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

研究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

一、研究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论文文献综述)

苏阳[1](2020)在《奇遇记》文中研究说明1我是在去沈阳的火车上认识廖莎莎的。当时的情形是:因为路上堵车,我到车站时迟到了。我狂奔到检票口,那里只剩下两名检票员,旅客都已进站。我把车票交到检票员的手里时,候车室的广播就响了,说某某车次停止检票。我心想,真悬啊。列车停靠在三站台,我跑步奔向天桥,在我转弯上台阶时,看到一个女孩提着个拉杆箱,吃力地往台阶上挪动。我已经超过了她,又不由自主地停下,回头问女孩需要帮忙吗?女孩抬起了头,她戴着一副很大的墨镜,我看不清她的眼睛,

高瑄蔚[2](2016)在《韩国中学初级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词汇教学应该看作是教学重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具体教学技巧,直接影响词汇教学效果,所以说,“怎么教”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通过视频观察与问卷调查,来了解韩国中学课堂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现状,针对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希望提高教学效率,对韩国课堂的初级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分为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综述部分,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现状和对韩国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这两大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整理。第三章,通过课堂视频观察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词汇教学方法的总体使用倾向、词汇练习与复习的情况、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词汇学习的要求。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总结韩国中学课堂初级汉语词汇教学现状。第四章,结合韩国学生的特点,从展示生词、讲解生词、练习生词、课堂活动和游戏的设计方面,提出了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第五章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张世洁[3](201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号这一言语形式,是古今中外人们进行社会动员、宣扬政治主张、确立奋斗目标、宣泄心中激愤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手段。而根植于军营这一特殊领域的军队拉歌口号,和其他类型的口号相比,在内容、形式、功能以及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军队拉歌口号不仅是军营文化的体现,更以其生动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成为军营语言现象中独具特色的言语形式之一。就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尽管我国语体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也已逐渐建立起来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汉语语体体系,但是对于各类语体的描写和分析还不是很完善。另外,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有关军营这一特殊领域中的语言现象和言语形式的相关研究,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总体上看,其研究仍比较零散且不够全面系统。目前,对于口号的研究,大都是以政治宣传口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政治、文化、修辞、语用等方面,而对于本文谈及的“军队拉歌口号”这一言语形式语体方面的研究,尚无学者给予关注和探讨。因此,本文以语体学及修辞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从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归属、语体特征、语体功能、语体及其内部“四个世界”的零度和偏离等方面对军队拉歌口号进行分析、阐述。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本文选题的缘起和意义、语料来源、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进行简要说明。第二章,简述了口号的相关内容,论述了语体的含义以及分类,讨论了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归属。运用郑颐寿先生的“辞体平面”相关理论,对所搜集到的军队拉歌口号的语音、词汇、句式、辞格等具体的体素进行定量分析,大致计算其体素值,得出军队拉歌口号在辞体平面中所在的大概区域位置,从而在宏观上对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归属做出定位。通过分析得出:军队拉歌口号位于辞体平面中艺术功能度较高、口语色彩较浓重的10区,这说明军队拉歌口号的语句结构突破了语法常规,兼收并蓄地使用了多种艺术体素,主观性、感情性、形象性、艺术性较强且口语色彩浓重。因此,它属于口语色彩较浓的艺术体。第三章,分析了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特征及语体功能。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特征具体表现在结构、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第一,军队拉歌口号的结构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特征。第二,军队拉歌口号的语言特征又具体表现在语音、词汇、句式、辞格等方面。语音上综合运用了平仄、押韵、叠音、象声、节奏等语音手段,使其呈现出节奏分明、声律和谐、明快有力等特征。词汇上,军队拉歌口号综合使用了同义词、口语词、衬词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具有军营色彩的词语。句式上,军队拉歌口号以短句为主,将常式句和变式句并用,其中变式句居多。且不同的表现形式下,整句、散句分布不同。辞格上,军队拉歌口号呈现出密集性、多样性、丰富性等特征。第三,军队拉歌口号的风格上具有疏放刚健,简约明快,诙谐幽默的特征。另外,军队拉歌口号具有表情功能、美学功能、实用功能、文化功能等语体功能。第四章,探究了军队拉歌口号语体及其内部“四个世界”的零度和偏离。借鉴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和偏离”和“四个世界”相关理论,探究了军队拉歌口号语体及其内部“四个世界”——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的零度和偏离。第五章,针对目前军队拉歌口号中一些不规范的、违背了得体性原则的个别现象,为军队拉歌口号的规范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黄燕旋[4](2011)在《方位对举四字框式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框式结构,本文选取了不变项由反义对举方位词构成的-系列四字框式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框式结构中的方位词都存在虚化现象,而框式结构的语法意义则与方位词的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方位词的虚化方向与虚化程度对框式结构的语义具有制约作用,同时,各组方位对举框式结构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其背后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认知理据。本文运用语法化及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就语义演变和虚化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方位对举框式结构进行界定并分析方位对举框式结构的构成,包括不变项特点、可变项特点、内部结构及类别。其次,从共时平面的结构多义性入手,梳理出每一对方位词的虚化线索和每一组框式结构的语义演变线索,再从历时平面寻找验证。最后,对各虚化线索进行比较,归纳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分析其虚化不平衡的原因,总结方位对举框式结构的系统性。

