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度的信仰基础 ——制度演化分析视角下的宗教之维

经济制度的信仰基础 ——制度演化分析视角下的宗教之维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于尝试理解在制度演化的过程中,作为现实制度有效运行基础之一的文化观念与制度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为此,我们选择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宗教信仰,作为我们考察的对象。经济学很久以来就注意到一个社会中宗教因素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长期以来,对宗教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仍然停留在新古典理性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对宗教信仰与经济绩效进行的宏观计量检验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我们认为,宗教信仰之所以与经济绩效存在联系,究其原因在于制度层面。因此我们尝试从制度演化的角度分析宗教信仰在制度型构、发展和变迁中的影响。我们在导论部分给出本文总体的思路、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我们将宗教和经济制度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分为三部分,并相应地以三个特征事实来予以考察,找出其中的逻辑关联。第二章中我们对社会制度变迁,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转换和信仰的演变,作了一次通览式的历史性考察。历史资料赋予我们一种直觉上的感性认识:伴随着每次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信仰领域或早或晚亦会出现重要转变。这样我们至少可以判断,宗教信仰与经济制度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接下来在第三章中我们尝试勾勒出宗教与制度之因果关系的理论框架。本文第三章首先界定了我们所分析的“宗教”涵义,并将其分为三块内容:仪式、教义和信仰。然后我们概述了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制度演化博弈理论。通过对宗教和制度演化理论的分析,我们寻找到了宗教在制度演化过程中三个逻辑结合点。因此四、五、六章我们依次通过特征性历史事实来考察宗教与制度三方面关系。在礼物交换中我们发现在经济制度形成初期,大量经济观念是借由一种神圣观念的形式表达的;在中世纪高利贷问题的考察中我们看到作为意识形态权威的宗教信仰能够借由教义解释起到一种缓解意识形态障碍的作用,促进制度变迁;最后韦伯命题表达了最为关键性的信仰在现代制度演变中的作用。最终使我们明确“信仰-伦理-观念-制度”这一宗教与制度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然后在第七章中我们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了简略的考察,希望了解上述理论框架是否适用于中国社会。我们发现,尽管中国社会有其特殊性存在,但是在给定政治框架的前提下,宗教与经济之间的契合关系仍然能够成立。在本文最后,我们给出一个简短的结论,宗教作为一种观念力量,能够深刻地影响制度演化的进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制度分析的意识形态理论
  • 第二节 宗教的经济学分析之发展
  • 第三节 宗教与经济增长之迷雾
  • 第四节 宗教的经济学分析之缺陷
  • 第五节 本文的主旨、方法与结构
  • 注释
  • 第二章 经济结构的演变与信仰——基于历史视角的经验考察
  • 第一节 历史中的信仰
  • 1.1 对于制度的信仰
  • 1.2 历史、信仰与经济
  • 第二节 礼物之灵:宗教仪式下的产权与交换
  • 2.1 宗教与理性思维
  • 2.2 总体的社会现象
  • 2.3 产权的宗教
  • 2.4 古代社会的宗教与制度
  • 2.5 制度与信仰的大转折
  • 第三节 教会:上帝身影下的经济
  • 3.1 上帝之城
  • 3.2 作为一种制度的教会
  • 3.3 教会的经济影响
  • 3.4 世俗制度中的宗教性
  • 第四节 宗教改革:新教伦理的天职
  • 4.1 宗教改革前期的世俗化趋势
  • 4.2 经济制度的世俗化
  • 4.3 现代经济观念与信仰
  • 第五节 余论
  • 5.1 无形的宗教
  • 5.2 进一步的疑问
  • 注释
  • 第三章 宗教与制度分析
  • 第一节 宗教界定
  • 1.1 历史与经济分析中的宗教界定
  • 1.2 “宗教”的词源解释
  • 1.3 启蒙哲学家的“宗教”解释
  • 1.4 早期社会科学中的“宗教”定义
  • 1.5 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宗教”定义
  • 1.6 现代社会中的“宗教”界定
  • 1.7 本文的“宗教”定义
  • 1.8 仪式、教义与信仰
  • 第二节 制度分析的演化博弈理论概述
  • 2.1 惯例
  • 2.2 协调惯例
  • 2.3 产权惯例
  • 2.4 互惠惯例
  • 第三节 宗教与制度
  • 3.1 仪式的惯例功能
  • 3.2 教义与均衡的漂移
  • 3.3 情感、道德与信仰
  • 注释
  • 第四章 礼物交换——仪式与经济制度型构
  • 第一节 作为习俗的宗教与经济
  • 1.1 原始经济与宗教信仰的因果性
  • 1.2 经济观念的宗教起源
  • 1.3 财产权利的确认:礼物交换的核心
  • 第二节 礼物博弈
  • 2.1 人类学资料
  • 2.2 消耗战形式的礼物博弈假设
  • 2.3 对称形式的礼物博弈
  • 2.4 非对称形式的礼物博弈
  • 第三节 礼物:交换的仪式
  • 3.1 自我施行的礼物习俗
  • 3.2 仪式中的情感力量
  • 3.3 神圣化的经济观念
  • 第四节 礼物与商品
  • 4.1 礼物交换的道德性质
  • 4.2 产权的宗教起源
  • 4.3 从礼物到商品
  • 第五节 余论
  • 注释
  • 第五章 中世纪的高利贷——教义与经济制度变迁
  • 第一节 中世纪的经济变革与经济停滞
  • 1.1 中世纪的经济变革
  • 1.2 中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
  • 1.3 中世纪经济停滞的原因
  • 第二节 高利贷之恶
  • 2.1 传统经济观念的阻碍
  • 2.2 禁止高利贷运动
  • 2.3 教会与高利贷
  • 2.4 反高利贷:民众化的运动
  • 第三节 规范预期理论:借贷博弈
  • 3.1 规范预期假定
  • 3.2 规范预期模型的均衡
  • 3.3 借贷博弈
  • 第四节 教义与高利贷观念的变迁
  • 4.1 高利贷的象征意义
  • 4.2 中世纪的经济伦理
