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1927—1937

现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1927—1937

论文摘要

现代化学在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完成其建制化历程,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中国学术界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认识化学学科,但直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现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在高等化学教育方面,官方所办的教育机构在总体上还处于次要地位,还不能与经费相对充足和稳定的教会大学或私立大学相比。在化学研究方面,除一些教会大学在进行在进行有限的化学研究外,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大都没有进行化学研究。至于专门的职业化化学研究机构,则主要有美国洛氏基金会创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和范旭东等人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两处。在交流机制方面,作为化学建制化的重要标志――化学共同体尚未形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家的相对统一使政府能够顾及科学事业的发展。随着政府对科学事业的重视和大力资助,现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也迅速展开,至1937年抗战爆发,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从整体情况看,1927-1937年的十年(也称南京十年)是现代化学在中国建制化发展较为重要的十年。这十年的发展为其后中国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此期间现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历程,是中国现代化学史的重要课题。通过探讨化学学科在此期间的建制化,有助于我们认识南京十年中国科学建制化的进展,探讨学科发展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本研究以高等化学教育、化学研究和中国化学会的发展为线索,依据翔实的史料,对1927-1937年间现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高等化学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这一时期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建制数量大幅度增加。第二,相对于其他实用科学领域,高等化学教育领域为国家培养了较多的人才。从培养学生的层次看,部分大学已经能够培养硕士研究生,但大多数大学的化学教育终止于学士教育。第三,高等化学教育的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高,而且国立大学从总体上已经超过教会大学或私立大学,成为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的主流。第四,这一时期的大学化学教师,不仅数量大幅度增加,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他们大都潜心于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五,虽然国民政府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倾向于功利主义,但在科学教育上并没有限制纯粹科学的教育,因此,在化学教育领域,化学家与政府之间没有矛盾冲突。第六,大学化学课程的设置基本规范,教科书的中国化也有所进展。二、化学研究工作迅速兴起。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1)这一时期各大学的化学教员和研究机关的化学工作者大都具备了研究能力。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在国外从事研究的经历,并获得了高级学位。(2)国民政府对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力资助使化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得以施展。(3)中国化学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全国统一的现代化学共同体,从而促进了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多数西方科学