王媛[5](2011)在《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持续性是动词、动词结构以及句子所陈述的情境的一种重要的事件性特征。具有这种性质的谓词结构所指称的事件在时间上可延展,即具有可以从内部进行观察的过程。由于谓词结构本身的事件性特征、不同语法体标记的选择、句子特殊的语义解读以及事件测量的不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持续性表达存在不同的语义类型,受制于迥异的语义机制。本文着重分析了谓词结构的持续义表达的两种主要方式:进行体和时量结构。基于事件语义学对“体”(词汇体以及语法体)研究的丰富成果以及部分事件分解分析的思路,本文提出具有持续性的事件对应于时间轴都可以分解为若干的子事件,不同的谓词结构所指称的事件和其子事件在“整体-部分”关系上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针对不同的句法表达,我们提出四种不同的持续义:均质性持续、增长性持续、重复性持续和测量性持续。均质性持续是指在持续过程中的每一个子事件(包括子状态)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它反映了“着”在表达持续义时所受到的限制。现代汉语有两个进行体标记“在”和“着”,长期以来基于“动态(‘在’)/静态(‘着’)”二元对立的语义解释(Li & Tompson 1981;Smith 1991;郭锐1993;戴耀晶1991/1997;方梅2000;Xiao & McEnery 2004等)面临无法解释的难题:一方面,“着”也可以用来表达动态动作的进行,但是“着”在表达动态动作进行时受到怎样的语义限制,以及表示动态动作进行的“着”和表示静态状态持续的“着”是否具有一致的语义核心,现有的文献都没有做出解释;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关注“着”和“在”在使用中的对立,但没有解释二者可以互换以及共现的条件。我们通过分析“动词+数量宾语”结构带“着”的使用限制、“同时/顺次进行”解读和“分配/集合性”解读跟“着”共现时的限制、指称复合事件的谓词结构跟“着”共现的限制以及连动结构和存现结构中的“V着”的特点,论证了“着”只有跟具有均质性特征的谓词结构共现,“着”所表达的持续义是均质性的持续。与均质性持续相对立的是增长性持续,它是指持续过程中的每一个子事件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应于参与对象的不同性质或者不同状态,判断的标准是只能跟“在”共现。我们通过分析动结式的进行体表达来论述这类持续性语义。现代汉语的动结式指称某种瞬间结果的实现或者状态的改变,比如“打破、推倒”等,通常认为不能用于进行体(Teng 1974/1979;Tai 1984;Lin 2002等)。但是如果处在逐渐或者缓慢进行的语义下,一部分动结式可以用在进行体中,比如“染红、推广”等。我们从分析动结式的事件性特征的生成过程入手,主张动结式结构的终结性取决于相关论元所指称对象的某方面性质跟补语谓词所指称事件之间的同态关系;如果该终结性的获得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内部过程,那么动结式具有持续性,反之,动结式只表达瞬时的事件。另一方面,有的动结式结构还可以跟“着”共现,这时它们仍需遵循均质性限制,要么指称均质的重复性量级变化,要么指称均质的结果状态的持续。均质性持续和增长性持续是谓词结构的持续义表达的两种基本类型,其他跟持续义表达相关的问题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跟这两种基本的持续义类型相联系。一方面,一些具有瞬时性特征的谓词结构,比如“咳嗽、到达”等,当指称单次事件时,不能出现在进行体中;如果把它们所指称的事件加以复数化,那么就可以出现在进行体表达中。我们讨论了两种情况:重复性语义解读所造成的复数化事件以及受相关名词论元的复数性特征的影响所造成的复数化事件。但是复数化事件在跟“在”或者“着”共现时,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即体现为片段重复和事态重复的对立。片段重复可以构成一个大的均质性事件,因而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均质性持续;而事态重复由于每一个子事件都涉及到不同的参与对象,或者涉及到不同的时间/空间位置,所以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增长性持续。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时量结构无论出现在动词前还是出现在动词后都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现有的分析重视动词后的时量结构的语义表达,并且建立了以“持续义”为核心的语义分析(马庆株1981;Li 1987;郭锐1993;沈家煊1995;Lin 2008等)。但是时量结构可以不表达动作或者状态的持续时间,而只表示对事件的计量;并且时量结构所表达的持续义和谓词结构的进行体表达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我们主张,时量结构的基本语义是对事件的测量,具体有两种测量方式,即整体测量和部分测量。其中,均质性的持续只能通过部分测量的方式来表达,而增长性的持续可以通过部分测量,也可以通过整体测量的方式来表达。不同测量方式的选择受制于谓词结构不同的事件性特征。持续义只是时量结构对事件测量的一类特殊的情况。