  • 4.3 从礼物经济到利润经济
  • 4.4 教义中的高利贷
  • 4.5 教义下的观念变迁
  • 第五节 余论
  • 注释
  •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信仰——现代经济制度的信仰基础
  • 第一节 韦伯命题及其悖论
  • 1.1 资本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精神
  • 1.2 韦伯命题
  • 1.3 韦伯的反对者
  • 1.4 托尼与韦伯
  • 1.5 理想类型
  • 第二节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 2.1 “资本主义”之涵义
  • 2.2 资本主义精神
  • 2.3 经济理性主义
  • 2.4 理性与宗教精神
  • 第三节 理性选择模型
  • 3.1 纽康姆难题与预定论
  • 3.2 禁欲伦理与资本主义行为
  • 3.3 模型的结论
  • 第四节 现代社会中的秩序与信仰
  • 4.1 信仰:伦理内涵之塑就
  • 4.2 现代社会中的信仰
  • 注释
  • 第七章 权力的信仰与权力的经济——中国历史上的宗教、经济之浅述
  • 第一节 中国的经济
  • 1.1 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
  • 1.2 中国传统社会的商品经济
  • 1.3 现代经济门槛前的中国
  •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
  • 2.1 中国社会的宗教性与非宗教性
  • 2.2 中国社会的官方信仰与民间信仰
  • 2.3 中国的儒家
  • 第三节 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3.1 儒家思想与商业精神
  • 3.2 商业精神与资本主义精神
  • 3.3 现代经济门槛前的儒家
  • 第四节 皇权体制下的宗教与经济
  • 4.1 中国的皇权体制
  • 4.2 皇权体制下的经济
  • 4.3 皇权体制下的宗教
  • 4.4 权力、经济与宗教
  • 第五节 余论
  • 注释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韦伯方法论的关联解读——写于马克斯·韦伯逝世近一百周年之际[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9(05)
    • [2].动荡岁月的韦伯与德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1890-1920年)——一种历史社会学的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20(01)
    • [3].科学时代的“牛虻”[J]. 读书 2020(01)
    • [4].“韦伯命题”之争及其启示[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02)
    • [5].韦伯与音乐[J]. 读书 2020(10)
    • [6].韦伯学术之路对当代学子的启示——《学术与政治》读书心得[J]. 亚太教育 2019(01)
    • [7].行走之思:作为侨易个案的1904年韦伯美国之行及其影响[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8].革命与民主:韦伯“论城市”的政治逻辑[J].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19(02)
    • [9].宠爱 克里斯·韦伯×朱万·霍华德[J]. NBA特刊 2020(12)
    • [10].重估韦伯的“理念型”——后设理论的启示[J]. 清华社会科学 2019(01)
    • [11].学术的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对话[J]. 清华社会科学 2019(01)
    • [12].韦伯式的自由主义——自由与政治何以共生[J]. 青春岁月 2018(05)
    • [13].我们应如何存在——读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 读书文摘 2015(02)
    • [14].韦伯韬:“烟酒大王”“醉”享人生[J]. 华人世界 2010(09)
    • [15].韦伯:国王的故事[J].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2008(06)
    • [16].燃机韦伯指数对发电机组稳定性影响简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32)
    • [17].韦伯与新康德主义:继承与批评[J]. 社会科学研究 2020(05)
    • [18].从理想类型到对比研究——韦伯的得与失[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9].现代国家的中立化及其理念——晚期韦伯的“国家社会学”初探[J]. 社会学评论 2020(03)
    • [20].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8(03)
    • [21].凝练马克思与韦伯比较研究的标识性概念——评《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J]. 学术交流 2019(01)
    • [22].科学与指向价值的行动:韦伯《科学作为天职》一百年[J]. 社会 2018(02)
    • [23].边疆、边界与国家:韦伯的“农业——政治”研究的理论启发[J]. 社会 2017(05)
    • [24].“理想型”之作为“理想”——韦伯式国家观之政治哲学[J]. 现代哲学 2015(06)
    • [25].理论分析与中国经济:韦伯经济社会学实用指南[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6].论韦伯的文化理论[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7].国内外现有研究对“韦伯命题”的质疑[J]. 理论观察 2015(11)
    • [28].重回价值治理:韦伯技术治理理论研究[J]. 法律和政治科学 2019(01)
    • [29].浅析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J]. 作家 2012(22)
    • [30].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现实意义及局限性[J].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11)

    标签:;  ;  ;  ;  ;  

    经济制度的信仰基础 ——制度演化分析视角下的宗教之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