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议论文素材100字怎么写
2023-08-20阅读(183)
问:议论文历史小作文初一孟子200字
- 答:我读孟子之“人和”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把“人和”看成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他既看到战争蔽友不仅是实力的竞赛,更是政治的竞赛,争取民心,争取人和,反对暴政,这是它的进步意义。在此基础上,我教授了《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人和”一章,对孟子的“人和”思想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其一、为国者与民众和衷。孟子人和思想首先体现在为国治理上,应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即上下和衷。《尚书孔传》记世并辩载:“衷,善也。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后多以“和衷”指搜缺和睦同心。孟子生活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战国时期,一部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春秋三百年里,“战伐侵功不可胜数”。在诸侯王们杀红了眼,急于在战场上一决雌雄的状态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人和观,不能不对齐宣王有极大地诱惑力和鼓舞性。抛开孟子劝说的技巧,来看看他所说的能使上下和衷的致胜法宝“道”吧。它建立在百姓信任的基础之上,如何能赢得这份信任,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梁惠王下》),有关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孟子的许多篇章中都有几种表达,而“庄暴见孟子”一篇中“今王鼓乐于此
问:以《孟子》论点的600子议论文
- 答:“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_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任何时候,人们都必须先解决好吃喝问题,才能去从事其他事情。在孟子看来,如果我们能够尊重自然,顺应规律,不耽误四季农时,那么收获的粮食就有剩余;鱼鳖等水产品,不大肆捕捞,不一网打尽,那么人们就可享散岩用不尽;山中林木,不乱砍滥伐,给足生产时间,那稿行么木材便可用之不竭。在这里,孟子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人类要生活,就必须尊重自然以获得必要的生产资料,只要这样,才能真正的“活”下来。“五谷杂粮,民赖生之。”事实上,我们现在的严禁电打鱼,河流每年规定禁渔期,山区每年规定封山期等等,无不契合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效法自然”,就是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方得和谐。冲敬御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问:若用孟子作为作文素材该如何描写?500以内
- 答: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的先秦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他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并腔的思想体系,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枯蔽迟。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没李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