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有标记被动句对比研究

汉越有标记被动句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汉语教学在越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汉语和越南语同属汉藏语系,在语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句法的基本结构都是SVO(主语+谓语+宾语),越南语里有大量的汉越语(汉语借词),等等。因此,有时汉语翻译成越南语或者越南语翻译成汉语甚至可以做到词语一一对应翻译。但是,汉语和越南语毕竟是不同的语言,越南学生在学习并运用汉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出现不少错误。所以,为了让越南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汉语,在与中国人接触时避免误解,获得交际的最好效果,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是有必要的。现在汉语语法里的被动范畴可以使用有“被、叫、让、给”等表示被动标记的句子或者没有被动标记的句子来表示。有被动标记的句子可以统称为“被”字句。越南语里也有被动范畴,它也可以由有标记的句子或无标记的句子来表示。越南语的被动标记大都由动词“b (?)”或者“(?)/(?)(?) c”充当,我们称之为“b (?)”字句。通过对“被”字句和“b (?)/(?)/(?)(?) c”字句在上述方面的对比,本文发现,虽然两者都表示被动意义,但是两者在语义上互不相同。通过越南学生学习“被”字句时常犯的一些错误的考察,本文分析了越南学生使用“被”字句时常会出现的偏误现象,比如:遗漏偏误、语序偏误等,发现其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为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全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论文的选题理由、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概述现代汉语和越南语有标记被动句的概念、格式、特点等。越南语有标记被动句不像汉语使用介词“被“来表示被动意义的被动句,越南语用一些动词“b (?)/(?)(?)(?) c”来表示话语的被动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汉语“被”字句与越南语“b(?)/(?)(?)(?) c”句,包括:类型比较、句法比较、语义比较,通过对比找出汉语“被”字句与越南语“b (?)/(?)(?)(?) c”字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让越南学生对汉语“被”字句与越南语“b (?)/(?)(?)(?) c”字句有个全面的认识。第三章:当两种语言很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时候,母语迁移是最容易发生的,因此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掌握起来也有一些困难。通过对越南学生使用“被”字句时常犯错误的调查,指出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被”字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办法。结论:全面地总结了汉越有标记被动句的差异及其对应关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理由及研究对象
  •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 1.3 学界相关研究
  • 1.3.1 汉语被动句的研究
  • 1.3.2 越南语被动句的研究
  • 1.3.3 汉语与越南语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 1.4 例句来源
  • 第二章 汉语与越南语有标记被动句比较
  • 2.1 汉语有标记被动句
  • 2.1.1 汉语被动句的概念
  • 2.1.2 “被”字句的类型
  • 2.1.3 “被”字句的构成
  • 2.1.4 汉语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 2.2 越南语有标记被动句
  • 2.2.1 越南语有标记被动句的概念
  • 2.2.2 越南语“b (?)/(?) (?)(?) c”的类型
  • 2.2.3 越南语“b (?)/(?) (?)(?) c”字句的格式
  • 2.2.4 越南语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 2.3 汉语“被”字句与越南语“B / C”字句的对比
  • 2.3.1 汉语“被”字句与越南语“b (?)/(?) (?)(?) c”字句结构类型的对比
  • 2.3.2 汉语“被”字句与越南语“b (?)/(?) (?)(?) c”字句的构成成分对比
  • 2.3.3 汉语“被”字句与越南语“b (?)/(?) (?)(?) c”字句的语义对比
  • 第三章 越南学生习得“被”字句的偏误分析
  • 3.1 “被”字句习得情况调查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问题一:学汉语过程中,你是否重视“被”字句
  • 3.2.2 问题二: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定义
  • 3.2.3 问题三:判断句子的正误
  • 3.2.4 问题四:把句子改成“被”字句
  • 3.2.5 问题五:把“被”字句翻译成越南语
  • 3.2.6 问题六:把越南语“b (?)/(?) (?)(?) c”字句翻译成汉语
  • 3.3 “B (?)/(?) (?)(?) C”字句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 3.3.1 正迁移
  • 3.3.2 负迁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调查问卷
  • 关于“被”字句的一些练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动句产生机制再探[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汉语带宾被动句现象与带宾被动句研究[J]. 汉语学习 2020(01)
    • [3].英语致使移动句的认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8)
    • [4].日汉被动句差异性在日译汉中的体现和处理方法[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2)
    • [5].重动句焦点分析[J]. 语言科学 2020(02)
    • [6].《庐山远公话》中的被动句研究[J]. 汉字文化 2020(14)
    • [7].《三国演义》中的被动句汉维翻译策略[J]. 文学教育(下) 2020(10)
    • [8].再论现代汉语重动句[J]. 语言与翻译 2020(01)
    • [9].被动句发展历程综述[J]. 今传媒 2018(12)
    • [10].英汉互译时被动句的处理方法与技巧[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11)
    • [11].汉语供用句和中动句的比较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06)
    • [12].关于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以间接被动句的汉译为中心[J]. 赤子(上中旬) 2016(20)
    • [13].例谈被动句表达效果的优化路径[J]. 语文建设 2017(02)
    • [14].浅析重动句的语义结构与语义功能[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3)
    • [15].英汉特殊被动句的非范畴化[J].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4)
    • [16].姚安方言“着”字被动句浅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9)
    • [17].重动句、把字句及物性差异及其话语动因[J]. 世界汉语教学 2017(04)
    • [18].“被动受益型テモラウ句”与被动句互换的可能性[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9].试论日语被动句的汉译技巧[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5(12)
    • [20].汉语第一人称施事被动句的类型学意义[J].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1)
    • [21].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J]. 戏剧之家 2016(06)
    • [22].话题特征与被动句的生成机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3].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J]. 戏剧之家 2016(08)
    • [24].近代汉语重动句的来源及其分类[J]. 民族语文 2016(04)
    • [25].对大学基础日语教材中被动句描述的提案[J]. 科技视界 2015(03)
    • [26].《吕氏春秋》被动句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7].浅析英汉被动句的特点及互译[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04)
    • [28].英汉被动句的比较及翻译[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5(01)
    • [29].“他做饭好吃”及重动句相关问题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30].日语被动句的误用探析[J]. 吕梁学院学报 2015(01)

    标签:;  ;  ;  ;  ;  

    汉越有标记被动句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