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

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

论文摘要

五代和宋朝政权由游民武装建立,脱离于乡村宗族势力。五代时官僚家庭要么依附于政权而脱离乡村社会,要么在乡村社会发展而脱离政权。宋代乡村社会在国家组织系统之外自行运作,包括对乡村资源的支配、对乡村共同利益的维护、意识形态、宗族组织等四个方面。 宋朝的科举是选拔文人官僚的途径,也是吸纳游民、防范游民武装集团形成的手段,体现了专制政权权力普遍化的倾向。从事科举意味着背井离乡,以及财力、人力的巨大投入,这给农业家庭在乡村社会的经营带来很大影响,乡村子弟对科举常感不适应。但乡村社会也热衷于科举,因为科举使他们的势力超越了乡村社会。科举是家庭的事业,乡村社会往往组织几代人、甚至全家族的力量共同参与科举。 宋朝以“乡举里选”为幌子,通过“三舍法”等手段,试图达到“一道德”等权力扩张的目的,但归于失败。理学家要求将理学纳入科举制度。通过科举理学化,专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产生一种并存和相互限制的新机制。根据理学的理论,乡村社会与国家都是“天理”秩序的一部分,乡村社会的精英可以通过理学以及在乡村的地位,声称自己是“天理”秩序和国家政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举与理学,宋代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达成了一种新的整合机制,这是“唐宋变革”的一个关键,而所谓的“士绅阶层”也正是这种整合机制的结果。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士绅阶层"开究的严重分歧
  • 二、两种不同的"国家与社会"理论
  • 三、问题的提出
  • 四、历史线索
  • 五、章节设计及其他
  • 第一章 五代政权与官僚家庭
  • 一、五代政权构成的游民性
  • 二、游民的"政治理想"
  • 三、官僚家庭与游民政权
  • 小结
  • 第二章 乡村社会的自行运作
  • 一、对乡村资源的自由支配
  • 二、对共同利益的自主维护
  • 三、乡村社会的组织形式
  • 四、乡村社会的伦理观念
  • 五、乡村社会与外部的交流
  • 小结
  • 第三章 科举与专制政权
  • 一、科举与游士
  • 二、科举与游侠
  • 三、科举与"共保富贵"
  • 四、落第者的叛逆
  • 小结
  • 第四章 科举与乡村社会
  • 一、科举的风险
  • 二、脱离乡村社会的举子们
  • 三、乡村社会的应对策略
  • 小结
  • 第五章 "乡举里选"
  • 一、"乡举里选"的目的
  • 二、实行过程
  • 三、反对与反思
  • 小结
  • 第六章 科举理学化
  • 一、理学正统下的"道统"与"治统"关系问题
  • 二、理学与社会整合
  • 三、科举与学校教育的理学化
  • 四、乡村社会科举观念的理学化
  • 小结
  • 结论
  • 一、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
  • 二、"国家与社会"与其他相关问题
  • 三、多余的讨论
  • 史料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简论中国科举制度的兴衰[J]. 青春岁月 2017(09)
    • [2].游移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太平天国科举制度研究[J]. 特立学刊 2017(02)
    • [3].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思考[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12)
    • [4].科举与赌博和走私[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2)
    • [5].再论科举功能的异化:若干社会问题——兼论晚清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6].浅谈中国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影响[J]. 才智 2008(01)
    • [7].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1(16)
    • [8].浅谈科举制度对“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影响[J]. 学理论 2013(02)
    • [9].依据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探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 西安社会科学 2009(05)
    • [10].科举制度文化与国民教化关系之探讨[J]. 教育探究 2011(03)
    • [11].中国科举文化浅论[J]. 湖北招生考试 2011(12)
    • [12].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影响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6)
    • [13].中国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利弊分析[J].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 2014(01)
    • [14].论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J]. 中国文艺家 2018(09)
    • [15].对科举废止的几点思考[J]. 社会科学家 2013(06)
    • [16].学而优则仕——从科举制到公务员考试的历史嬗变[J]. 教育与考试 2008(05)
    • [17].谈唐科举制度对图书编撰的影响[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11)
    • [18].简论中国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利弊[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19].科举制度废除前后之社会舆论[J]. 教育与考试 2008(03)
    • [20].由科举制度试析高考作弊问题及其应对[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1].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4)
    • [22].教育视角下重新审视科举制度[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 [23].基于对中国科举文化的研究[J]. 今传媒 2016(02)
    • [24].试析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兼议其合理性[J]. 黑龙江史志 2008(10)
    • [25].关于明代科举制度研究[J]. 中华少年 2017(36)
    • [26].论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及现代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 2011(09)
    • [27].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现代影响[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1)
    • [28].科举制度的兴废及其启示[J]. 重庆社会科学 2009(04)
    • [29].科举制度在韩国的嬗变及其对韩国文化的积极影响[J]. 教育与考试 2011(02)
    • [30].浅谈古代科举制度[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09)

    标签:;  ;  ;  ;  ;  ;  ;  ;  ;  

    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