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收益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是公众评判一个企业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很多发达国家将保险业务划分为长期险,短期险,分别制定他们收益的确认体系。而我国现行法制是将它们混为一谈,虽然理论界普遍认为应该将两者分开,但研究重点往往在长期险的收益问题上,对短期险收益存在的问题并不重视。本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短期险业务相对于长期险业务而言,性质要单纯些,收益的确认与计量要简单些,完善短期险收益的确认和计量的相关制度,有利于加强人们对保险会计特征的认识,进而推动长期险收益的研究,促进我国整个保险会计业的发展。基于这个思想,本人开始进行短期险收益研究。以图通过短期险收益研究使大家对保险会计有一定认识,也对我国短期险收益问题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本文研究的基点是选择为财务会计,这是因为:一、会计人角色的转变:在现代社会里,会计不再是简单的维生手段,唯雇主之命适从,而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法律规范进行会计事项处理,公允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肩负了重要的社会责任。二,财务会计自身的优势:财务会计是规范式会计,正成为日常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三,是为了适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国际上,短期险收益核算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递延与匹配模式,一个是资产负债模式。递延与匹配模式通过将保费收入递延,使收入确认的时间及金额达到与保险所应负担的风险同步、同程度,符合一般公认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但由于其在资产负债确认上的缺陷,不能充分体现保险行业的业务特征,因而虽然目前广泛应用,但不被理论界推崇。资产负债模式分别确认保费收入与保险未到期风险准备金, 重点强调保费收入与保险责任应保持相互独立的原则,两者互不关联,它照顾到了保险业务的基本特性, 与递延与匹配模式相比,有很多优势,因而在保险会计理论界推崇。但存在保费收入确认过程无法与一般公认会计原理的收入确认原则相一致的问题。我国采2用了将两者的结合,但偏重于资产负债法。本文试图按照通用财务会计收益理论理出短期险收益确认计量的基本框架,再反过来验证我国短期险收益确认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较偏重递延与匹配模式。按照这个思路,将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短期险收益的基本理论。在此,本文构建了讨论短期险收益的基本环境。首先,明确短期险收益概念。指出:短期险最明显的特征是其当期保费仅是风险成本,无任何储蓄投资成分,也就是说保费没有平均化。短期险收益是指短期险的会计收益,而非其经济收益。其次,构建保险会计框架,短期险收益的讨论是离不开保险会计的主体环境的,而之所以要构建保险会计框架是由于保险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使其会计应用时不得不按照行业特征对通用财务会计框架作必要的修正。本文在分析保险的行业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保险会计概念框架。最后,本文在讨论财务会计收益理论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短期险收益确定和计量的基本模式,选择了损益满计观、“收人一费用”法,和一步式陈报法。第二部分:短期险收益确认和计量。在这里,本文严格按照通用财务会计理论中收入和费用理论探讨短期险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指出,保险公司在收取短期险保费时,该保费并不是保险公司的收入,而应该是短期险业务引起的负债,因为,那时保险公司还没有提供相关服务,也就是说不符合收入概念中的“已赚得”含义。只有当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时才能将保险负债逐步转移为收入,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保险公司确认收入的方式应该是按照已承保时间来确定,但这是不合理的,按照保费定价机制,应该按照保险公司已承担的风险责任来确定。保险公司的费用除了实际赔款、经营费用、相应的保险保障基金支出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估计费用。按照会计理论中“发生于相关收入陈报之后的费用”理论,这部分费用应按照合理估计进行陈报,而这部分估计成本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理赔费用准备金、和巨灾准备金,并重点讨论了对巨灾准备金的认识。接着,本人谈了一下对分出业务会计处理的认识。认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主张将分出业务保费抵减原保险业务收入的建议是不合理的,本人原则上同意我国目前的处理方式,但为了反映3再保险成果,应把相关项目单独列示。最后,本人列举了一下短期险收益与资产负债表勾兑,产生的一些特殊的负债项目及其含义,以及在报表附注中应该披露的事项。第三部分:对我国短期险收益问题的反思。我国短期险收益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按照现行科目,如果认为:短期险收益=保费收入-未到期准备金提转差-当年赔款支出和经营管理费用-各种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保费不足准备提转差-理赔费用准备提转差,则我国在理论上已较准确地确认了短期险收益,只是存在一些表述上的相互矛盾和相关法规缺乏协调的问题。但我国通常认为:保险保障基金和总准备金起巨灾准备金的作用,这就使得两者的提取也必将影响着短期险收益,但根据我国现行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短期留学创留学新模式[J]. 新高考(升学必读) 2012(04)
- [2].短期理财为何“短命”[J]. 中国经济信息 2013(16)
- [3].短期职业培训班不该“拔苗助长”[J]. 教育 2010(07)
- [4].你投资短期理财产品了吗[J]. 社区 2011(17)
- [5].短期犯服刑特点考察及减刑适用建议[J].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6(04)
- [6].浅谈平衡计分卡理论在短期犯改造中的应用[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8(09)
- [7].无法重来的一生[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2015(12)
- [8].新提拔年轻干部忌急于求成和得意忘形[J]. 领导科学 2012(18)
- [9].短期理财产品四大购买技巧[J]. 农家顾问 2011(09)
- [10].河南:玉米价格首降[J]. 农村养殖技术 2009(11)
- [11].开发区“爱企业的好职工”短期疗养结束[J]. 工会博览 2008(10)
- [12].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性路径的探究[J]. 汉字文化 2019(S1)
- [13].基于短期数据推算宣城市的设计风速[J]. 安徽建筑 2020(07)
- [14].大学生短期境外学习的动因、过程与效果[J]. 未来与发展 2016(07)
- [15].谈医院短期用工人员的管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01)
- [16].上海体育学院短期境外游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34)
- [17].效果营销与品牌的长期建设不可分割[J]. 现代广告 2019(14)
- [18].赴日短期访学之印象及思考[J]. 好家长 2018(78)
- [19].人人需要短期理财[J]. 新民周刊 2012(20)
- [20].短期理财基金与货币基金的探讨[J]. 当代经济 2014(02)
- [21].浅谈20世纪30年代广东一年制短期小学之建立[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26)
- [22].数字工厂价值短期内难有体现[J]. 工业设计 2009(03)
- [23].浅谈短期教育培训[J]. 才智 2008(14)
- [24].带兵人的“成长烦恼”如何化解[J]. 政工导刊 2016(12)
- [25].短期银行理财也过节[J]. 理财 2015(02)
- [26].短期聚焦心理咨询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 长江丛刊 2020(16)
- [27].高校短期来华留学生文化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山西青年 2016(22)
- [28].有关个人短期理财的小知识[J]. 家庭之友(爱侣) 2014(03)
- [29].你有目标吗[J]. 解放军生活 2014(03)
- [30].超短期理财新选择[J]. 卓越理财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