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谈起
曲国军吉林市博物馆展览部主任132000
摘要景箱是传统微缩场景,半景画是融声光电技术的现代复原场景。吉林满族陈列中的“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就是将二者结合,在遵循历史文化真实的基础上,按照形式法则进行了整体设计,使传统景箱艺术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历史文化形式法则
景箱是博物馆广泛应用的传统式微缩场景。它的最大特点是占用空间可大可小,由于大都采用封闭的手法,因此可以长期保持原风貌不被灰尘、污物的污染,可以很好的保持作品的原真性。半景画是综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舞台效果突出,具有直观、生动地表达内容,使人产生对具体事件的文化认同。景箱式微缩半景画说到底是立体的造型艺术,因此必须要遵循造型艺术的形式法则去设计、施工才能达到体现其立体表现事件核心性的目的和效果。2009年,我们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的《吉林满族陈列》装展工作中,正是在这种设计理念下进行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是在打牲乌拉展厅创作的“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
一:历史的真实确立了“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的核心地位
吉林市是中国满族发祥地之一。明代海西女真扈仑四部的乌拉部,清代专为皇宫提供农副产品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都设在这里。康熙乾隆多次到这里祭祖、祭江、祭山,为抗击沙俄入侵备战吉林......。这里满族民俗民风独特,是吉林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体文化,也是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基本展陈《吉林满族陈列》的重要内容,其打牲乌拉展厅重点展出了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历史、辖区、建制、管理、贡品及其采集、朝贡等内容。不言而喻,作为清代四大朝贡基地之首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其核心任务就是为皇宫提供农副产品。尽管打牲乌拉辖区方圆五百多公里,贡江、贡山遍布白山黑水,贡品达两千余种,各类打牲丁不计其数......。然而,最终衡量朝贡基地贡献的就是贡品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历史上的贡品实物不可能存放至今,文物、器物毕竟不是贡品。如何真实立体的反映打牲乌拉在清代的核心价值和贡献,在场馆小,展厅内容多的客观现实下,我们尝试了景箱式微缩半景画手法,立体展示历史上朝贡的真实场景,通过对具体人物的形式设计和体现,尽而确立了具有时间性、叙事性、象征性的“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在打牲乌拉展厅的核心地位。
二:遵循形式法则设计“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
根据打牲乌拉史料的有关记载,我们把“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空间场景的时间设定为清代康熙七年,打牲乌拉总管官居三品的鼎盛时期、入冬季节。地点设计在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门前。事件以朝贡当天出发情境为题。设计的人物有:打牲乌拉总管、翼领、骁骑校、领催等官员6名,站立护卫兵丁:13人,护卫骑兵:12人,男女老少群众:51人,车老板子:11人,鼓乐手:4人,放鞭炮:2人,官兵坐骑的马匹和拉车的马:37匹。器物有:大树4棵,跨刀:6把,背景画:1副,唢呐:2支,大鼓:1面,钹:1付,鞭炮:2挂,文稿:1件,马鞭:11根,服饰:99套,总管衙门模型:1件,米袋车4挂,山珍木箱车3挂、鹿笼子车2挂、鲟鳇鱼车2挂、6条鲟鳇鱼。这真实的历史事件,隆重的仪式、宏大的场面,热闹欢喜的气氛共同构建了打牲乌拉每年的朝贡盛况。“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的视觉冲击和文化认同,之所以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好评,是我们遵循形式法则设计施工的结果。
“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的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即形式法则的比例尺度。上述场景空间的众多人物、不同的实物、冬季自然景观和建筑,都要按仿真的形态进行等比例的缩小,形成朝贡当时场面的微缩场景。我们在遵循黄金分割比例的前提下,根据人们视觉的常规和整体设计要求,对空间场景各元素不同量之间的比率,整体布局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配置都进行了最优化组合。这是获得“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完美场景空间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在历史事件认同下,产生视觉新鲜感的基础。
对称与平衡是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基本法则,是一切中国传统事物结构的原理。我们在“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的创作中,始终坚持这一法则。对比与统一,是形式法则的重要内涵。“动”与“静”的对比与统一,是“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的最大的特征。它主要体现在整体事物中静态的动感。可以说整个朝贡景箱的事件内容是动态的,但表现形式却是静态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比。综合艺术的造型,使“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成为历史真实的再现。它首先表现在场景空间复原的原真上。人物的服装造型是又一体现“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性的亮点。通过服装造型展现历史,并为内容服务是“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所具有的综合艺术又一特征。就服装造型而言,是创作但不是发明。这是因为服装样式是由某个历史时段产生的审美,材料和工艺代表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尽管在服装设计中有统一的原则、加重的原则、平衡的原则、比例的原则、韵律的原则等等。但这都是技法方面的原则,其实这些原则离开历史文化的真实,就什么都不存在了。
人物间的差异性表情是“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的细微之处。它述说着不同的心情,表达了不同的心态,这是打牲乌拉朝贡历史的真实写照。这是因为每年到了冬季都要在大年前把各类贡品送到京城的内务府。在出发之前的三五天内,所有参加朝贡的人员在总管衙门里都要进行“培训”,不能回家,不接待来访,到了出发之日直接上路。可想而知,到了出发的日子,肯定出现父送子、母送儿、妻送夫、子送父那种骨肉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感,带着平安的祝福,带着回归的祈盼,内心所有情感全都体现在表情上。而车老板子是不能陷入惜别的情境中,他们知道吉林到京城虽然上千里,来回也要两个多月,但经过的所有驿站不但都会有上好的招待,还会根据需要换马、换车。以保证朝贡任务的顺利完成。只见他们个个紧握纲绳,挥舞长鞭,充满着坚毅和力量。鼓乐手们自然是兴高采烈的吹打,鞭炮震天,带着喜庆为朝贡大队送行。带队的官员、护送的兵丁那种受命于总管,效力于朝廷的大义和忠贞在他们的脸上得到了诠释。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态及其表情,凸显着造型的灵性之光。观众不但受到灵性的感染,还造成较强的感官刺激,伴随着热烈欢快的朝贡音乐声,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那强烈的节奏美感,那简约而规整的同一形式的相对反复,那在反复的基础上,又加入速度因素的渐变,使朝贡空间造成了和谐和自然的循序变化,充满着延伸和趋向的张力及其速度的力量。进而引起观众的兴奋和注意,形成打牲乌拉展厅的趣味中心,使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获得了较强的生机和活力。
绘画,是“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绘画背景与立体场景的高度统一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无论从地面与画面的衔接,还是平面画面与立体的人、物巧妙结合,自然过渡,都要严实合缝,浑然一体。
在“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中,我们专门创作、制作了“朝贡”配乐和解说词。震撼的视听效果,使游客对清代打牲乌拉各方面不但有了直面的了解还吸取了历史文化知识。《吉林满族陈列》,2012年获得了“吉林省第一届(2008——2010)博物馆精品陈列评选”最佳内容设计奖。这是也对“朝贡”景箱式微缩半景画设计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