陈兴盛[6](2010)在《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作文教学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从文献的搜索来看,主要围绕情境化、个性化、生活化、互动性、主体性等方面展开研究,这些研究都把建构主义从宏观上作为指导理论,但建构主义理论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具体操作应用的研究还不很深入,也不系统,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殛待深入与扩展。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具体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其主要表现有: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重视“协作”的关键作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设计学习环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研究者在调查访谈了解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指导下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探索,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设计、作文教学设计原则,进行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作文教学的实际应用与改革探索。本文所论的“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作文教学探索”重点讨论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可行性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试图使“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潘桂妮[7](2008)在《现代汉语动作动词单对叠现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讨论了现代汉语中存在的一类语法现象——动作动词单对叠现象,认为动作动词单对叠表达式“VXVY”、“XVYV”具有独立的构式义,非连续的套接短语“X……Y”在单对叠表达式中具有多种语法意义。除前言、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章。前言主要介绍了有关动作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研究现状、本文所采用的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语料来源等。第一章主要考察了现代汉语中存在的大量对叠现象,归纳得出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定义,分析其构成条件,依此区分同形的缩略式短语结构,考察了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语用功能和语用价值。第二章主要考察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基本语法意义,认为单对叠表达式是一种构式,具有特定的构式义——“反复发生、持续进行”,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动作行为的反复发生并持续进行”可能是人们所希望的,也可能是人们所不希望的,从而产生各自不同的语用色彩义。第三章分类考察非连续的套接短语“X……Y”在单对叠表达式中的语法意义及其制约因素:3.1趋向词套接短语在单对叠表达式中的语法意义。3.2方位词、指示词套接短语在单对叠表达式中的语法意义。3.3影响套接短语在单对叠表达式中语法意义的制约因素。第四章在动词单对叠表达式基本意义以及非连续的套接短语语法意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时体特征,认为动词单对叠表达式具有完成性和持续性,显示出反复体的特性,是反复体的一种语法表达手段。第五章主要考察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句法分布和句法功能,认为当动作动词的施事或受事为多个主体时,“VXVY”、“XVYV”可单独作谓语;除此之外通常不能单独作谓语,常与处所状语、时间状语、频率状语共现;此外还可作定语、状语、篇章衔接成分等,但都不能与时量、动量宾语直接搭配。最后是结语。

