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斗殴罪若干问题研究 ——李某等人聚众斗殴案分析

聚众斗殴罪若干问题研究 ——李某等人聚众斗殴案分析

论文摘要

“聚众斗殴罪是一种多发、常见性犯罪,且近年来聚众斗殴案件越来越频发”。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对聚众斗殴罪这一罪名作了规定,然而针对聚众斗殴罪的司法解释却没有出台。聚众斗殴案件的多发性、复杂性与相关法律规定的简单性相矛盾,由此而引发的争议不断。因此,若要正确区分聚众斗殴行为、确定各个行为人的责任、区别不同情况对各行为人准确定罪就显得极其重要。其中,“导致对方重伤、死亡后果发生的共同实行犯和具备一定条件的首要分子如何对重伤、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中的李某等人聚众斗殴案便是一起典型的复杂案件,本文意在通过对这一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法理方面的分析,以便于理解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区别,进而对整个案件各行为人的行为进行分析,确定案件中各个行为人应负的责任,得出整个案件的结论。第一部分,案由。李某等人聚众斗殴案。第二部分,案情。本文详细介绍了李某等人聚众斗殴安件的整个过程。第三部分,案件焦点。本案属于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案件,按照我国《刑法》第292条的规定,犯聚众斗殴罪,致人死亡的应当转化定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本案的焦点就在于转化为故意伤害罪还是故意杀人罪。第四部分,争议与分歧意见。对于本案有多种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应当根据造成的后果直接定罪,致人死亡即应定故意杀人罪;有的则认为对待转化犯应当依据其主客观各方面的因素来定,符合哪一罪的构成要件则构成哪一罪,不能只依结果,所以本案应定故意伤害罪。第五部分,法理分析。首先本文详尽分析了聚众斗殴罪的基本构成:其次,详细解读了刑法第292条的规定,指出现有立法对于聚众斗殴罪的解释既不全面也过于简单,必须对“聚众斗殴罪转化”的涵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界定聚众斗殴罪中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结果的共同实行犯时,应当从以下几点来区别:第一点是“对被害人是否有共同的加害行为”;第二点是“主观上是否具有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的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第三点是“共同加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在第三点提到的因果关系应当从各个方面进行剖析归类,有一种是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对被害人造成重伤、死亡的,有一种是行为人的行为尽管没有造成重伤、死亡的结果,但却是一种显著的帮助、支持、配合行为,充分组成了完整的共同加害行为,并为行为人的主观上所追求。“在犯意明确即行为人均具有伤害、杀人故意的情况下,所有行为人均应当定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共同实行犯,并根据各个行为人的地位、作用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犯意难以查明或者有实行过限情况的,应当按照我国刑法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准确认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共同实行犯。第六部分,结论。李某构成聚众斗殴罪,万某、孙某、褚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案由
  • 二、案情介绍
  • 三、案件的焦点
  • (一) 聚众斗殴罪的认定问题
  • (二) 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认定问题
  • (三) 聚众斗殴罪中共同行为人的责任问题
  • 四、分歧意见及理由
  • 五、对聚众斗殴罪的法理分析
  • (一) 聚众斗殴罪概述
  • 1. 聚众斗殴罪的概念
  • 2. 聚众斗殴罪的构成要件
  • (二) 聚众斗殴罪转化问题的法理分析
  • 1. 关于本款规定的解析
  • 2. 聚众斗殴中发生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定罪问题
  • 3. 聚众斗殴中发生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刑事责任分担
  • 六、结论:对本案各个行为人分别定罪处罚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析聚众斗殴与寻衅滋事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J]. 法制博览 2017(35)
    • [2].浅析聚众斗殴犯罪中“持械”的认定[J]. 法制博览 2018(34)
    • [3].聚众斗殴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基本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 净月学刊 2015(01)
    • [4].“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的理解与适用[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5].持械聚众斗殴之“持”和“械”的认定[J]. 人民检察 2014(14)
    • [6].聚众斗殴犯罪的现实特征及其理论启示——以相关案例的实证统计分析为视角[J].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2015(02)
    • [7].李进路斗狠[J]. 法律与生活 2017(08)
    • [8].此案应定寻衅滋事还是聚众斗殴?[J]. 江淮法治 2014(10)
    • [9].青少年暴力性罪错防治研究——以江苏东海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犯罪为例[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2(10)
    • [10].聚众斗殴行为刑法适用实践标准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4)
    • [11].浅析多人故意伤害与聚众斗殴的区别[J]. 法制与社会 2019(28)
    • [12].单方聚众斗殴与多人实施的故意伤害行为之辨析[J]. 法制与经济 2015(05)
    • [13].论持械聚众斗殴的“持”与“械”[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12)
    • [14].聚众斗殴罪若干适用问题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5)
    • [15].一方不足三人能否构成聚众斗殴[J]. 人民检察 2011(10)
    • [16].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的转化定性分析[J]. 人民司法 2011(18)
    • [17].单方具有聚众斗殴故意的行为应如何认定[J]. 法制与社会 2010(01)
    • [18].“聚众斗殴”犯罪中从犯的认定[J]. 知识经济 2010(13)
    • [19].持械聚众斗殴之“持”与“械”辨析[J]. 人民检察 2008(11)
    • [20].聚众斗殴转化犯司法认定实证探析[J]. 人民检察 2015(02)
    • [21].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司法适用及其规范[J]. 海峡法学 2015(02)
    • [22].聚众斗殴一方不足三人如何定罪[J]. 中国检察官 2012(12)
    • [23].聚众斗殴转化型犯罪的认定[J]. 法制与社会 2015(26)
    • [24].都是“江湖义气”惹的祸?[J]. 当代学生 2012(21)
    • [25].因玩笑引发聚众斗殴获刑[J].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01)
    • [26].聚众斗殴转化犯罪中犯意限制的司法认定[J]. 中国检察官 2013(08)
    • [27].聚众斗殴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基于规范实证的视角[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03)
    • [28].聚众斗殴致人伤亡应依据行为人的主观犯意转化定罪[J]. 人民司法 2011(04)
    • [29].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件分析——以基层检察院执法办案为视角[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02)
    • [30].非典型性聚众斗殴犯罪的法律适用分析[J]. 中国检察官 2013(10)

    标签:;  ;  ;  ;  

    聚众斗殴罪若干问题研究 ——李某等人聚众斗殴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