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 ——关于湘中三甲村的个案阐释

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 ——关于湘中三甲村的个案阐释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全方位社会转型为背景,以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在多重关系范畴内展示大众传媒在湘中三甲村社区扮演的社会角色。社会转型前,湘中三甲村的大众传媒主要是广播与电影,是国家通过再分配途径建立的单向传播体系,主要承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的工具性角色。传播内容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客观上也发挥了大众媒介寓教于乐的功能,大众媒介在农民心目中获得了客观的文化意义。社会转型促使市场取代再分配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促进社会发展成为时代赋予大众传媒新的历史使命。但通过对三甲村的实地调查发现,新兴的电视传媒对当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并没有明显作用,而仅仅是象征性存在。造成这一事实有主、客观两个原因:主观原因在于业已形成的农民阶层在利益表达与诉求上的弱势地位,这导致三甲村人心理性格趋于内生,对外界缺乏关注,丧失了主动运用电视信息的积极性。客观因素是国家致力于改善三甲村收视环境的有线传输在实践的运作过程中变成地方精英甚至国家代理人盈利的工具,他们垄断当地电视接收生态(电视传播过程中接收环节的生态环境,包括频道种类与数量、信号质量、信号开关控制等),相对程度上剥夺了农民收看电视的自主权;更深的客观原因在于国内传媒特殊的生存法则,由于传媒是通过“第二次售卖”,即将受众“出售”给广告商并从广告商处获得主要收入,传媒在社会守望与市场角色的两相选择中必然通过选择目标受众、议程设置等经营策略向后者倾斜,客观导致绝大多数电视节目与三甲村农民无关,因此从根本上抑制了三甲村农民接收电视的内在动力。从更深的意义而言,媒介角色的变迁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产物,是社会资源与专门的媒介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利益不平等现象。如果农民继续以原子形式存在而缺乏组织的庇护,如果他们客观上缺乏制度的第二位的、补偿性的机制,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导致社会不平等的进一步拉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一、研究选题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关于湘中三甲村社区
  • 一、历史沿革与自然条件
  • 二、社会环境
  • 第三章 再分配制度下的工具性媒介角色
  • 一、再分配:传媒进入三甲村的唯一途径
  • 二、单向的沟通体系
  • 三、传播环境:总体性社会与组织
  • 第四章 媒介角色的变迁
  • 第一节 电视初进三甲村家庭的记忆
  • 一、关于第一台电视机的记忆
  • 二、购买的记忆
  • 三、使用电视机的记忆
  • 四、匮乏与充实
  • 第二节 娱乐麻醉——电视直接的角色呈现
  • 一、收视时间制造的迷局
  • 二、电视娱乐——部分家庭的主要休闲方式
  • 三、派不上用场的电视信息
  • 第三节 影像虚拟——电视间接的角色呈现
  • 一、赌博——变态的娱乐
  • 二、民间宗教——集体自赎之路
  • 第五章 变迁的动力
  • 第一节、农民的"生存心态"
  • 一、农民地位的变迁
  • 二、三甲村农民群体"生存心态"的发展
  • 第二节 电视节目接收环节
  • 一、"过程—事件分析"
  • 三、私人垄断运营的有线电视网络
  • 第三节、电视节目生成环节
  • 一、场域与电视生成场域的基本内涵
  • 二、支配中的被支配
  • 三、奇异的竞技角斗场
  • 四、被支配中的支配
  • 五、问题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人名对照表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丽三甲的富民之路[J]. 致富天地 2017(04)
    • [2].三甲村氏族[J]. 边疆文学 2011(07)
    • [3].三甲村:探索独具特色的新农村之路[J]. 中国乡村发现 2008(01)
    • [4].三甲村 微型种薯促增收[J]. 致富天地 2017(10)
    • [5].魔幻现实里的故乡情怀——评雷平阳的小说《三甲村氏族》[J]. 昭通学院学报 2013(Z1)
    • [6].扶贫开发看昭通[J]. 云南党的生活 2010(06)
    • [7].雷平阳乡村小说的现代性(编后记)[J]. 边疆文学 2011(07)
    • [8].“致丰”牌有机无机玉米专用复混肥肥效试验初报[J]. 云南农业科技 2011(05)
    • [9].立体养殖效益好[J]. 中国民兵 2009(12)

    标签:;  ;  ;  ;  

    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 ——关于湘中三甲村的个案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