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肠道微生态区系及致病菌防治的研究

刺参肠道微生态区系及致病菌防治的研究

论文摘要

海参(sea cucumber)属于棘皮动物门,据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因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位居“八珍”之首。刺参(Apostichpus japonicus)是海参中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辽宁、山东海域是我国刺参温带区的重要产地。由于刺参极具营养价值,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刺参增养殖业在环渤海海域迅速发展,已成为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养殖之后新兴的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但由于刺参养殖业过速发展和不规范操作,导致刺参体内滋生大量致病菌,刺参成活率严重下降,经济效益损失巨大。在水产疾病防治方面,抗生素仍作为主要手段。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用药,其副作用日益凸显,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全面重视,为此开发新的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中草药制剂,达到增强刺参机体免疫力、预防及治疗刺参疾病、促进刺参生长的目的,对刺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刺参“腐皮综合症”因其传染性高、死亡率高而成为刺参养殖病害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健康刺参肠道和患病刺参肠道菌群进行分离鉴定,探索“腐皮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分别对健康刺参肠道、患“腐皮综合症”刺参肠道、病灶处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刺参肠道中的细菌具有多样性,健康肠道中细菌经16S rDNA鉴定得到15种细菌,以芽孢杆菌属为主,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确定优势菌LNUB417为枯草芽孢杆菌,LNUB419为地衣芽孢杆菌。患“腐皮综合症”的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分离到16种细菌,优势菌LNUB415为蜡样芽胞杆菌。在患病刺参肠道和病灶处均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LNUB416,经鉴定为动性球菌。由此推测“腐皮综合症”主要是由于病原菌大肆繁殖,改变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刺参抵抗力下降所致。采用黄芪、连翘、大青叶、鱼腥草、板蓝根、黄连、大黄、黄芩、川芎、金银花、甘草、五倍子和生产中常用抗生素对分离的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黄连对LNUB415、LNUB416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这2株菌对诺氟沙星、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敏感。将LNUB415和LNUB416制成菌悬液,稀释梯度对刺参进行皮下注射试验,结果表明:LNUB415是刺参“腐皮综合症”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致死率随菌悬液浓度增加而增加,高浓度致死率达100%,分别选用黄连(B1组)和诺氟沙星(B2组)喂投患病刺参,B1组死亡率下降至30%,B2组死亡率下降至20%。LNUB416也能够引起刺参患“腐皮综合症”,但该菌致死率并未随浓度增加而有大幅提升,死亡率为60%到70%,皮下注射7d后开始出现症状,发病潜伏期较长,投喂黄连(D1组)对该病疗效显著,死亡水平同投喂诺氟沙星(D2组)基本持平,为20%。黄连对刺参“腐皮综合症”具有防止作用,因其具有无抗药性、无残留、无污染等优点,建议在刺参养殖和疾病治疗中选择中草药代替抗生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刺参简介
  • 0.2 我国刺参养殖现状及问题
  • 0.2.1 我国刺参养殖现状
  • 0.2.2 我国刺参养殖业存在问题
  • 0.3 养殖刺参疾病研究
  • 0.3.1 养殖刺参幼体浮游期疾病
  • 0.3.2 稚参附着期疾病
  • 0.3.3 幼参及养成期疾病
  • 0.3.4 寄生虫性疾病
  • 0.3.5 其他敌害生物
  • 0.4 中草药研究进展
  • 0.4.1 水产养殖治疗性药物的使用
  • 0.4.2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 0.4.3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0.5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章 刺参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健康刺参肠道细菌
  • 1.2.2 患病刺参肠道细菌
  • 1.2.3 患病刺参病灶细菌
  • 1.2.4 LNUB415 菌株鉴定
  • 1.2.5 LNUB416 菌株鉴定
  • 1.2.6 细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1.3 小结
  • 第2章 体外抑菌实验及药物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 2.2.2 人工感染实验结果
  • 2.3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6)
    • [2].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相关性研究进展[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3].高血压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 2020(01)
    • [4].从“肠”计议 你的肠道微生态真的平衡吗——专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原研究室主任刘林娜[J]. 健康中国观察 2020(01)
    • [5].肠道微生态平衡:中医药与艾滋病[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04)
    • [6].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研究进展[J]. 肝脏 2020(02)
    • [7].仔猪肠道微生态及其调控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7)
    • [8].从肠道微生态角度系统探讨以脾论治血脂异常[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07)
    • [9].肠道微生态与肝硬化[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6)
    • [10].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J]. 肝脏 2018(12)
    • [11].肠道微生态与生命早期健康[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02)
    • [12].肠道微生态对疾病的影响及其与中药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18(03)
    • [13].肠道微生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 肝脏 2018(04)
    • [14].胃肠道微生态与胃肠肿瘤术后腹泻[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04)
    • [15].调节肠道微生态疗法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1)
    • [16].肠道微生态重建与粪菌移植[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10)
    • [17].病理状态下肠道微生态的调节[J]. Engineering 2017(01)
    • [18].肠道微生态与大肠癌的关联及其机制[J]. 上海医药 2016(19)
    • [19].肠道微生态和肠道营养[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5(03)
    • [20].母婴肠道微生态与健康[J]. 中国食品学报 2015(11)
    • [21].调节肠道微生态[J]. 健康博览 2020(05)
    • [22].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制剂[J]. 健康人生 2019(05)
    • [23].肠道微生态的生理学研究进展[J]. 现代养生 2017(12)
    • [24].肠道微生态与婴幼儿免疫[J]. 临床儿科杂志 2020(11)
    • [25].肠道微生态移植对胃肠道术后菌群失调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20(01)
    • [26].肠道微生态与癌症患者抑郁症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07)
    • [27].青海瑞湖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满负荷生产 勇担社会责任[J]. 赣商 2020(07)
    • [28].肠道微生态的基本概念[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01)
    • [29].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18)
    • [30].慢性肾脏病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影响[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09)

    标签:;  ;  ;  ;  ;  ;  

    刺参肠道微生态区系及致病菌防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