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二十世纪全球化文化语境下,从事中国美学的研究是有着不同于传统学术研究的新的特性的,这不仅仅由于美学是一门源于西方的学科建构与学理体系,而且更在于西方美学他者的新维度和新观念的植入,因而如何融会贯通的借鉴中西理论,如何更好的挖掘中国古典文明的财富显得尤为重要。回顾中国美学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在西方看来可谓“有美无学”——有审美思想而无美学体系,缺乏理论建构;中国现当代的美学研究,大致从王国维借鉴西方理论引出美学概念开始,到后来的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大家所做出的探索,大体上可以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是套用西方传统的理论来阐释中国的艺术精神,还是走入了西方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或者说至少其主流是毋容置疑的。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兴起于西方,并在一个“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大时代背景下传入中国,这使中国的美学建设从一开始就摆脱不了西方传统思维模式的藩篱,从“美的本质”大讨论到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到现在各家各派依照西方理论的框架来给中国美学做出的概念定义、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无不渗透着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以概念分析为起点建立逻辑推演体系。因此,想要建立“中国形态”的美学,应该改变以往的研究思路,探讨新的途径——中国的美学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或许可以借鉴中国古典思维方式,转“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为“诗性、心性、智慧语言”的感性表达,从对生命的感悟中把握美的真谛,在天人合一、圆融贯通中找寻美的真实意义。每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感知方式等等的多方面因子的影响、制约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古典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丰厚而独特的土壤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发展的表现上说,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有着其固有的独特性与根源,因而,由之而孕育生发出来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也有着它的独特品格,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首先,中华民族有着一定的“尚清”倾向,中国古典美学蕴含着一种“尚清”的特质。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就已经产生了明确的“尚清”意识,“清”逐渐地成为一个较为重要的哲学范畴、美学范畴、一种艺术创作原则和欣赏原则,而且不自觉地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并对我国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次,中国古人在“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意识的指引下,用“悟”的方式感知着外在的一切事物。“悟”作为一种超越感性的悟性活动,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和对世界的实践探究,审美感悟超越了人生的内在境界,达到了与外界的自由的、和谐的统一。最后,中国古代人学关注、探索的是人类自我存在的价值、生命的存在意义,追寻的是一种理想的完满人生境界。因而,直接从中国古代人学中孕育出来的中国古代美学,同古代人学一样,是以人和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境界作为中心议题。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这种对于存在的诗性之思的结晶,便是以“游”为核心,由“游”这样一个美学范畴所凝聚着的审美内涵与精神实质。可以说,“游”这一范畴所体现的美学精神实质,代表着古代中国美学思想对于存在召唤的一种应答,是一种对于人生根本问题的审美的回答。“游”标志着一种中国人对于人生的诗性领悟,一种中国人的理想人生境界与审美生存方式。它表明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核心内涵,强调人生需要艺术化,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更重要、更根本的在于它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人生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走着一条与西方文明不尽相同的演化道路,形成一种独特的性质——连续性的演进,即人与自然、地与天、文化与社会的同一连续,这种表现在文化上的进程方式也影响了学术的整体发展,因而中国古典美学的内涵突出地体现了东方式的思维特征,注重生命智慧,崇尚圆融中和,倡导整体同一中的自由神游等。中国古典美学中表现出的这种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方式与西方传统美学所建构的宏大理论、严密逻辑有着很大的不同,并因此而被西方学术界排斥,认为“中国古代有美而无学”。但中国美学的发展势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发掘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潜在魅力,这对建设中国美学发展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美学:“和”的思想与精神[J]. 中国美学 2016(02)
- [2].巨大的飞跃——新中国美学70年感言[J]. 上海文化 2019(12)
- [3].中国美学的上古起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4].在深耕与体悟中夯实中国美学之基——访美学家皮朝纲[J]. 中国文艺评论 2020(06)
- [5].中国美学的钻戒设计——以克拉圆钻为例[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8(06)
- [6].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赋形——评《中国美学经典》[J]. 美育学刊 2019(01)
- [7].中国美学的巨大成就及其最新总结[J]. 上海文化 2019(08)
- [8].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评张法教授主编《中国美学经典》[J]. 全国新书目 2018(06)
- [9].略论中国美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J]. 戏剧之家 2017(03)
- [10].从比较视域看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J]. 中国文学批评 2017(03)
- [11].从文献、文献学到中国美学文献学[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12].浅谈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J]. 中国文艺家 2019(02)
- [13].简美白茶[J]. 茶道 2016(03)
- [14].美育不在考而在生活中[J]. 教育 2016(50)
- [15].错构:艺术与美学,西方与中国美学中的两个理念[J]. 诗书画 2017(01)
- [16].王国维艺术形式美理论对近现代中国美学的影响[J]. 东方藏品 2016(08)
- [17].中西形式美比较[J]. 北方文学 2017(20)
- [18].现代中国美学的自我理解及其理论困境[J]. 诗书画 2014(02)
- [19].中国美学的形神二分与审美物化[J]. 大西南文学论坛 2017(00)
- [20].《中国美学经典》总序[J]. 中国美学 2016(02)
- [21].“中国美学演变历程高端论坛暨《中国美学全史》恳谈会”综述[J]. 上海文化 2018(12)
- [22].什么是中国美学[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9(01)
- [23].“中国美学”的现代出场及蝉蜕轨迹——一个问题史的考察[J]. 文艺理论研究 2019(04)
- [24].青年文化与20世纪中国美学[J]. 河南社会科学 2017(09)
- [25].中国美学对当代设计开拓新的空间的启示[J]. 新美术 2015(04)
- [26].主编的话[J]. 中国美学 2020(01)
- [27].关于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探讨[J]. 校园英语 2014(25)
- [28].中国美学与两个艺术家的上下文[J]. 美术文献 2014(02)
- [29].皮朝纲先生提出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的意义[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 [30].皮朝纲与中国美学文献学的建构[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