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热震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尖晶石,铬刚玉,浇注料,抗热震性
抗热震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吕国明,陈卢,任魁锋,郭鹏[1](2019)在《不同粒度铝镁尖晶石对铬刚玉浇注料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1~0.5、≤0.045 mm两种粒度烧结铝镁尖晶石对铬刚玉浇注料力学性能与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铬刚玉浇注料中单独引入尖晶石1~0.5mm细颗粒和≤0.045mm细粉,均使浇注料体积密度降低,显气孔率增大,均会不同程度削弱常温抗折强度;(2)在铬刚玉浇注料中添加尖晶石1~0.5 mm细颗粒,随加入量(w)的增加(4%、8%、12%、16%),高温抗折强度明显下降,从37.9 MPa降至27.0 MPa,而添加尖晶石≤0.045 mm细粉,对浇注料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较小;(3)适量添加1~0.5mm尖晶石颗粒,可改善铬刚玉浇注料的抗热震性,强度保持率由不含尖晶石时25.7%上升到32.4%,而铬刚玉浇注料中引入尖晶石细粉,随尖晶石细粉添加量(w)的增大(4%、8%、12%、16%),抗热震性逐渐恶化。(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9-18)
郑博,赵星滔,狄玉丽[2](2019)在《稀土CeO_2对氧化镁陶瓷烧结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轻质氧化镁粉末为原料,稀土CeO_2为添加剂,聚乙烯醇为粘结剂,常压烧结法制备氧化镁陶瓷。研究陶瓷烧结性能与抗热震性能的变化,在确定了氧化镁陶瓷的最佳烧结条件后,添加不同含量的稀土CeO_2,制备氧化镁陶瓷,陶瓷的抗热震性能得到较大程度提升。结果表明:氧化镁陶瓷的最佳烧结条件是压制力为242MPa,烧结温度为1580℃,CeO_2的添加量为8 wt%,氧化镁陶瓷此时的抗热震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26期)
宋谋胜,张杰,李勇,王应,张东方[3](2019)在《利用锰渣合成堇青石/钙长石复相陶瓷及其抗热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锰渣、滑石、工业氧化铝、石英为原料,在1 140~1 240℃温度内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堇青石、钙长石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了样品的抗热震性能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钙长石相在1 160~1 240℃内均能烧成,堇青石晶体则在1 210℃及以上方能合成,烧结温度超过1 220℃则会出现过烧现象。热震测试表明,随热循环次数增加,1 210℃温度下烧成的堇青石/钙长石复相陶瓷的强度先降低,后逐渐回升。经30次热循环后材料的抗折强度高达58.16 MPa,超过热震前的56.98 MPa,增加率达2.07%。热震类似于退火,材料优良的抗热震性能可归因于淬火强化效应。(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魏博[4](2019)在《不定形耐火材料的高温性能对抗热震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抗热震试验,研究了不定形耐火材料的高温性能对抗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膨胀对抗热震性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耐火与石灰》期刊2019年04期)
高丽华,冀晓鹃,侯伟骜,卢晓亮,章德铭[5](2019)在《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准柱状结构YSZ涂层的制备及抗热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对比研究了喷涂功率、喷涂距离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PS-PVD)准柱状结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涂层微观结构及沉积速率的影响,并对优选喷涂工艺制备的YSZ涂层热导率进行了检测。同时,研究了粘结层粗糙度对YSZ热障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并对涂层失效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涂功率为120 kW、送粉率为20 g/min、喷涂距离为900 mm时,涂层既具备良好的准柱状结构,又有较高的沉积速率;优选喷涂工艺制备的YSZ准柱状结构涂层在1 100℃时的热导率约为0.934 W/(m·K);与未打磨处理的粘结层相比,经打磨处理的粘结层表面的YSZ涂层柱状晶排列整齐,孔隙和缺陷较少,具备更好的抗热震性能,1 100℃及1 150℃涂层的抗热震次数分别可达到258次和210次。(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2期)
江瑜华,张小珍,谭丽,施德太,李明春[6](2019)在《TiO_2对Nb_2O_5低膨胀陶瓷的烧结性、力学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iO_2和Nb_2O_5微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烧结制备了TiO_2掺杂改性的Nb_2O_5陶瓷,研究了TiO_2含量对Nb_2O_5陶瓷的晶相组成、烧结性能、热膨胀性能、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2%~8%TiO_2掺杂未改变Nb_2O_5陶瓷的单斜晶系结构,而TiO_2含量为12%时,除Nb_2O_5主晶相外,还生成了少量Ti2Nb10O29晶相。通过加入适量TiO_2改性,可明显抑制Nb_2O_5陶瓷烧成过程晶粒异常生长,改善烧结性能,避免开裂现象,获得较为均匀致密的显微结构,有效提高样品的抗弯强度。Nb_2O_5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和抗弯强度都随着TiO_2含量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TiO_2含量为4%时,样品具有最高的抗弯强度(75. 6 MPa)和低的热膨胀系数(1. 42×10-6/℃)。添加4%~12%的TiO_2都可明显改善Nb_2O_5陶瓷的抗热震性能。