赵月华[8](2001)在《研究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文中研究指明 相对于专科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不太轻松的应聘,研究生依然是不愁"出嫁"的皇帝女。"你是学什么专业的?请到这边来我们谈谈!"当记者一跨进江苏省展览馆时就被无锡一家医院的招聘人员在门口堵住了,并立即被塞上一堆单位的介绍宣传单。那种热情让人有点觉得碰上了营销人员推销某种商品的味道。其后记者又多次被人询问,并遭盛情邀请。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研究生受到的礼遇相比本科生专科生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看惯了本科生招聘会上的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火爆场面,这次在南京召开的2001年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洽谈会(江苏分会)就显得有点"冷清"了。与参会的521家用人单位所提供的涉及200多个专业9800多个职位相比,毕业研究生参会的人数并不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研究生来看了之后,便匆匆离开了会场。难道——

二、研究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论文提纲范文)

(1)奇遇记(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韩国中学初级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现状
        2.1.1 对外汉语词汇宏观教学原则
        2.1.2 语义角度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2.1.3 认知角度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2.1.4 “本位”角度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2.1.5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2.2 对韩国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第3章 韩国中学汉语词汇教学调查
    3.1 视频观察
        3.1.1 课堂视频概况
        3.1.2 课堂视频观察
        3.1.3 课堂视频分析
    3.2 问卷调查
        3.2.1 问卷调查的目的与设计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内容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3.1 对于词汇重要性的认识
        3.3.2 讲解生词的方法(包括展示,讲解,练习)
        3.3.3 练习时间与复习频率
        3.3.4 学生词汇学习情况
        3.3.5 教学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3.3.6 小结
第4章 对韩中学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策略
    4.1 展示词汇策略
    4.2 讲解词汇策略
    4.3 练习词汇策略
    4.4 游戏和课堂活动的设计策略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2 语料的来源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军队拉歌口号及其语体归属
    2.1 口号的相关阐释
        2.1.1 口号的含义
        2.1.2 口号的产生和发展
        2.1.3 口号与标语的关系
    2.2 军队拉歌口号
    2.3 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归属
        2.3.1 语体的含义
        2.3.2 语体的类别划分
        2.3.3 “辞体平面”理论
        2.3.4 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归属
第三章 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特征及语体功能
    3.1 军队拉歌口号的结构特征
        3.1.1 形式多样化
        3.1.2 内容丰富化
    3.2 军队拉歌口号的语言特征
        3.2.1 语音特征
        3.2.2 词汇特征
        3.2.3 句法特征
        3.2.4 辞格特征
    3.3 军队拉歌口号的风格特征
        3.3.1 有关“风格”的阐释
        3.3.2 军队拉歌口号的风格特征
    3.4 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功能
        3.4.1 军队拉歌口号的表情功能
        3.4.2 军队拉歌口号的美学功能
        3.4.3 军队拉歌口号的实用功能
        3.4.4 军队拉歌口号的文化功能
第四章 军队拉歌口号语体及其内部“四个世界”的零度和偏离
    4.1 零度和偏离理论
    4.2 军队拉歌口号语体的零度和偏离
        4.2.1 语体的零度和偏离
        4.2.2 军队拉歌口号语体的零度和偏离
    4.3 军队拉歌口号语体内部“四个世界”的零度和偏离
        4.3.1 军队拉歌口号中语言世界的零度和偏离
        4.3.2 军队拉歌口号中物理世界的零度和偏离
        4.3.3 军队拉歌口号中文化世界的零度和偏离
        4.3.4 军队拉歌口号中心理世界的零度和偏离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方位对举四字框式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论
