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员合作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研究

基于成员合作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研究

论文摘要

组织有效性是组织在提高组织绩效、满足利益相关者需要、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大学创新团队作为一种优势资源的整合机制,是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提高创新团队的组织有效性对加强大学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知识密集型组织中,组织成员的合作是决定组织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从组织成员合作出发研究合作因素对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对加强和改善高校创新团队管理、提高团队绩效、促进队伍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基于成员合作的组织有效性研究框架。从组织成员合作出发,围绕组织有效性问题,结合组织有效性理论、组织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对影响成员合作的组织外部环境因素、组织内部因素、成员因素进行归纳。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前提:成员以个人目标优化为条件参与组织合作,组织目标优化受到成员目标优化的制约,即组织成员在个人目标优化条件下的合作投入是组织目标优化的资源约束。结合影响因素对成员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影响关系,建立了基于成员合作的组织有效性研究框架。(2)建立了基于成员合作的成员目标优化模型和基于组织目标优化的组织有效性模型。通过组织成员的合作行为、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对合作的收益、成本、风险影响特征分析,建立成员目标优化的博弈模型。通过把组织有效性作为组织目标的基本内容,建立基于组织目标优化的组织有效性函数:根据组织核心业务对组织目标的贡献关系,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目标函数;根据组织核心业务对组织人力资源的消耗关系建立了约束函数。通过把成员目标优化条件下的成员合作投入作为组织目标优化的资源约束,把成员目标优化、组织目标优化和组织有效性优化统一起来。结合建模,提出了影响机制的分析方法。(3)根据理论研究,进行了面向高校创新团队的调研。根据成员的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合作行为、成员目标优化、组织有效性操作化定义设计了测量量表。通过文献分析、问卷分析、访谈和实地考察,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进行调研,运用SPSS软件对有关变量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对成员目标优化和组织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检验。(4)运用模型对成员合作行为、合作能力、合作关系,以及组织的运行水平、核心业务选择偏好等因素对团队合作和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机制进行计算,并对影响机制的形成原因和条件进行分析。在对策的影响机制分析、灵敏度分析、利用价值分析、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团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成员合作的组织有效性理论模型,并从组织成员合作角度提出改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的对策。本文运用系统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紧密围绕成员合作对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成员合作的组织有效性研究框架,建立了成员目标优化模型和基于组织目标优化的组织有效性模型,从微观视角研究成员合作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针对机制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探讨改善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的对策,使对策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1.3.1 关于创新团队的研究
  • 1.3.2 关于组织有效性的研究
  • 1.3.3 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理论
  • 1.3.4 组织文化、心理契约、组织智商理论
  • 1.3.5 关于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
  • 1.3.6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逻辑框架
  •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
  • 2.1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组织有效性理论
  • 2.1.2 知识管理理论
  • 2.1.3 组织文化理论
  • 2.1.4 组织行为理论
  • 2.2 成员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1 宏观环境因素
  • 2.2.2 组织内部因素
  • 2.2.3 成员因素
  • 2.2.4 量表设计
  • 2.3 高校创新团队的特征分析
  • 2.3.1 高校创新团队的定义
  • 2.3.2 高校创新团队的宏观环境特征
  • 2.3.3 高校创新团队的组织特征
  • 2.3.4 高校创新团队的成员特征
  • 2.3.5 高校创新团队的核心业务及其与组织有效性的关系
  • 2.4 研究框架设计
  • 2.4.1 研究前提设定
  • 2.4.2 研究条件分析
  • 2.4.3 基于成员合作的组织有效性研究结构
  • 2.4.4 成员目标优化的条件
  • 2.4.5 组织目标优化的条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成员目标优化分析
  • 3.1 成员因素的影响特征分析
  • 3.1.1 合作能力的影响特征
  • 3.1.2 合作关系的影响特征
  • 3.1.3 合作行为的影响特征
  • 3.2 成员的合作结构和成员目标优化建模
  • 3.2.1 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的结构
  • 3.2.2 成员目标优化建模的条件
  • 3.2.3 成员目标优化建模的基本要素
  • 3.2.4 成员目标优化建模及其计算结果的含义
  • 3.3 基于成员合作的博弈分析
  • 3.3.1 博弈均衡分析方法
  • 3.3.2 成员赢得的理论最大值
  • 3.3.3 成员因素影响机制的分析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组织目标优化的组织有效性分析
  • 4.1 建模的基本问题
  • 4.1.1 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
  • 4.1.2 建模条件
  • 4.1.3 建模思路
  • 4.2 组织有效性建模分析
  • 4.2.1 基本参数分析
  • 4.2.2 目标函数设计
  • 4.2.3 约束函数设计
  • 4.2.4 组织有效性模型及其计算结果的含义
  • 4.2.5 模型参数计算
  • 4.3 基于成员合作的组织有效性分析
