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的新途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极端环境退化土壤修复研究动态
1.1 土壤退化及退化土壤修复概述
1.1.1 土壤退化
1.1.2 退化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途径
1.2 我国干热河谷土壤退化及修复研究
1.2.1 干热河谷土壤退化的生态背景
1.2.2 干热河谷土壤退化研究
1.2.3 热河谷退化土壤修复
1.3 干热河谷退化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
1.3.1 退化土壤修复研究不足
1.3.2 适宜于景观尺度上的植被恢复技术缺乏
1.3.3 植被恢复演替的长期定位研究宜加强
1.3.4 退化土壤修复的难点与前景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2.2.1 研究区自然及社会经济背景
2.2.2 研究范围
2.2.3 研究区土壤退化现状
2.2.4 研究内容、目标和技术路线
第3章 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草本植物的群落学特征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调查研究区土壤退化现状
3.1.2 调查时间和样地设置
3.1.3 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退化土壤的植物群落特征
3.2.2 不同退化土壤草本植物的科属种组成
3.2.3 不同退化土壤草本植物的生物量
3.2.4 草本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性质及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2.5 不同退化土壤的主要草本植物
3.2.6 燥红土和变性土的优势草本植物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草本植物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修复的生态效应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研究区概况及试验地选择
4.1.2 研究样地土壤退化现状
4.1.3 研究方法与试验总体设计
4.1.4 观测项目及方法
4.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恢复草本植物群落后的土壤水分动态
4.2.2 乡土草本植物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肥力变化
4.2.3 恢复乡土草本植物对退化土壤主要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2.4 不同退化土壤草本植物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群落特征变化
4.2.5 草本植物修复退化土壤生态效应的综合评价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草本植物修复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的机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优势物种适应退化土壤环境策略的定位观测
5.1.2 草本植物对径流的阻滞效应
5.1.3 草本植物群落生物量、枯落物动态及分解速率
5.1.4 草本植物群落根系特征
5.1.5 土壤结构性指标测定方法
5.1.6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乡土草本植物适应退化土壤的策略分析
5.2.2 乡土草本植物的水文作用
5.2.3 优势物种枯落物的分解与有机质积累的关系
5.2.4 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几点讨论
6.3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6.3.1 主要创新点
6.3.2 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6.4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版图
附录Ⅱ 致谢
附录Ⅲ 在学期间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大型水库生态效应研究[D]. 齐悦.吉林大学2011
- [2].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 刘克.首都师范大学2012
- [3].准东地区降尘—土壤—植物重金属迁移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D]. 侯艳军.新疆大学2015
- [4].盐池县植被恢复过程的景观动态与生态效应研究[D]. 杨越.北京林业大学2010
- [5].环境规制下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 徐成龙.山东师范大学2015
- [6].广东大宝山金属硫化物矿床开发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D]. 付善明.中山大学2007
- [7].基于碳足迹理论的水电枢纽工程能耗分析研究[D]. 庞博慧.天津大学2014
- [8].石羊河流域中游生态保育政策有效性定量评价[D]. 赵旭喆.兰州大学2016
- [9].煤炭开采对地表植物生长影响及菌根修复生态效应[D]. 李少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 [10].长江口海域关键环境因子的长期变化及其生态效应[D]. 辛明.中国海洋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淮南潘集煤矿区植被恢复模式及其土壤修复效应研究[D]. 邱汉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 [2].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建立的方法体系、案例研究与评价[D]. 晁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7
- [3].干热河谷主要植被恢复树种蒸腾耗水特性及适应机制评价[D]. 段爱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 [4].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特性与植被恢复技术[D]. 张建辉.成都理工大学2002
- [5].东南景天对铅的耐性和富集特性及其对铅污染土壤修复效应的研究[D]. 何冰.浙江大学2003
- [6].川西南山地生态脆弱区森林植被恢复机理研究[D]. 费世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
- [7].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退化机制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 张建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8].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景观动态与植被恢复研究[D]. 杨振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