    0.1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0.4 语料来源
第一章 方位对举框式结构的界定
    1.1 框式结构
    1.2 方位对举框式结构
    1.3 框式结构与自由短语
    1.4 框式结构与成语
第二章 方位对举框式结构的构成
    2.1 方位对举框式结构中的不变项
    2.2 方位对举框式结构中的可变项
    2.3 方位对举框式结构的类别
第三章 方位对举框式结构的语法化进程及语义分析
    第一节 “东、西”对举框式结构的考察
    第二节 “南、北”对举框式结构的考察
    第三节 “左、右”对举框式结构的考察
    第四节 “前、后”对举框式结构的考察
    第五节 “上、下”对举框式结构的考察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方位对举框式结构语法化进程的不平衡性
    4.1 可变项为动词
    4.2 可变项为名词
    4.3 "东、西"与"南、北"对举框式结构的比较
    4.4 "东、西"与"左、右"对举框式结构的比较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5)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持续性
        1.2.1 关于持续性
        1.2.2 不同句法层的持续性
        1.2.3 持续义表达的多种方式
    1.3 论背景
        1.3.1 体的研究
        1.3.2 事件语义学
        1.3.2.1 分解与组合
        1.3.2.2 事件分解的两种方式
        1.3.3 事件谓词分解
        1.3.4 部分事件分解
    1.4 主要结论
    1.5 各章介绍
第二章 进行体研究中纠结的几个方面
    2.1 引言
    2.2 进行体的核心语义的争论
        2.2.1 动态进行义
        2.2.2 静态持续义
        2.2.3 小结
    2.3 形式语义学的刻画
        2.3.1 非完整体悖论
        2.3.2 基于时制逻辑的分析
        2.3.2.1 Montague 1968
        2.3.2.2 Bennett & Partee 1972/1978
        2.3.2.3 Dowty 1977/1979
        2.3.3 基于事件的分析
        2.3.3.1 Landman 1992
        2.3.3.2 Parsons 1990
        2.3.4 基于部分-整体关系的代数结构分析
        2.3.5 总结
    2.4 现代汉语的进行体范畴
    2.5 现代汉语的进行体标记
        2.5.1 现代汉语有多少进行体标记
        2.5.2 "正"不标记进行体
        2.5.3 "呢"不是进行体标记
    2.6 现代汉语有两个进行体标记:"在"和"着"
第三章 均质性持续:"在"和"着"的语义
    3.1 引言
    3.2 动态/静态二元对立的讨论
        3.2.1 "动态/静态"的二元标杆
        3.2.2 "着"的多义性分析
        3.2.3 "着"有唯一的核心语义
        3.2.4 功用角度的分析
        3.2.5 小结
    3.3 动词结构的均质性
        3.3.1 文献中的均质性
        3.3.2 形式语义学的分析
    3.4 "动词+数量宾语"的进行体
        3.4.1 "动词+数量宾语"的影响
        3.4.2 "一+量+名"结构的解读
        3.4.3 "同时进行义"解读
        3.4.4 集合性解读和分配性解读
        3.4.5 均质性和非终结性
        3.4.5.1 Lin 2002的分析
        3.4.5.2 语法体和词汇体的基本分野
        3.4.5.3 "在"和"着"的辖域范围
        3.4.5.4 小结
    3.5 复合事件的进行体
        3.5.1 动作和活动
        3.5.2 复合事件
        3.5.3 典型的例子
        3.5.4 制作类动词结构
        3.5.5 小结
    3.6 连动结构中的"V着"
        3.6.1 连动结构中的"着"和"在"
        3.6.2 连动结构中"V着"的限制
        3.6.2.1 "动词+数量宾语"的限制
        3.6.2.2 均质性的静态解读
        3.6.2.3 指称复合事件的谓词结构的限制
        3.6.3 小结
    3.7 存在句中的"V着"
        3.7.1 动词的动态义和静态义
        3.7.2 动态义的限制
        3.7.3 存在句和隐现句
        3.7.4 小结
    3.8 结论
        3.8.1 主要结论
        3.8.2 均质性持续
        3.8.3 形式语义刻画
第四章 增长性持续:动结式的进行体
    4.1 瞬间动词的进行体
    4.2 动结式在持续性上的内部差异
        4.2.1 动结式结构的事件性分类
        4.2.2 慢动作效应
        4.2.3 动结式跟"在"和"着"的分布
    4.3 分析思路
        4.3.1 单一因素决定
        4.3.2 本章的分析思路
    4.4 动结式的事件性特征
        4.4.1 两类结果结构
        4.4.2 致使-结果分析
        4.4.3 增长性分析
        4.4.3.1 Rothstein 2003的分析
        4.4.3.2 Wechsler 2005的分析
        4.4.4 补语成分的语义
        4.4.4.1 指称量级变化
        4.4.4.2 指称事件
        4.4.5 汉语动结式的事件性
    4.5 动结式的进行体分析
        4.5.1 研究对象
        4.5.2 控制类动结式的进行体
        4.5.2.1 典型的用于进行体的情况
        4.5.2.2 相关论元指称对象的多种性质
        4.5.2.3 不能用于进行体的情况
