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痞满”病证考辨

中医“痞满”病证考辨

论文摘要

目的:现代对于中医“痞满”病证的定义存在不统一情况,其中部分内容与中医的传统认识差异较大。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文献的回顾性研究,探寻“痞满”在古代的详细源流,从源流中概括出传统“痞满”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并与之与现代的“痞满”概念进行比较,为现代“痞满”定义中分歧和疑惑的解决提供文献依据。方法:以古代文献的回顾性研究为主要方法。具体则从考证字义着手,提取有关的古代病证名称,对这些病证从理论的理论来源、临证的发展两方面来进行考证,并着力于研究这些病证名之间的联系、演变,从而对“痞满”在古代的概念范畴得出较为清楚的认识。结果:1.“痞满”的概念最早源自《内经》,但经过考证“痞”和“满”在《内经》中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在《内经》之后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源流。直至明清才合为“痞满”一个病门,“满”证可由“痞”证发展而来,两者属于同一个病程中轻重不同的两种证候。但是明清对“痞”和“满”还是作区别的:“满”和“痞”均有胀满的自觉症状,但是“满”有类似肿胀的外形,而且病位在腹部。2.现代定义中认为胸部出现痞满症状亦属于“痞满”证的范畴,而且将之命名为“胸痞”是不妥的,古代将这类症状归入“胸痹”、“心痛”范畴。3.现代定义中认为“痞”证可分别出现于胸部、胃脘部、腹部的说法与古代“痞”证的概念内涵不符。因为古代“痞满”病门中的“痞”证是专指“心下痞”,而痞满症状发生于腹部时,则将之从“中满”论治,痞满症状若出现于胸部,古代则从“胸痹”论治。4.现代定义中对“痞满”所对应西医疾病范畴的划定过于单一,仅仅是胃部的疾病,事实上还包含了肝、胆、脾等其他消化系统的疾病。5.古代和现代均认为“痞”证必然不痛,这种认识是有误的,痞证可兼有痛的症状但疼痛必不甚。6.通过古代文献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可以为现代临床辨证所借鉴的传统经验:(1)辨证时把握住气血津液病机既能帮助把握“痞满”病程的进展又有助于理解病程中产生的不同病理产物和不同的转归。(2)掌握中医杂病治疗中的“六郁学说”,对于帮助辨清更细层次的各种具体病机具有重要的帮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现代对于"痞满"的一般认识
  • 一、现代"痞满"的概念
  • 1.现代对"痞满"的定义
  • 2."痞满"的现代疾病范畴
  • 二、对"痞满"机理的探索
  • 1.胃电频率降低
  • 2.胃肠动力障碍
  • 三、现代"痞满"的认识的小结
  • 第二部分、古代"痞满"的文献研究
  • 一、"痞"、"满"在古代是两个独立概念
  • 二、"痞"字所系病(证)的文献研究
  • 1.有形之痞的病(证)
  • 1.1 "痞气"
  • 1.2 "痞块"
  • 2.无形之痞的病(证)
  • 2.1 "胸痞"
  • 2.2 "心下痞"
  • 2.2.1 按病机理论的来源可分为三型
  • 2.2.1.1 "湿土痞"及理论来源
  • 2.2.1.2 "伤寒痞"及理论来源
  • 2.2.1.3 "杂病痞"及理论来源
  • 2.2.2 理论与临证的发展及总结完善
  • 2.2.2.1 理论及临证的发展:
  • 2.2.2.2 总结完善形成体系
  • 3."痞"的一些疑辨
  • 3.1 辨"心下痞"的痛与不痛
  • 3.2 辨无形之痞与有形之痞的联系
  • 三、"满"字所系病(证)的文献研究
  • 1."中满"证
  • 1.1 病(证)名释义
  • 1.2 理论来源
  • 1.3 临证治疗
  • 1.3.1 临床表现
  • 1.3.2 辨证论治
  • 2."中满"的一些疑辨
  • 2.1 "中满"、"心下痞"的鉴别诊断
  • 2.2 辨"中满"证的寒热虚实性质
  • 2.3 辨"中满"的源流的后期走向
  • 四、"痞""满"源流的小结
  • 第三部分、总结与讨论
  • 一、对现代"痞满"的认识进行重新评估
  • 1.现代"痞满"认识的不妥之处
  • 1.1.忽视了"满"的概念成分
  • 1.2 "胸痞"属于"痞满"一说不妥
  • 1.3 对于"痞满"部位定义的不妥之处
  • 1.4 对于现代疾病范畴界定的不妥之处
  • 2.对现阶段"痞满"研究重点的建议
  • 二、古代文献对于现代辨证论治的提示
  • 1.气血津液病机的提示
  • 2."六郁"学说的提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痞满证治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2)
    • [2].痞满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03)
    • [3].痞满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18)[J]. 中医杂志 2019(17)
    • [4].胃肠舒片治疗痞满证临床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04)
    • [5].疏肝和胃方治疗肝癌介入化疗后痞满证临床体会[J]. 中国中医急症 2008(05)
    • [6].汶明琦主任医师治疗痞满临床经验[J]. 现代中医药 2013(03)
    • [7].多潘立酮片治疗不同证型痞满证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15)
    • [8].从“调气”论治痞满心得[J]. 江苏中医药 2018(06)
    • [9].中医“和”法思想在痞满运用之体现[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5)
    • [10].柴胡疏肝汤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痞满证123例[J]. 湖南中医杂志 2013(04)
    • [11].中医治疗痞满的体会[J]. 陕西中医 2011(07)
    • [12].王宝玉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经验[J]. 北京中医药 2008(05)
    • [13].陆为民论治痞满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08)
    • [14].李东垣消痞丸治疗痞满证209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01)
    • [15].陈意辨证论治痞满医案3则[J]. 新中医 2019(09)
    • [16].基于古典医籍及临床经验探讨中医痞满[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06)
    • [17].郁证发微(二十七)——郁证痞满论[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10)
    • [18].名老中医江杨清辨析痞满经验浅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08)
    • [19].储浩然教授针灸治疗痞满经验[J]. 针灸临床杂志 2019(01)
    • [20].半夏泻心汤治疗痞满证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4)
    • [21].枳术散配合针刺足三里治疗痞满证疗效观察[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01)
    • [22].近5年现代文献治疗痞满用药规律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6)
    • [23].调理脾胃法治疗痞满证的思路探讨[J]. 黑龙江医药 2013(04)
    • [24].颜勤主任医师治疗痞满临证举隅[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3)
    • [25].中医辨证治疗痞满证46例临床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9)
    • [26].基于数据挖掘陈宝贵教授治疗痞满的处方规律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20)
    • [27].以痞满论治慢性胃炎1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5)
    • [28].大承气汤中药传统饮片与颗粒治疗痞满证的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7)
    • [29].金宇安从虚、湿、气三因辨治调气机治疗痞满经验[J]. 北京中医药 2019(03)
    • [30].金元四大家论治痞满特点浅析[J]. 河北中医 2018(05)

    标签:;  ;  ;  ;  ;  ;  

    中医“痞满”病证考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