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长坡中心学校广东高州525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一直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现代化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一是强调师生共鸣,互动平等交流,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经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小学的教育过程,探讨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最终推动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与研究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的推动作用是十分重要且明显的,小学生作为学习的初等阶段,在这个环节去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现阶段以至于今后的学习都具有长远的教育意义。习惯的养成需要去客观的培养,经过科学的方法和教育模式,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最终获得有效的结果。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极意义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对人培育良好的习惯,从而去从事某具体领域的事情。在现阶段的教育中,之所以很多学生会出现成绩方面的各种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学习习惯在作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举自己身边的一个实例,以下简称这位同学为小伟。小伟是一个很机灵聪明的孩子,但自从上了三年级后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于是老师就注意观察他的上课、课后作业的状况,并且和其家长取得联系,仔细观察后,分析其原因是他上课容易开小差,喜欢做小动作,回家后家长也没有监督他的学习,几乎在家是不学习,然后上课讲的知识也似懂非懂,慢慢就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老师观察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找到小伟亲自面谈,告诫他上课一定要好好听讲,不懂即时问老师,并且回家之后要按时复习巩固,为了让小伟落实,老师每节课后都会问小伟课上的一些知识点,并且给小伟安排在家的学习计划,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积极和小伟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小伟在家里的学习状况,慢慢地小伟的学习成绩又慢慢变得优秀了。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小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形成一个概念,需要家长和老师来共同引导。第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成绩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小学生,培养其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1]。
2.如何去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2.1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是有长期坚持的动力。我们现阶段所讲的学习普遍是指新课纲要求下的基础教育,那么如何让学生面对这些学习内容在小学时期就有兴趣并且挖掘其学习潜力,老师必须去做到积极地引导。拿数学课来说,简单的加减运算,在一般老师的教学中都是举一些基础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己硬背相关算法表,这样来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学生从很小就对数学这门科目产生机械记忆,产生枯燥的印象,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会全身心地去投入,继而导致各种问题产生。那老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老师必须结合生活实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小物件去做现场演练,取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数学课程里面有《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个章节,一般的教学思路就是现场进行简单的演练,然后让学生记住公式,在接下来的题目中来运用,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某些汲取能力不强的学生效果可能不好,而老师如果换一种方式去做的话,比如老师当场用纸张制作一个图形模型,然后让大家一起动手,制作模型,分别测量长度、宽度,然后计算面积。强调学生自己做动手,在后续的训练中,学生如果发生错误也直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难题,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这样做的直接好处就是从很小就让学生开始自学,培养其对理论实践的爱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自学的积极性,这点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是种下了一颗种子,在今后学习知识不断扩展后,老师继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慢慢地这颗种子就会发芽、不断成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升其学习兴趣,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铺垫。
2.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思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独立思考,这里引用一句古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老师对学生的授学就好比是“行”,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开端,而学生进行对知识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则是“知”,只有对知识进行自己主动的加工才能让书本上的知识化作是自己的知识。
所以老师必须在自己的课堂里面充分去培养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比如在学习《学弈》这篇课文时,老师不直接提出问题,不主动引导课堂进度,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活动,自行阅读,而课文里面有些句子比如“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是文言文,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对句意不太理解,这个时候老师也不直接告诉原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查,自己提出疑惑然后团队共同解决。不仅是句意,包括课后的问题,教纲的要求等等,老师只发挥其引导作用,在必要的时候给予辅导,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带来的直接效果是让学生在学习方面上不再被动,改变之前的被动学习状态,化被动为主动,以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这种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再具有依赖思维,而是自己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去解决问题。
2.3传授基本的学习模式,培养具体学习习惯
在中国的现阶段教育中,学生面对的主要是基础学科的教育,以此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格局。在基础教育里面去学习,一般都遵循三步走的学习方法,①课前预习②课中答疑③课后复习,这三点看似很寻常,但确是整个学习模式里的中流砥柱。
对于课前预习来说,预习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的新知识,并且熟悉知识布局,比如具体的运用、难点等学生都相应了解的比较清晰,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结合课堂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非常之高。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的《荷花》这篇文章时,如果学生有过预习就会对莲蓬、翩翩起舞这些词语产生困惑,比如它们怎么读,怎么写,怎么在语句当中去运用,正是有了这些困惑,学生才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去解决自己的未知,带着问题去学习。
对于课中答疑来说,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学生在课堂里面高效率的听课,什么是高效率的听课,就是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和自己不明白的内容的充分理解。一门课堂是老师针对课纲、各类知识点的经验累积,课堂的重要性对于学习来说不言而喻,对于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积极配合老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所以老师在课堂上面应该主动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环节中来。同样拿《荷花》为例,老师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开始比较活跃,但是面对具体的文化知识还是很欠缺,所以老师会在课堂中设置相关的教学情节,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比如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来读课文,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法知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去听讲、去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对自身成绩提升的最好法宝。
对于课后复习,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正是说得这个道理,对于一门知识,不仅是学生,包括成年人也是,可能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掌握的比较好,但如果后期不复习的话就会出现遗忘的状况,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根据科学实验,人脑的结构在固定的时间只能记住相应的记忆单位,如果不加以巩固就会随着时间递减而流失,所以进行课后的复习巩固对于学习的掌握度是很有必要的。在《荷花》里有很多的生字词,三年级的学生掌握起来可能不是很困难,但是要保持长期的记忆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形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并且教授尝试回忆法、集中归纳法等记忆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历程是很有裨益的[3]。
2.4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根据现代研究表明,环境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可见一斑,良好而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极大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嘈杂而阴沉的课堂环境,会阻碍学生的进取心。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自然时期,自制能力、思考能力还比较弱,所以老师应该积极去创建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的课堂之中,在课堂里面落实养成学习习惯的各个步骤,比如课中答疑、学生独立思考等,让课堂不仅成为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成为去塑造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场所,从而对学生的素养培养、贯彻课堂改革、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结语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包含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模式,更是包含了一种思想观念,是由一而多发的培养,就像教育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一个独立的人格,所以老师在小学阶段去践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不仅要传授学习方法、学习模式,也应该去创建适宜学生成长的环境,更应该去让学生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思维教育、思想教育,在素质教育里融入人文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让学生的成长不是单一模式下的成长而是综合体的多元层次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东来.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J].成功:中下,2017(21):00221-00221.
[2]李桂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8(1).
[3]原有华.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