(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梁锡炳,盛晓方,李兴刚,马鸣龙,袁家伟[7](2019)在《纳米氧化铝改性VW75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抗热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VW75镁合金在实际服役条件下的使用效能,以硅酸盐碱性溶液(Na_2SiO_3-NaOH)为基础电解液,对合金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并通过添加纳米氧化铝(α-Al_2O_3)对膜层进行改性,优化其组织结构,考核改性前后陶瓷层的抗热震性能。利用数字式涂层测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金相显微镜(OM)表征改性前后陶瓷层厚度、表面微观组织特征以及热震循环过程中陶瓷层开裂及剥落情况。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改性陶瓷层厚度及致密度增加,表面有明显的"自封孔"现象,孔隙率及孔径减小。热震试验发现,改性后陶瓷层在热震初期(热震循环<60次)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较未改性陶瓷层有优势;陶瓷层在热震循环过程中,致密层与疏松层热膨胀系数差异及内部反应物积累产生的应力共同作用,使陶瓷层内部产生裂纹并扩展,膜层失效。(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9年07期)
吴程皞[8](2019)在《441不锈钢与YSZ陶瓷空气反应钎焊接头抗热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率的功率转换单元已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实际应用。铁素体不锈钢(441)是SOFC支撑体与连接体的常用材料,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陶瓷被广泛运用作为SOFC的电解质材料。当SOFC应用于交通工具电源或小型热电联产系统时,不锈钢与陶瓷连接体系除了必须具备长期服役稳定性外,还因为频繁遭受短时间内温度的急剧变化,而需要具备优秀的抗热震性能。本课题利用空气反应钎焊(RAB)方法对441不锈钢与YSZ陶瓷进行连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抗剪强度测试等手段探究高温热震对接头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制备保护层与使用复合钎料的方法对接头抗热震性能进行有效提升。首先,利用Ag-CuO钎料对441不锈钢与YSZ陶瓷实现了空气反应钎焊连接,利用SEM/EDS与XRD对接头界面结构与物相组成进行分析。接头界面中,不锈钢一侧出现了较厚的脆性连续氧化物层。为探究热震对接头的影响机制,使接头连续经历800℃高温热震,发现连续氧化物层厚度不断增加,并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孔洞、裂纹缺陷。同时,(Fe,Cr,Cu)氧化物向YSZ一侧扩散,破坏界面结合。利用抗剪强度测试对热震影响作用进行定量表征,发现高温热震对接头的危害作用远高于高温氧化。在经历20次高温热震后,接头抗剪强度降低62.3%。总结上述结果,阐述了热震对RAB接头的具体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CuO含量、钎焊温度及保温时间对接头界面结构、力学性能与抗热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RAB参数为:Ag-8mol.%CuO、1050℃/30min,所得接头室温抗剪切强度为32.9MPa,热震寿命为26次。仅优化工艺参数对RAB接头抗热震性能提升效果有限。在进行空气反应钎焊前,采用真空镀铝方法在不锈钢表面预制保护层。利用SEM/EDS与XRD等手段对预制保护层441不锈钢/YSZ陶瓷RAB接头的组织结构与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真空镀铝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了(Fe,Al,Cr)反应层,该反应层在RAB过程中形成了由Al_2O_3与CuAl_2O_4组成的均匀致密保护层,有效抑制了连续氧化物层的生成。研究了真空镀铝温度与时间对保护层组织结构、保护效果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优真空镀铝参数为:800℃/60min。利用在此参数下预制保护层的441不锈钢进行RAB连接,所得接头界面结构为:Fe-Cr/Al_2O_3/CuAl_2O_4/Ag+CuO/CuO/YSZ,接头抗剪强度为37.1MPa。经历20次高温热震后,接头结合依然可靠,并且未出现连续氧化物层,抗剪强度仅降低1.2%。接头的热震寿命达到200次以上。在441不锈钢表面预制保护层对RAB接头抗热震性能的改善效果显着。Ag-CuO钎料与不锈钢、陶瓷母材间存在热失配问题,在高温热震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将在接头快速累积热应力,对接头产生不利影响。添加CTE值较低的ZrSiO_4增强相构建复合钎料体系实现441不锈钢与YSZ陶瓷的连接以缓解热失配问题。首先采用SEM,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接头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并揭示了复合钎料RAB接头的界面成形机制。在ZrSiO_4添加量为4wt.%,1100℃/30min下得到的接头CTE降低6.5%,抗剪强度提升20.5%。经历20次高温热震后,抗剪强度仍达到43.8MPa,较未添加增强相时提升19.2%,较未添加增强相也未预制保护层时提升252.8%。接头的热震寿命达到300次以上,说明复合钎料体系进一步提升了RAB接头的抗热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曹磊[9](2019)在《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及其抗热震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提高TiC_(0.7)N_(0.3)陶瓷刀具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弯强度为目标。根据陶瓷刀具材料的设计原则和本课题的设计目标,确定了以TiC_(0.7)N_(0.3)为基体材料、VC为添加相、Ni-Mo为金属相的TiC_(0.7)N_(0.3)基陶瓷刀具材料。并分析了Ni对TiC_(0.7)N_(0.3)的润湿性以及材料间的物理化学相容性。并对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的制备工艺、制备过程、烧结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仔细说明,进一步证明了本课题的可行性。本文首先研究了VC含量对TiC_(0.7)N_(0.3)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550℃,Ni-Mo含量为8wt.%时,随着VC含量由5wt.%增加到20wt.%,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的硬度逐渐升高,抗弯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断裂韧度先增加后减小。当VC含量为10wt.