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遗传变异及种间关系研究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遗传变异及种间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草坪草具有对肥料的需求很低、耐干旱、耐热、耐盐、耐寒等优点,并且生长缓慢,不需要经常修剪,是很好的草坪草种。但是结缕草品种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应用于结缕草属植物品种开发的遗传基础非常狭窄,对遗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是取得育种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结缕草属中目前未作为草坪草开发的几个种都具有非常优良的性状而未被利用,理清结缕草属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以发掘更多的遗传资源,为指导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服务。本研究首次利用形态学标记、等位酶标记、SSR分子标记三种不同水平上的遗传标记技术结合地理分布和种间杂交试验对结缕草属植物的9种1变种59份种源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了种内遗传分化大小,分析了这些种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结缕草属植物23个外部性状的观测和分析,得出结论:①沟叶结缕(Z. matrella(L.)Merr)种内各种源间在很多性状上都存在很大的变异,结缕草(Z.japonica Steud)和中华结缕草(Z.sinica Hance)的种内变异也较大,次之于沟叶结缕草,并且两者的种内变异大小较接近。朝鲜结缕草(Z. koreana Mez)和细叶结缕草(Z. tenuifolia Thiele)各自种源间的很多外部性状表现较相近,种内变异小;②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这些种之间根据遗传距离远近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为结缕草、中华结缕草、朝鲜结缕草先聚在一起之后再和大穗结缕草(Z. macrostachya Franchet et Sav)聚成一大类;第二类为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先聚为一小类,长花结缕草(Z.sinica var. nipponica Ohwi)和小结缕草(Z.minimaZotov)聚为另一小类,然后这些种聚成一大类。大花结缕草(Z.macranthaDesvaux)独自成一集群为第三类;③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宽度,匍匐茎长度、直径,每穗小穗数,小穗柄长度,小穗长度,生殖枝高度,叶舌的颜色及有无毛这9个性状对结缕草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分析结缕草属材料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及过氧化物酶(POD)三种等位酶特征,研究其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①种内遗传分化大小依次为:沟叶结缕草>结缕草>中华结缕草>朝鲜结缕草;②聚类结果显示:结缕草、中华结缕草、长花结缕草、大穗结缕草聚为第一类;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先聚为一类,然后小结缕草、太平洋结缕草(Z.pacifica Hotta)、大花结缕草也聚到这一类;而朝鲜结缕草自成一类。3、利用SSR分子标记对结缕草属材料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种内遗传分化大小依次为:结缕草、中华结缕草>朝鲜结缕草>沟叶结缕草;②聚类结果显示:结缕草、中华结缕草、朝鲜结缕草和大穗结缕草聚为一类;沟叶结缕草、小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三个种聚为一类;大花结缕草、长花结缕草各自为一类。4、根据三种遗传标记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和种间杂交试验,得出结缕草属9种1变种的种间关系为:结缕草与中华结缕草在聚类图上最为靠近,亲缘关系最近。大穗结缕草与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在聚类图上靠在一起,小结缕草与这两个种的遗传距离较近。大花结缕草与其它草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都较远。朝鲜结缕草根据外部性状标记和SSR标记得到的结果显示:与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虽然与等位酶的结果不一致,但是得到地理分布和种间杂交数据的支持。长花结缕草在这三种标记所得聚类结果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太平洋结缕草根据等位酶标记得到结果是与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和小结缕草聚在一起。在其它两种标记分析中太平洋结缕草没有参与聚类。5、根据三种遗传标记分析结缕草属植物的种内遗传变异大小为:结缕草、中华结缕草>朝鲜结缕草。并且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两个种的种内变异的程度很接近。沟叶结缕草根据外部性状和等位酶标记分析显示为种内变异非常大,而根据SSR分子标记的结果其变异较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 1.1 结缕草属植物种质资源在全球的地理分布及搜集情况
  • 1.1.1 结缕草属植物的分类及其在全世界的分布情况
  • 1.1.2 几个重要国家的结缕草属种质资源
  • 1.1.3 对结缕草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
  • 1.2 结缕草属种间亲缘关系研究
  • 1.2.1 研究结缕草属种间关系的意义
  • 1.2.2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 1.3 问题与展望
  • 第二章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遗传变异和种间关系的外部性状标记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观测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2.1 结缕草属植物的种内变异比较
  • 2.2.2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的研究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对材料的鉴定
  • 2.3.2 种内分化的分析
  • 2.3.3 聚类结果分析
  • 2.3.4 主成分分析
  • 第三章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遗传变异和种间关系的等位酶标记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结缕草属的遗传分化
  • 3.2.2 结缕草属植物的种内变异大小比较
  • 3.2.3 结缕草属植物的繁育系统
  • 3.2.4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的研究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遗传变异和种间关系的SSR分子标记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结缕草属的遗传分化
  • 4.2.2 结缕草属植物的种内变异比较
  • 4.2.3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研究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DNA的提取
  • 4.3.2 结缕草属遗传分化分析
  • 4.3.3 结缕草属种内遗传变异大小比较
  • 4.3.4 结缕草属植物的种间关系的讨论
  •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5.1 全文讨论
  • 5.1.1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种间关系分析
  • 5.1.2 结缕草属遗传分化分析
  • 5.1.3 结缕草属种内遗传变异大小的比较
  • 5.1.4 主成分分析
  • 5.2 全文结论
  • 创新之处
  • 已接收和待发表的文章
  • 参与课题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遗传变异及种间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