        4.5.3 特殊赋格动结式的进行体
        4.5.4 论元NP的影响
        4.5.4.1 单复数特征的影响
        4.5.4.2 抽象/具体对象的影响
        4.5.4.3 不同性质的选择
        4.5.5 小结
    4.6 跟"着"共现的动结式
        4.6.1 量级的变化
        4.6.2 静态状态义
        4.6.3 小结
    4.7 结论
    4.8 增长性持续
第五章 重复性持续:复数化事件的进行体
    5.1 引言
    5.2 问题
    5.3 重复性语义解读
        5.3.1 可重复事件的类型
        5.3.1.1 通指性事件和偶发性事件
        5.3.1.2 其他的语义限制
        5.3.2 重复性解读对持续义表达的影响
        5.3.2.1 单动作体动词
        5.3.2.2 达成类动词
        5.3.2.3 完结类动词结构
        5.3.3 小结
    5.4 名词论元的复数特征的影响
        5.4.1 复数主语的影响
        5.4.2 复数宾语的影响
        5.4.3 完全重复和不完全重复
    5.5 复数化事件的语义类型
        5.5.1 语义参数
        5.5.2 事件的持续和重复
        5.5.3 重复性的副词成分
        5.5.4 片段重复和事态重复
    5.6 复数化事件和"着"
        5.6.1 完全重复和"着"
        5.6.1.1 瞬间性事件的重复发生和"着"
        5.6.1.2 持续性事件的重复发生和"着"
        5.6.1.3 表示程度变化
        5.6.1.4 小结
        5.6.2 不完全重复和"着"
        5.6.2.1 复数主语和"着"
        5.6.2.2 复数宾语和"着"
        5.6.2.3 数量修饰语
        5.6.2.4 小结
    5.7 结论
        5.7.1 复数化事件的进行体
        5.7.2 重复性持续
        5.7.3 复数化事件和动量结构
第六章 测量性持续:时量结构的语义(上)
    6.1 引言
    6.2 具体问题
        6.2.1 不同句法位置上语义解读的同与异
        6.2.2 事件计量的解读
        6.2.3 持续义分析的另一个问题
        6.2.4 小结
    6.3 现有分析
        6.3.1 语义特征分析
        6.3.2 均质性限制
        6.3.2.1 谓词结构和时间短语的选择关系
        6.3.2.2 Lin 2008的分析
        6.3.3 有界/无界分析
        6.3.4 小结
    6.4 事件测量和时量结构的语义
        6.4.1 时间测量和事件测量
        6.4.2 两种测量方式
        6.4.3 时量结构的多种语义表现
        6.4.3.1 动词前的时量结构
        6.4.3.2 动词后的时量结构
        6.4.3.3 小结
第七章 测量性持续:时量结构的语义(下)
    7.1 时量结构的整体测量义
        7.1.1 基本表现
        7.1.2 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类别
        7.1.2.1 终结性限制
        7.1.2.2 非终结性的情况
        7.1.3 整体测量的语义刻画
        7.1.4 句法位置的不对称
        7.1.5 小结
    7.2 时量结构的部分测量义
        7.2.1 基本表现
        7.2.2 部分测量的语义刻画
        7.2.3 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类别
        7.2.3.1 状态类
        7.2.3.2 动作类
        7.2.3.3 达成类
        7.2.3.4 完结类
        7.2.3.5 重复性解读的情况
        7.2.4 小结
    7.3 事件测量和持续义
        7.3.1 状态的持续
        7.3.2 事件的持续
        7.3.3 小结
    7.4 时量结构的歧义分析
        7.4.1 两种歧义类型
        7.4.2 "了_1"和"了_2"的影响
        7.4.2.1 两类看法
        7.4.2.2 Liao 2005的分析
        7.4.3 "了_1"、"了_2"和测量方式的选择
    7.5 结论
        7.5.1 基本结论
        7.5.2 测量性持续
        7.5.3 四类持续性语义
第八章 结论及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6)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作文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方案
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初中作文考试情况的调查和问卷
    第二节 对初中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第三章 建构主义理论与作文教学
    第一节 建构主义概述
    第二节 建构主义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第四章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作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设计
    第三节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设计原则
    第四节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设计示例
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参考文献
后记

