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体结构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状黄土,重塑黄土,抗剪强度,变形特性
土体结构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1](2019)在《黄土结构性特征及其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碎散颗粒材料,其结构性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在黄土研究由宏、微观研究到多尺度综合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结构在黄土强度特性研究中的作用程度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和深入探讨。从结构着手,尤其是微观结构变化揭示黄土宏观变形本质和机理是目前研究黄土变形破坏的大方向。因此,开展结构性研究并探讨其与土体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亦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以延安Q3黄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下黄土的变形特性和微观结构特征,探讨了结构性与土体变形破坏特性的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分析了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颗粒形态、接触关系和孔隙分布规律,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压汞试验结果将黄土孔隙划分为四种类型:大孔隙(d≥16μm),中孔隙(4μm-16μm),小孔隙(0.04μm-4μm)和微孔隙(d≤0.04μm)。(2)针对研究区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开展了不同含水率下的叁轴剪切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呈二次非线性减小,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为:(σ1-σ3)f=Aω2-Bω+C。黄土内摩擦角与含水率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φ=kω+b,粘聚力与含水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c=AωB。(3)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表现出不同的屈服特性,结构屈服应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围压可强化土体的结构屈服应力。相同条件下,原状与重塑黄土的结构屈服应力具有明显差值,结构屈服应力差与含水率呈非线性关系:△(σ1-σ3)=-Aω2-Bω+C。(4)黄土剪切破坏过程中微观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土体结构趋于致密,颗粒棱角消失多呈浑圆状,支架接触和胶结接触逐渐变为镶嵌接触,土体中的孔隙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何玥[2](2019)在《基于土体结构性的地面沉降演化机理及预测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深层地下水的长期不合理开采成为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发因素。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其成生机制复杂、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且伴随多种次生灾害,已对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运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探究地面沉降成生的内在机理、合理预测地下水开采诱发地面沉降问题,需建立真实反映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规律的流固耦合模型。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基于线弹性本构模型,从宏观层面对地面沉降加以研究,然而土体变形具有明显的弹塑性甚至滞后性特征,且受到微观结构强度的限制,忽略土体塑性变形特征会影响模拟精度,忽略结构性与宏观工程特性的相互制约作用,难以把握土体变形的内在演化机理。基于以上事实,本文结合德州地区水文地质概况,综合理论分析、室内宏微观试验、数值模拟、宏观力学特征与微观结构因素结合等方法,对区内结构性土体固结沉降成生的宏微观机理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性总结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现状、土体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工程特性的研究现状,确立了本文探究地面沉降宏微观演化机理的研究方向。分析汇总实地勘测数据及工程背景资料,明确了研究区800m内共18个工程地质特征层及4个含水岩组的垂向划分。2.在区内施工水文地质勘探孔,对岩样实施室内土工试验,求取各层位物理化学和水文地质参数,以此评价分析德州土体的成生环境;同时开展土体SEM电镜扫描试验,定性评价区内土体在沉降过程中微观结构的被迫调整,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定量描述渗流固结中各微观结构要素的时空演化特征,为后文定量拟合宏观力学参数与微观结构因素关系提供依据。3.结合地下水动力学、岩土弹塑性力学等基础理论,基于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和地面沉降观测资料,合理选取粘土层为弹性-理想塑性Mohr-Coulomb本构模型,含水层为线弹性Biot固结理论,运用MIDAS_GTS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宏观叁维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耦合计算模型,模拟区内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的时空发展规律。4.通过单相关拟合法得出与渗透系数显着相关的微观结构参数,将拟合方程带入上述流固耦合数值模型中,通过对微结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定量探讨地面沉降与微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评价结构参数对地面沉降值的影响情况。(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汪儒鸿,周海清,彭国园[3](2018)在《土体结构性对突发性边坡失稳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广西等地部分边坡在变形与破坏过程中常表现出一定的突发性。经分析,土体的高结构性强度有可能是导致该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尚未得到验证。