  • 4.3.1 组织有效性分析内容
  • 4.3.2 成员因素的分析方法
  • 4.3.3 组织因素的分析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分析
  • 5.1 高校创新团队调研及模型验证
  • 5.1.1 高校创新团队调研方案
  • 5.1.2 调研情况和参数计算
  • 5.1.3 模型验证
  • 5.2 成员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 5.2.1 博弈均衡分析
  • 5.2.2 合作行为的影响机制
  • 5.2.3 合作能力的影响机制
  • 5.2.4 合作关系的影响机制
  • 5.3 组织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 5.3.1 组织运行水平的影响机制
  • 5.3.2 核心业务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提高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 6.1 对策研究的相关问题
  • 6.1.1 对策研究的依据
  • 6.1.2 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
  • 6.1.3 影响因素的利用价值分析
  • 6.1.4 对策的关系分析
  • 6.2 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经验和问题
  • 6.2.1 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中的重要经验
  • 6.2.2 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中的问题
  • 6.2.3 问题的原因分析
  • 6.3 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
  • 6.3.1 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理论模型和组织有效性评估
  • 6.3.2 基于影响机制的对策分析
  • 6.3.3 基于团队管理的系统化对策分析
  • 6.3.4 对当前工作的具体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问卷和访谈提纲
  • 附录2:约数系数计算
  • 附录3:主成分分析和主成分综合评判
  • 附录4:计算程序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苏高校9个创新团队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J]. 江苏教育宣传 2013(05)
    • [2].安庆设立重奖奖励产业创新团队[J]. 安庆科技 2012(01)
    • [3].云南大学复杂数据统计推断方法研究省创新团队[J]. 云南科技管理 2019(06)
    • [4].云南大学高原环境变化省创新团队[J]. 云南科技管理 2019(06)
    • [5].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1)
    • [6].辽宁省农委关于组建水稻、果树产业技术体系辽宁创新团队的通知[J]. 北方果树 2020(01)
    • [7].浅议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 2019(A0)
    • [8].“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9(04)
    • [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洋钻完井创新团队[J]. 石油学报 2020(02)
    • [10].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05)
    • [11].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2)
    • [12].农业科研单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对策[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9(04)
    • [13].新时代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 智库时代 2020(13)
    • [14].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目标定位与创新路径[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5].“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0(08)
    • [16].科技创新团队基于冲突比例变化的创新管理研究构思与展望[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9)
    • [17].我校工业设计创新团队新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0(02)
    • [18].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4)
    • [19].愿做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访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明[J]. 河北农业 2020(03)
    • [20].支部建在创新团队上 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彰显担当[J]. 旗帜 2020(07)
    • [21].新时代下高校创新团队推动“党建—科研—育人”协同发展模式的探索[J]. 决策探索(下) 2020(08)
    • [22].“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 纺织服装教育 2020(04)
    • [2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增3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04)
    • [24].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创新团队简介[J]. 中国塑料 2020(09)
    • [25].浅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双能型教学创新团队的培育途径[J]. 山东化工 2020(16)
    • [26].采矿安全专业协同创新团队共享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J]. 山西煤炭 2020(03)
    • [27].高职院校建设“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0(02)
    • [28].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20(18)
    • [29].电子商务专业“3333”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探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16)
    • [30].“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究——基于基层教学组织重构的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29)

    标签:;  ;  ;  ;  

    基于成员合作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