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肿头败血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鸭肿头败血症,诊疗,病理变化
肿头败血症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庆[1](2016)在《鸭肿头败血症的症状与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鸭肿头败血症的症状、病理变化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积累相关治疗经验有一定助益。(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16年26期)
李木子,蒋文灿,刘雪梅,李晓艳,倪粒琼[2](2011)在《鸭肿头败血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鸭肿头败血症是一种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为特点的新型、烈性鸭病毒性传染病。从这一新型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诊断方法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该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1期)
蒋文灿,盛敏[3](2010)在《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明确近年来在四川广汉、华阳等养鸭地区流行的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的病原特征,对分离的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 virus,DSHSV)XD株、NF株进行培养特性、毒力、形态、理化性质、与鸭瘟病毒抗原相关性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证明:该病毒能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不能在鸡胚、鸭胚成纤维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繁殖。鸭胚半数致死量为10-5.78/0.2 mL。病毒粒子呈球形,大小65~70 nm,无囊膜。核酸类型为ds RNA。基因组大于19 kb。病毒不能凝集鸡、鸭、鹅、兔、绵羊红细胞。对氯仿不敏感,对热有一定抵抗力,对酸碱有较强抵抗力。与鸭瘟病毒无抗原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蒋文灿,郑林英[4](2010)在《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间接夹心ELISA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快速诊断和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抗原,用分离自典型鸭肿头败血症的XD株病毒,制备鸭抗XD IgG、兔抗XD IgG,建立了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SHSV)抗原的间接夹心ELISA法。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抗体包被量为8μg/mL,封闭液为0.5%明胶,抗原孵育条件为37℃1.5 h,兔抗XD病毒IgG浓度5μg/mL,酶标羊抗兔抗抗体浓度为1∶2000,洗涤液为0.02 mol/LpH7.2 PBS。阴阳性结果判定的临界OD值为0.412。重复性试验显示变异系数小于10%。建立的间接夹心ELISA法不与鸭肿头败血症阴性抗原、鸭大肠杆菌抗原、鸭瘟抗原、鸭肝炎病毒抗原呈现交叉反应。敏感性比琼脂扩散实验高1280倍。包被的酶标板在4℃至少可以保存3周。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鸭组织脏器中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心、肝、肺、肾检出率最高,脑、脾、胰次之。(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蒋文灿,盛敏,安婷,刘巍申,刘爽[5](2010)在《鸭肿头败血症(DSHS)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以来,四川广汉、华阳等养鸭密集地区流行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DSHS)。本研究对临床诊治的10余万鸭肿头败血症病鸭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用4种防治方案对病鸭进行防治效果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品种的鸭均可发病,无性别及季节性差异,发病急,发病率达90%~100%,死亡率达40%~80%。从典型病例分离的2株病毒(DSHS-XD株和DSHS-NF株),与鸭瘟病毒无抗原相关性。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预防,鸭瘟卵黄抗体紧急治疗,无明显效果。用鸭肿头败血症XD株蜂胶灭活苗紧急预防,或同时配伍搏抗素、干扰素、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控制疫情。(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雷红宇,曾德年,宁玲忠,邓治邦,张妙红[6](2009)在《鸭肿头败血症的病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月冰雪期间,湖南长沙部分县市区养鸭专业户和一大型肉鸭场发生了一种主要以鸭头、颈部肿大,流泪,拉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临床特征,以急性心肌炎、肝坏死、出血性素质为病变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初步定为"鸭肿头败血症"。现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等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09年24期)
彭广东[7](2007)在《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的鸭胚原代细胞培养特性及免疫电镜观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 Virus,DSHSV),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鸭肿头败血症病毒呈球形,大小约65~80nm,无囊膜,该病毒核酸类型为双链RNA,基因组大于19Kbp。该病2002年首次报道,主要以病鸭头部肿大,全身弥漫性出血为特征。本试验通过对鸭胚日龄,胰酶浓度和营养液小牛血清浓度的选择,经过反复试验,采用14日龄鸭胚,经0.125%胰酶消化15~20min,使用含15%小牛血清的营养液成功培养鸭胚肝细胞,采用20日龄鸭胚,经0.25%胰酶消化5~10min,使用含20%小牛血清的营养液成功培养鸭胚肾细胞。通过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SHSV)在鸭胚成纤维细胞,鸭胚肝细胞,鸭胚肾细胞上的培养特性观察,发现鸭肿头败血症病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肾细胞上不生长,病毒首次接种于鸭胚肝细胞上,24h开始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48h细胞病变达一半以上,随着在鸭胚肝细胞上继续传代,能稳定的出现一致的细胞病变,同时病变时间开始提前,细胞在接毒后8h开始出现细胞病变效应,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见明显的细胞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界限变清晰,胞核肿胀,胞内颗粒增多,16h原肿胀且颗粒增多的细胞出现明显的脱落,并且漂浮在细胞培养液中,脱落细胞约占50%。由于周边细胞脱落,未脱落细胞占据原飘落细胞的位置,使得单个细胞体积变大,细胞间隙增宽,接种24h后原致密的单层肝细胞因为病变细胞脱落而产生大量的空斑,细胞脱落约75%。病毒液中悬浮大量散在的脱落细胞。经纯化的鸭肿头败血症毒添加弗氏佐剂后,制备兔抗鸭肿头败血症病毒血清,处理后的鸭肿头败血症肝细胞毒和该血清做免疫电镜观察,观察到大小约65~70nm的球形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粒子,另外通过鸭胚肝细胞毒回归鸭胚,发现整个胚体及头部出血,呈“红胚”,喙严重变型。通过免疫电镜观察和鸭胚回归实验证明在鸭胚肝细胞上的细胞病变为鸭肿头败血症病毒引起。(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彭广东,蒋文灿[8](2007)在《应用鸭胚肝细胞培养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DMEM培养基加小牛血清培养鸭胚肝细胞,结果显示,细胞贴壁良好,72h细胞即长满瓶底,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将在鸭胚尿囊腔内适应了的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接种鸭胚肝细胞,8h后出现以细胞界限清晰、胞核肿胀、胞内颗粒增多、细胞脱落为特征的细胞病变。将细胞毒回归鸭胚尿囊腔,成典型败血症症状。(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07年10期)