传统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诸如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极限平衡法均着重于边坡安全系数的求解,强调稳定到不稳定状态的突变,对不同土质边坡在滑坡过程中坡体变形程度的强弱很难加以分析。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离散元软件PFC2D模拟土体的结构性,分析结构性土质边坡的失稳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边坡潜在滑面上土体结构性的损伤是导致结构性土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土体的初始结构性强度越高,边坡失稳的突发性越强,灾前位移变形越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郭传科,张卫平[4](2018)在《土体结构性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地基原位取土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土体微观结构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认识到未扰动状态下的自然原状土与重塑土相比其力学特性存在显着差异。为研究土体结构性的影响,在剑桥模型基础上考虑超固结与结构性状态变量因素的影响,在上下负荷面剑桥模型理论框架下,通过叁轴压缩试验对结构性土的受力响应特性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对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下土体的屈服过程、可压缩性、在循环加载作用下超孔隙水压的发展以及相应状态变量演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重塑土相比,结构性土的加载响应存在明显的屈服软化过程,加载过程中伴随着结构性的破坏表现出更高的可压缩性且更容易导致动力液化的发生。在对土体结构性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桩柱结构在自然地基环境下的地震响应,对结构性因素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更高的非线性以及可压缩性特征,自然原状土地基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引起更高的超孔隙水压,加速土体力学强度的衰减进程,进而表现出更大位移响应以及震后塑性位移,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与安全。研究结论加深了对自然土体结构性的认识,可为高结构性自然原状土地基条件下的结构受力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19期)
宋伟香,高子坤[5](2018)在《土体结构性对沉井基础稳定性影响计算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沉井和土体相互作用问题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不同边界条件、不同外部荷载以及不同土性参数条件的模拟,对沉井和土体相互作用问题进行模拟计算和比较分析,总结其位移、应变等力学分量空间变化规律,为沉井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玉成,李孟琳[6](2018)在《能源隧道热交换对土体及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介绍了能源桩温度变化对土体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温度变化对桩体结构和土体之间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了能源隧道的热力性能,表明温度变化对土体的强度和变形性能、对桩—土的相互作用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10期)
杨庆光,李毛毛,王国锋,谢松[7](2017)在《考虑土体结构性损伤的静压桩承载力及时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静压桩沉桩施工引起的桩侧土体结构性损伤,对Tresca屈服准则进行修正,并利用球孔扩张理论,得到考虑深度效应的极限扩孔压力的理论解。根据静压桩桩侧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结合Henkel理论,建立了考虑桩侧土体结构性损伤和深度效应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公式,并进一步得到土体地基中静压桩承载力与时间关系的计算公式。将按本方法计算的理论值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以及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结构损伤系数和复压间隔时间等因素对静压桩桩侧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压间隔时间越短,离桩中心距离越近,静压桩桩侧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越快,静压桩承载力越高;当径向损伤系数β_1已知,相同埋深处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深度损伤系数β_2的增大而降低,且桩侧土体深度越深,β_2取值大小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越明显,从而进一步说明同时考虑土体径向和深度方向结构性损伤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汪儒鸿,周海清,吴润泽,梁华友[8](2017)在《土体的结构性对边坡突变失稳影响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性土具有胶结、大孔隙的特点,以该土质为主的边坡在变形与破坏过程中表现出与一般素土边坡明显不同的特性。目前,有关结构性土岩土本构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处发展阶段,用于理论分析及具体工程指导的岩土模型均不成熟,更未达成共识,造成了结构性土坡稳定性的研究无法深入开展,存在较大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对国内外有关结构性土坡稳定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其中以黄土、花岗岩残积土等代表性结构性土为研究对象的室内外边坡试验、理论公式推导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归纳了以数值模拟为主的结构性土坡研究存在的应用局限性较大、边坡失稳特征反映不完整等问题,并提出引入突变理论来分析该类边坡失稳问题的方法,为结构性土坡稳定性研究的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清,孔元元,张旭东,阮云凯,陈冶[9](2016)在《结构性土体固结压力的力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土、盐渍土、红土、下蜀土、软土以及添加水泥和石灰固化后的吹填土等特殊土体表现为结构强度高、先期固结压力大,且地表土超固结比十分高,存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前期固结压力值减小的反常规现象,开展了土体结构力、结构强度和结构性土体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大量试验资料的分析,讨论了影响土体前期固结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体胶结类型、成因特点、原岩结构以及环境等因素;根据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圧缩曲线半定量地确定结构强度值;并探讨了结构力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结构强度受到影响则导致土体前期固结压力发生改变;前期固结压力实质上是由传统定义上的前期固结压力与结构强度两部分构成;结构力即为颗粒之间形成的固化胶结连结力.