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渗透表面丰度与地表通量的获取及二者关系初探 ——以广州市为例

非渗透表面丰度与地表通量的获取及二者关系初探 ——以广州市为例

论文摘要

非渗透表面(impervious surface),又称不透水表面,是城市地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渗透表面能有效地阻止水体进入土壤,从而增加地表径流;非渗透表面的扩展直接和间接地表明了城市的扩张状态,它的测度提供了一个衡量河流退化、地表温度变化和陆地生活环境质量降低的简洁而直截了当的指标。地表能量通量(land surface energy flux)直接影响近地层大气和下垫面的能量和水分交换,从而影响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和气候。地表通量中的显热和潜热是区域气候模型和区域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也是城市生态效应研究中的重要指标。研究城市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的特征,绘制地表显热及潜热通量的区域分布图,对构筑绿色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以1990、2006 TM数据、2000 ETM+数据、1:5万DEM数据、1:10万广州市行政区域矢量图、广州市气象地面观测站数据、以及地面观测站点植被高度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源。经图像增强、配准、重采样等预处理操作后借助归一化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方法提取非渗透表面丰度;依托SEBAL模型借助反演的地表温度以及地面气象站点数据得到研究区地表显热及潜热能量通量。并以2000年9月14日地表显热及潜热能量通量影像和非渗透表面比例影像为例,对非渗透表面及地表显热、潜热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过程除考虑尺度效应外,还对不同丰度值的非渗透表面与相应区域地表平均潜热能量通量的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渗透表面丰度与显热通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573,与潜热通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964;不同像元尺度二者相关程度不同,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大,相关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降幅不大;随着非渗透表面丰度值的增加,地表平均潜热能量通量呈下降趋势(个别区域除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城市非渗透表面
  • 1.3 关于地表能量通量
  • 1.4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 1.4.1 论文技术路线(图1-1)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目标及成果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遥感影像预处理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遥感数据预处理
  • 2.2.1 研究所用数据
  • 2.2.2 数据预处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渗透表面丰度的提取
  • 3.1 混合像元的概念及成因
  • 3.2 SMA(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理论
  • 3.3 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
  • 3.4 其它光谱混合模型
  • 3.4.1 几何光学模型
  • 3.4.2 随机几何模型
  • 3.4.3 概率模型
  • 3.4.4 模糊分析模型
  • 3.5 端元模型及丰度提取技术路线
  • 3.6 光谱标准化
  • 3.7 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
  • 3.7.1 正向MNF 变换
  • 3.7.2 反向MNF 变换
  • 3.7.3 把正向的MNF 变换应用到波谱分析
  • 3.7.4 把反向的MNF 变换应用到波谱分析
  • 3.8 像元纯净指数(PPI)
  • 3.9 N 维散度分析
  • 3.10 生成端元比例影像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表能量通量的获得
  • 4.1 地表能量通量的获得方法
  • 4.2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
  • n)'>4.2.1 地表净辐射(Rn
  • 4.3 SEBAL 模型
  • 4.3.1 SEBAL 模型原理
  • 4.3.2 SEBAL 模型参数反演
  • 4.4 土壤热通量(G)
  • 4.5 显热通量(H)
  • 4.5.1 稳定度修正因子
  • 4.5.2 动量传输的表面粗糙度
  • 4.5.3 dt 与影像“最冷点”和“最热点”
  • 4.5.4 循环迭代
  • 4.6 潜热通量(LE)
  • 4.7 模型的区域应用与结果分析――以广州为例
  • 4.7.1 地表参数反演与分析
  • 4.7.2 能量平衡各分量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非渗透表面丰度与地表能量通量的关系研究
  • 5.1 地表显热及潜热通量与非渗透表面丰度的相关性
  • 5.2 不同丰度非渗透表面与地表显热及潜热通量关系
  • 5.3 不同尺度下地表显热及潜热通量与非渗透表面丰度的相关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非渗透表面
  • 6.2 地表能量通量
  • 6.3 非渗透表面与地表能量通量的关系
  • 6.4 创新之处
  • 6.5 不足
  • 6.6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双谱特征的同质量球形铀部件丰度检测[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02)
    • [2].化学元素的地球丰度[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34)
    • [3].南黄海夏季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0(04)
    • [4].羰基铁对小鼠肠道大肠杆菌丰度的影响[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5].融入结构信息的稀疏低秩丰度估计算法研究(英文)[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8(02)
    • [6].牲畜粪便沼气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丰度变化分析[J]. 广西林业科学 2015(04)
    • [7].蛋白质丰度调控及整体分布的规律性认识[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01)
    • [8].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的冬小麦生长后期氮素丰度监测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11)
    • [9].厦门海域春季浮游病毒的丰度及形态多样性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0].~7Be(d,~3He)~6Li反应对原初锂丰度影响的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7(00)
    • [11].武器级钚材料丰度和年龄测量研究[J].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9(02)
    • [12].兴凯湖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02)
    • [13].离心级联供料扰动过程中丰度分布的数值模拟[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5)
    • [14].铀丰度在线分析仪在铀浓缩工厂的应用研究[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07)
    • [15].南黄海秋季浮游病毒丰度分布及其与宿主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3(01)
    • [16].合作创新中媒介丰度对知识模糊性和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05)
    • [17].坡位与土层对喀斯特原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丰度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5(10)
    • [18].海河夏季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绿色科技 2014(07)
    • [19].体育学习与焦虑情绪的丰度研究[J]. 内江科技 2013(02)
    • [20].Pu600能窗钚丰度算法[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12)
    • [21].中国1km生物丰度指数数据集[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7(01)
    • [22].胶州湾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12(05)
    • [23].伊朗突破浓缩铀丰度上限带来多重冲击[J]. 国外核新闻 2019(07)
    • [24].富氧灌溉池塘中反硝化细菌丰度昼夜垂直变化特征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5)
    • [25].去除血清中高、中丰度蛋白方法的优化[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02)
    • [26].铀样品丰度分析技术研究[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8(01)
    • [27].结合丰度特征的决策树及其土地覆盖分类[J]. 遥感信息 2010(05)
    • [28].以植物丰度为辅助变量的钉螺空间分层采样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04)
    • [29].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冷浸田土壤氮转化相关微生物丰度和水稻产量[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5)
    • [30].种子贮藏蛋白质丰度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1)

    标签:;  ;  ;  ;  

    非渗透表面丰度与地表通量的获取及二者关系初探 ——以广州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