都启晶,蒋文灿[9](2007)在《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提纯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分离的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暂定名)毒种接种12日龄鸭胚传代,收集鸭胚尿囊液,分别以50%饱和硫酸铵、20%聚乙二醇6000粗提后,然后经过葡聚糖G-200层析。经病毒蛋白含量测定和病毒纯度鉴定,证实50%饱和硫酸铵粗提后经过葡聚糖G-200层析,能得到纯度较高的病毒粒子。(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07年02期)
何平有[10](2006)在《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疫苗免疫应答及病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DSHS)是近年流行的、以肿头、全身败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鸭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给当地养鸭业带来极大的损失。“鸭肿头败血症”与鸭瘟等疫病在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而且当前存在着缺乏有效免疫方法,以及致病机理不清楚等问题。本研究建立了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了鸭肿头败血症疫苗的免疫应答研究,以及鸭肿头败血症的鸭胚病理学研究。 首先,本研究采用葡聚糖G-200层析技术纯化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 Virus,DSHSV),用纯化的DSHSV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DSHSV灭活疫苗免疫后的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ELISA方法。确定了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6μg/ml,封闭液为2%明胶,待测血清稀释度为1:400,兔抗鸭血清稀释度为1:800,酶标羊抗兔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0,血清样品阳性样品判断的临界值OD_(490nm)值为0.44。建立的方法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不与鸭肿头败血症阴性血清、鸭大肠杆菌阳性血清、鸭瘟、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呈现交叉反应。 在此基础上,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玫瑰花环试验、攻毒保护试验研究鸭肿头败血症疫苗免疫应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在一免后7-14d,蜂胶苗组E花环结合率极显着高于其它组(P<0.01);在一免后21-84d,油苗2组E花环结合率极显着高于其它组(P<0.01)。在一免后7-21d,蜂胶苗2组EA花环结合率极显着高于其它组(P<0.01);在一免后28-84d,油苗2组EA花环结合率极显着高于其它组(P<0.01),试验组B细胞免疫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在一免后7-56d,蜂胶苗2组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试验组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强毒攻击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对强毒的攻击都有保护力,保护率分别是蜂胶苗2组90%,蜂胶1次免疫组80%,油乳剂1次免疫组50%,油乳剂2次免疫组80%。 最后,鸭胚接种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然后观察其解剖、组织病理和细胞超微结构,表明鸭肿头败血症病毒在胚上引起全身性败血症,肝脏出血,肝血窦充血出血,肝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脏充血出血,肾小管内有大量蛋白质,形成蛋白管形。肌肉出血,尤其是腿肌出血严重,在镜下皮下片状出血,肌丝间有大量红细胞浸润。脑膜出血,脑基质水肿。(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肿头败血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鸭肿头败血症是一种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为特点的新型、烈性鸭病毒性传染病。从这一新型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诊断方法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该病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肿头败血症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庆.鸭肿头败血症的症状与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J].当代畜牧.2016
[2].李木子,蒋文灿,刘雪梅,李晓艳,倪粒琼.鸭肿头败血症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1
[3].蒋文灿,盛敏.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0
[4].蒋文灿,郑林英.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间接夹心ELISA的建立及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10
[5].蒋文灿,盛敏,安婷,刘巍申,刘爽.鸭肿头败血症(DSHS)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治[J].贵州农业科学.2010
[6].雷红宇,曾德年,宁玲忠,邓治邦,张妙红.鸭肿头败血症的病例报告[J].中国家禽.2009
[7].彭广东.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的鸭胚原代细胞培养特性及免疫电镜观察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
[8].彭广东,蒋文灿.应用鸭胚肝细胞培养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
[9].都启晶,蒋文灿.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提纯方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
[10].何平有.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疫苗免疫应答及病理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