(7)现代汉语动作动词单对叠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0.1 选题缘由
    0.2 概述以往的研究成果
    0.3 本文的研究方法
    0.4 语料来源及对语料的使用方法
第一章 现代汉语动作动词的单对叠现象
    1.0 引言
    1.1 对叠的定义
    1.2 单对叠格式的分类
    1.3 单对叠现象的性质
    1.4 单对叠式的语用价值
第二章 动词单对叠构式的基本意义
    2.1 单对叠格式是一种构式
    2.2 动词单对叠构式的基本意义
    2.3 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语用色彩义
第三章 套接短语“X……Y”的语法意义及其制约因素
    3.1 趋向词套接短语“X……Y”的语法意义
    3.2 方位词、指示词 2 套接短语“X……Y”的语法意义
    3.3 影响套接短语语法意义的制约因素
第四章 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时体特征
    4.1 动词单对叠表达式具有完成性
    4.2 动词单对叠表达式具有持续性
    4.3 动词单对叠表达式是反复体 3 的一种语法表达手段
    4.4 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时”与“体”
第五章 动词单对叠表达式的句法功能
    5.1 句法分布
    5.2 句法功能
参考文献
后记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研究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论文参考文献)

  • [1]奇遇记[J]. 苏阳. 鸭绿江, 2020(36)
  • [2]韩国中学初级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 高瑄蔚. 吉林大学, 2016(10)
  •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分析[D]. 张世洁.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2)
  • [4]方位对举四字框式结构研究[D]. 黄燕旋. 暨南大学, 2011(10)
  • [5]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 王媛. 北京大学, 2011(10)
  • [6]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作文教学探索[D]. 陈兴盛.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7]现代汉语动作动词单对叠现象[D]. 潘桂妮. 上海师范大学, 2008(01)
  • [8]研究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J]. 赵月华.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1(01)

标签:;  ;  ;  ;  

研究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