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下腰椎不稳症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工作中对于腰椎不稳症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定义,因此其诊断和治疗措施等也不尽相同。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脊柱运动节段被认为是脊柱最小的功能单位,由两个相邻的椎体、椎间盘、小关节及韧带等结构组成。正常腰椎的稳定性由椎间盘、椎间小关节和韧带共同维持,并受周围神经、肌肉及腹压等因素影响。下腰椎不稳症主要表现为脊柱功能单位的异常。在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如X线平片、屈伸位X线片、动态X线摄片、CT、MRI等)综合判断。影像学上如何对下腰椎不稳症进行判断,以及正确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是下腰椎不稳症诊治的关键,也是目前研究很多的领域之一。引起下腰椎不稳的常见原因包括:腰椎退行性改变;创伤;医源性;解剖学变异;肿瘤等因素。部分学者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下腰椎不稳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对于下腰椎不稳症的治疗,关键在于减压和融合。其中辅以各种内固定器械的植骨融合术被认为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7(23)
- [2].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医学综述 2017(13)
- [3].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探讨[J]. 当代医学 2014(28)
- [4].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功能锻炼[J]. 江苏医药 2014(09)
- [5].中医社区综合干预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5)
- [6].中西医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分析[J]. 吉林中医药 2012(03)
- [7].腰椎不稳症研究进展[J]. 现代实用医学 2011(02)
- [8].非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0(06)
- [9].非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112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07)
- [10].医源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方法探讨[J]. 山东医药 2009(08)
- [11].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J]. 江西医药 2008(11)
- [12].下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及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17)
- [13].瘥后防复理论在腰椎不稳症防治中的应用[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15)
- [14].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症[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04)
- [15].基于腰椎X线动态片辨证施护腰椎不稳症远期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 2018(06)
- [16].影像学评价腰椎不稳症:解剖与功能的定性与定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22)
- [17].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保守治疗概况[J]. 中医药导报 2013(02)
- [18].腰背肌锻炼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下腰椎不稳症[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06)
- [19].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9)
- [20].后路钉棒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不稳症75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5)
- [21].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正骨 2009(08)
- [22].手法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与动态影像学相关性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9(08)
- [23].针刺联用抗阻训练治疗中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比较效果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7(02)
- [24].椎间及椎体附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应用[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01)
- [25].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38例体会[J]. 中国伤残医学 2011(09)
- [26].关节突关节退变与腰椎不稳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8(07)
- [27].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影像学表现[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02)
- [28].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现状[J]. 柳州医学 2009(04)
- [29].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引起的下腰痛40例[J]. 河南中医 2012(01)
- [30].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自体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J]. 颈腰痛杂志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