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政之新闻评论研究

胡政之新闻评论研究

论文摘要

胡政之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报业祭酒,论坛权威”美誉的重要人物,但是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胡政之基本上被世人遗忘。近来对胡政之的研究也主要局限于他经营报刊的理念和实践,以及胡政之采访巴黎和会等重大事件,几乎无人知晓胡政之更应该是一个左手算盘、右手笔杆的多面手。本文试图以胡政之的新闻评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胡政之对中国近代史上几起重大事件的看法,并得出胡政之新闻评论的核心关注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政治势力的态度转变轨迹。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胡政之新闻评论写作的背景,主要包括时代背景、知识结构和新闻思想。通过对这一背景的分析,得出胡政之在那个波谲云诡的大时代里,背负着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坚持新闻自由主义的信念,毅然决然地走文章报国路线。他坚持报纸独立、言论自由的新闻观,并在其新闻生涯中贯彻始终。第二部分着眼于胡政之新闻评论中涉及到的重大历史事件——老西开事件、战对德外交、张勋复辟、国民会议运动、五卅惨案、二战以后世界局势,分析胡政之对这些重要的国际国内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可以得出胡政之坚持自由和民主的信念,希望能够通过报纸舆论而唤起国民的觉醒,使得民主政治在中国生根发芽,从而达到国家的富强。第三部分基于第二部分的分析,得出胡政之新闻评论的核心关注点,即崇尚法律和尊重事实;重视国民性的改造;聚焦外交和国际问题。在总结和归纳胡政之核心关注点的同时,我们在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胡政之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和文章报国的宗旨。第四部分主要描绘胡政之对中国近现代政坛上活跃势力的态度渐变轨迹,包括段祺瑞等军阀政府、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在分析胡政之政治态度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得出他始终坚持着民主和宪政的主张,凡是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就支持,相反则坚决批判。但对共产党主张的社会主义却始终怀有不信任,所以在国民政府即将垮台之际,胡政之走向了“第三条道路”,而没有直接“左”转。结语部分概括了胡政之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总结了胡政之的核心关注点以及政治态度转变的轨迹,并在“文人论政”的视野下探讨了报人论政和学人论政的异同,并最终得出以胡政之为代表的报人论政更显中肯、公正,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 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胡政之新闻评论的背景
  • (一) 胡政之新闻评论的时代背景
  • 1、从《大共和日报》到首次入主《大公报》时期
  • 2、创办"国闻通讯社"和《国闻周报》时期
  • 3、新记《大公报》时期
  • (二) 胡政之的知识结构
  • (三) 胡政之的新闻思想
  • 二 胡政之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说
  • (一) 关于老西开案的评说
  • (二) 关于一战中对德外交和善后问题的评说
  • 1、关于是否对德断交和加入战团的分析
  • 2、对德宣战后中国面临的挑战
  • (三) 关于张勋复辟事件的评说
  • (四) 关于国民会议运动的评说
  • (五) 关于五卅惨案与五卅运动的评说
  • (六) 关于二战后的美国与世界局势的评说
  • 1、对美苏关系的预言
  • 2、对中美关系的预测
  • 3、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判断
  • 4、对处置日本的意见
  • 三 胡政之新闻评论的主要关注点
  • (一) 崇尚法律、尊重事实
  • 1、重视法理和事实依据
  • 2、实行宪政,宪法是关键
  • 3、批判违法事件
  • (二) 重视国民性的改造
  • 1、改变国民消极主义思想
  • 2、改变国民对政治的漠视
  • 3、改变国民对外交的忽视
  • 4、改善国民缺乏合作的问题
  • 5、改善国民喜笼统含混不加分别的问题
  • (三) 聚焦外交和国际问题
  • 1、中日关系
  • 2、中俄关系
  • 3、中美关系
  • 四 胡政之政治态度的渐变轨迹
  • (一) 对段祺瑞政府的态度:支持——失望——反对
  • (二) 对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态度:嘲讽——"称颂"——反对
  • (三)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态度:批判——中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胡政之新闻评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