论文目录

  • 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对已有研究的回顾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部分 高等化学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
  • 第一章 高等化学教育的发展概况,1927-1937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前的中国高等化学教育概述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高等教育法规与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发展
  •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对实用科学的注重与化学人才的培养
  • 第四节 1927-1937 年间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的经费、设备及师资状况
  • 第五节 大学化学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状况
  • 第二章 国立北京大学化学系,1927-1937
  • 第一节 从京师大学堂化学门到国立北京大学化学系
  • 第二节 设备的扩充
  • 第三节 师资梯队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
  • 第四节 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
  • 第五节 学生培养工作
  • 小结
  • 第三章 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1927-1937
  • 第一节 从清华学堂开设化学课程到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的筹建
  • 第二节 设备的扩充
  • 第三节 师资队伍的壮大
  • 第四节 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
  • 第五节 学生培养状况
  • 小结
  • 第四章 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1927-1937
  • 第一节 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的创建
  • 第二节 设备的扩充
  • 第三节 师资梯队的形成
  • 第四节 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
  • 第五节 学生培养状况
  • 小结
  • 第五章 私立燕京大学化学系,1927-1937
  • 第一节 私立燕京大学化学系的创立及其设备的扩充
  • 第二节 师资梯队的形成
  • 第三节 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
  • 第四节 学生培养状况
  • 小结
  • 第二部分 现代化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 第六章 化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1927-1937
  • 第一节 1927 年后化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及其动因分析
  • 第二节 大学化学系的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来源
  • 第三节 各种研究机关的创建:专门的职业化化学研究在中国的尝试与扩展
  • 第四节 各种化学研究刊物的创办:化学研究成果交流媒体的产生
  • 第五节 化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渐次开展
  • 第六节 化学家的研究与国民政府的期望:在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之间
  • 第七章 大学化学系研究工作概况,1927-1937
  • 第一节 国立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化学研究工作
  • 第二节 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的研究工作
  • 第三节 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的化学研究工作
  • 第四节 私立燕京大学化学系的研究工作
  • 小结
  • 第八章 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创建(1927-1937 年):职业化化学研究在中国的尝试
  • 第一节 成立的动因及其筹备
  • 第二节 设备的扩充
  • 第三节 研究梯队的形成和壮大
  • 第四节 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特点
  • 小结
  • 第九章 抗战前的国立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
  • 第一节 国立北平研究院的沿革及组织
  • 第二节 国立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及其研究工作
  • 第三节 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及其化学研究工作
  • 第四节 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比较
  • 小结
  •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化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 第十章 1932 年教育部化学讨论会:中国现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标志
  • 第一节 教育部召集化学讨论会的原因
  • 第二节 化学讨论会的议程及成果
  • 第三节 对与会人员的社会状况分析
  • 第四节 中国化学会的成立
  • 第五节 化学讨论会的影响
  • 第十一章 中国化学会的发展和壮大,1932-1937
  • 第一节 中国化学会各机关的设立和完善
  • 第二节 各分会的设立和会员的扩充
  • 第三节 中国化学会的经费困境及会所的筹建与流产
  • 第十二章 中国化学会的三种期刊,1933-1937
  • 第一节 《中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oftheChineseChemicalSociety)
  • 第二节 《化学》(Chemistry)
  • 第三节 《化学通讯》(TheChemicalNewsReagent)
  • 第四节 中国化学会谋取刊物合作、提高稿件质量以确保本会刊物的中心地位
  • 小结
  • 第十三章 中国化学会第一至五届年会,1933-1937
  • 第一节 中国化学会第一、二届年会:交流活动的初期尝试
  • 第二节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年会:与其他学术团体合作交流的尝试
  • 第三节 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年会:基本成熟的合作交流活动
  • 第四节 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年会:筹备充分却草草收场的交流活动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美护理学科建制化过程异同比较[J]. 中国护理管理 2010(01)
    • [2].我国科技界建制化参与立法的问题及对策[J]. 科学学研究 2019(02)
    • [3].从委托代理模式看中央集权下的中国科学建制化(1949-1966)[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0(05)
    • [4].论美国护理学科建制化过程特点[J]. 中国护理管理 2009(10)
    • [5].科学建制化的研究综述[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 [6].关于军事技术哲学学科建制化问题的思考[J]. 装备学院学报 2014(05)
    • [7].试论我国护理学科建制化过程特点[J]. 护理研究 2013(33)
    • [8].论程序主义范式视野下的建制化民主程序[J]. 人民论坛 2012(17)
    • [9].科技建制化视域下古今科技奖励制度比较研究[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2)
    • [10].试论美国护理学科建制化过程[J]. 护理研究 2009(14)
    • [11].天道绝对:元法律、建制化与共识结构(下)——中国深度研究的哲学之维:法律哲学的当下之思[J]. 社会科学论坛 2014(10)
    • [12].1900—1937年中国铁路卫生建制化述论[J]. 江西社会科学 2011(11)
    • [13].《武警学院学报》与中国消防学科的建制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9(06)
    • [14].文化研究的翻译与旅行[J]. 中国比较文学 2009(01)
    • [15].当代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概况[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6].台湾地区的科研机构及其发展状况[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17].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J]. 科学 2020(02)
    • [18].近代中国茶学建制化历程[J]. 安徽史学 2019(03)
    • [19].商谈建制化:完善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制度路径——从广州拟投近亿元建“人大代表之家”说起[J]. 人大研究 2013(03)
    • [20].在建制化与数字化之间:口语传播的人文主义追寻[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7)
    • [21].中国早期放射科的建制化初探——以北大医院放射科为例[J]. 医学与哲学(A) 2013(07)
    • [22].“开门立法”如何推进:商谈建制化是关键——广东省人大开门立法遇冷的再思考[J]. 人大研究 2014(02)
    • [23].天道绝对:元法律、建制化与共识结构(上)——中国深度研究的哲学之维:法律哲学的当下之思[J]. 社会科学论坛 2014(09)
    • [24].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学史学[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5].中国泌尿外科学的学科建制化: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的贡献[J]. 医学与哲学(A) 2013(06)
    • [26].运筹学在中国的建制化[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2(02)
    • [27].可拓学:一门本土原创学科的创建与兴起[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8].从尿疗看公众对科学方法的理解[J]. 科技导报 2010(05)
    • [29].《符号、结构与技术》出版[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08)
    • [30].欧洲科学技术研究协会(EASST)及其学术研究简评[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24)

    标签:;  ;  ;  ;  ;  ;  

    现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1927—193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