最后给出了结构强度和结构性土的定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孔洋,黄雪峰,阮怀宁,朱珍德,石崇[10](2016)在《基于Gunary模型的侧限条件下土体结构性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的结构性参数研究是岩土工程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室内控制应力与控制应变的侧限压缩固结试验,基于Gunary模型应力—应变关系形式与割线模量分析方法构建了土体在侧限压缩条件下形式简单、便于运用的单变量结构性参数模型。通过试验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分析,得到基于应变考虑的结构性参数计算值与应力的关系符合双参数线型倒数函数形式,基于应力考虑的结构性参数计算值与应变的关系符合二次多项式形式。同时,验证了用Gunary模型研究侧限条件下土体结构性参数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土体结构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深层地下水的长期不合理开采成为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发因素。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其成生机制复杂、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且伴随多种次生灾害,已对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运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探究地面沉降成生的内在机理、合理预测地下水开采诱发地面沉降问题,需建立真实反映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规律的流固耦合模型。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基于线弹性本构模型,从宏观层面对地面沉降加以研究,然而土体变形具有明显的弹塑性甚至滞后性特征,且受到微观结构强度的限制,忽略土体塑性变形特征会影响模拟精度,忽略结构性与宏观工程特性的相互制约作用,难以把握土体变形的内在演化机理。基于以上事实,本文结合德州地区水文地质概况,综合理论分析、室内宏微观试验、数值模拟、宏观力学特征与微观结构因素结合等方法,对区内结构性土体固结沉降成生的宏微观机理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性总结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现状、土体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工程特性的研究现状,确立了本文探究地面沉降宏微观演化机理的研究方向。分析汇总实地勘测数据及工程背景资料,明确了研究区800m内共18个工程地质特征层及4个含水岩组的垂向划分。2.在区内施工水文地质勘探孔,对岩样实施室内土工试验,求取各层位物理化学和水文地质参数,以此评价分析德州土体的成生环境;同时开展土体SEM电镜扫描试验,定性评价区内土体在沉降过程中微观结构的被迫调整,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定量描述渗流固结中各微观结构要素的时空演化特征,为后文定量拟合宏观力学参数与微观结构因素关系提供依据。3.结合地下水动力学、岩土弹塑性力学等基础理论,基于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和地面沉降观测资料,合理选取粘土层为弹性-理想塑性Mohr-Coulomb本构模型,含水层为线弹性Biot固结理论,运用MIDAS_GTS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宏观叁维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耦合计算模型,模拟区内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的时空发展规律。4.通过单相关拟合法得出与渗透系数显着相关的微观结构参数,将拟合方程带入上述流固耦合数值模型中,通过对微结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定量探讨地面沉降与微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评价结构参数对地面沉降值的影响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体结构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黄土结构性特征及其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9
[2].何玥.基于土体结构性的地面沉降演化机理及预测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汪儒鸿,周海清,彭国园.土体结构性对突发性边坡失稳的控制作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
[4].郭传科,张卫平.土体结构性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J].人民长江.2018
[5].宋伟香,高子坤.土体结构性对沉井基础稳定性影响计算及分析[J].莆田学院学报.2018
[6].李玉成,李孟琳.能源隧道热交换对土体及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18
[7].杨庆光,李毛毛,王国锋,谢松.考虑土体结构性损伤的静压桩承载力及时效性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7
[8].汪儒鸿,周海清,吴润泽,梁华友.土体的结构性对边坡突变失稳影响研究综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
[9].王清,孔元元,张旭东,阮云凯,陈冶.结构性土体固结压力的力学效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
[10].孔洋,黄雪峰,阮怀宁,朱珍德,石崇.基于Gunary模型的侧限条件下土体结构性参数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