%时,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获得了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为22.89GPa、抗弯强度为926.77MPa和断裂韧度为7.09MPa·m~(1/2)。为了进一步优化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正交实验法对其制备参数进行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正交实验数据的分析,最优组合优化方案的烧结温度为1500℃,VC含量为10wt.%Ni-Mo含量为8wt.%,不在已有的正交实验的九组实验中,因此需要对最优组合优化方案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在优化后的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在优化后的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分布均匀,并获得了最佳的力学性能,其硬度为23.86GPa、抗弯强度为1164.62MPa和断裂韧度为6.03MPa·m~(1/2);优化后的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的硬度和断裂韧度并没有明显降低,而抗弯强度明显增加;优化后的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优化方案设计的理论结果相符,其增韧机理主要为裂纹偏转。本文选取优化后的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抗热震性实验研究。根据C1525-04标准对热震后刀具材料的残余抗弯强度进行了测试,并对其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热震温差低于1000℃时,空冷后的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表面的氧化层厚度远小于水冷后的氧化层厚度,这主要是因为空冷过程中,刀具材料热冲击小,内应力较小,且刀具材料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层对底层材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热震温差为1000℃时,空冷和水冷后的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表面的氧化层厚度大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热震温差太高导致材料内部热应力过大,在刀具材料表面和内部产生了裂纹,使氧气进入到了材料内部,导致材料表层以下被氧化;根据C1525-04标准测得空冷后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的临界热震温差约为870℃,水冷后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的临界热震温差约为810℃。(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举,龙斌,周云鹏,Andreas,Buhr,王峰[10](2019)在《高温烧成超低水泥结合刚玉-尖晶石质浇注料的高温烧后强度与其抗热震性能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4种不同粒度分布的活性氧化铝微粉并调整其加入量,调控了高温烧成超低水泥结合刚玉-尖晶石质浇注料的烧结情况,研究了浇注料的烧结情况与其抗热震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活性氧化铝微粉的粒度越小,越有利于浇注料的高温烧结,但过高的烧结程度削弱了浇注料的抗热震稳定性能;另外,增加活性氧化铝微粉的加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浇注料的高温烧结,但过高的氧化铝微粉加入量会导致浇注料烧后过于致密,进而降低其抗热震稳定性能。这主要由于过好的烧结情况导致了浇注料基质内气孔、尤其微孔量减少,进而损伤了高温烧后浇注料抗热应力冲击的性能。(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5-09)
抗热震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轻质氧化镁粉末为原料,稀土CeO_2为添加剂,聚乙烯醇为粘结剂,常压烧结法制备氧化镁陶瓷。研究陶瓷烧结性能与抗热震性能的变化,在确定了氧化镁陶瓷的最佳烧结条件后,添加不同含量的稀土CeO_2,制备氧化镁陶瓷,陶瓷的抗热震性能得到较大程度提升。结果表明:氧化镁陶瓷的最佳烧结条件是压制力为242MPa,烧结温度为1580℃,CeO_2的添加量为8 wt%,氧化镁陶瓷此时的抗热震性能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热震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吕国明,陈卢,任魁锋,郭鹏.不同粒度铝镁尖晶石对铬刚玉浇注料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C].第十五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2].郑博,赵星滔,狄玉丽.稀土CeO_2对氧化镁陶瓷烧结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9
[3].宋谋胜,张杰,李勇,王应,张东方.利用锰渣合成堇青石/钙长石复相陶瓷及其抗热震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9
[4].魏博.不定形耐火材料的高温性能对抗热震性的影响[J].耐火与石灰.2019
[5].高丽华,冀晓鹃,侯伟骜,卢晓亮,章德铭.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准柱状结构YSZ涂层的制备及抗热震性能[J].材料导报.2019
[6].江瑜华,张小珍,谭丽,施德太,李明春.TiO_2对Nb_2O_5低膨胀陶瓷的烧结性、力学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9
[7].梁锡炳,盛晓方,李兴刚,马鸣龙,袁家伟.纳米氧化铝改性VW75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抗热震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2019
[8].吴程皞.441不锈钢与YSZ陶瓷空气反应钎焊接头抗热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9].曹磊.TiC_(0.7)N_(0.3)-VC陶瓷刀具材料及其抗热震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10].张举,龙斌,周云鹏,Andreas,Buhr,王峰.高温烧成超低水泥结合刚玉-尖晶石质浇注料的高温烧后强度与其抗热震性能关系[C].2019年全国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