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的危害机制研究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的危害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选择在我国分离得到的一株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研究了其对一种我国沿海常见和典型养殖鱼类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的危害机制。首先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对鲈鱼鳃结构的影响及其溶血毒性;然后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研究了高剂量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ATHK毒素:约为1.6×105细胞,相应PSP为0.886μg STX Equal,相当于每克湿重的鲈鱼PSP注射量为0.0118μg STX Equal)和低剂量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ATHK毒素:约为0.16×105细胞,相应PSP为0.0886μg STX Equal,相当于每克湿重的鲈鱼PSP注射量为0.00118μg STX Equal)在鲈鱼体内代谢过程中对鲈鱼肝脏、肾脏和鳃组织的超微结构、Na+K+-ATPase活性、肝脏功能和肾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异生物质代谢酶的影响,以期从不同方面了解塔玛亚历山大藻及其所产水溶性毒素(ATHK毒素)对鲈鱼的毒害效应及机制,为有毒赤潮的有效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对鲈鱼鳃组织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藻使鲈鱼鳃组织出现水肿现象,细胞间隙变大;粘液细胞颗粒不规则,颜色加深,颗粒发生凝集,有板结状;氯细胞线粒体内部基质凝集。不产PSP的一种亚历山大藻(AT-6)也使鲈鱼鳃出现水肿,且使细胞出现一定的固缩现象。显微镜观察发现鲈鱼鳃丝间存在有这两种亚历山大藻细胞。由此推测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AT-6的表面结构可能具有能导致鲈鱼鳃组织水肿的机械作用。对人血细胞溶血实验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具有较强的溶血毒性,大小与藻的生长阶段和细胞密度都有一定的关系:指数期的溶血毒性最大,随细胞数目的增多,活性逐渐加大;藻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内容物都有一定的溶血毒性,其中细胞碎片的活性最大。通过11种(株)产PSP的亚历山大藻、不产PSP的亚历山大藻以及标准PSP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溶血毒性是由藻细胞的其它非PSP物质造成的,且这种溶血毒性在产PSP的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对鲈鱼组织超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ATHK毒素(约为1.6×105细胞,相应PSP为0.886μg STX Equal,相当于每克湿重的鲈鱼PSP注射量为0.0118μg STX Equal)能导致鲈鱼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赤潮及其危害
  • 1.1.1 赤潮
  • 1.1.2 赤潮的发生及造成的危害
  • 1.1.3 有害赤潮藻毒素
  • 1.2 麻痹性贝毒毒素(PSP)及其产毒藻对海洋鱼类危害的研究
  • 1.2.1 麻痹性贝毒毒素(PSP)及其产毒藻对海洋鱼类的危害
  • 1.2.2 PSP及其产毒藻对海洋鱼类的急性毒性及危害机制
  • 1.2.2.1 对海洋鱼类的致死效应
  • 1.2.2.2 导致海洋鱼类死亡的几种机制
  • 1.2.2.2.1 机械作用
  • 1.2.2.2.2 耗氧
  • 1.2.2.2.3 其它非PSP 毒素作用
  • 1.2.3 PSP 及其产毒藻对鱼类亚急性毒性的影响
  • 1.2.3.1 对鱼类酶活性的影响
  • 1.2.3.2 对鱼类细胞的影响
  • 1.2.3.3 对鱼类形态行为的影响
  • 1.2.4 海洋鱼类对PSP 的富集和传递
  • 1.3 鱼类对异源有毒物质的抵御作用
  • 1.3.1 鱼类混合功能氧化酶和抗氧化系统酶对异源物质的抵御作用
  • 1.3.1.1 鱼类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
  • 1.3.1.2 鱼类抗氧化系统酶的作用
  • 1.3.2 鱼类组织器官在受到异源有毒物质时结构的变化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藻细胞毒性及水溶性毒素组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2.1 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所产PSP 毒素的制备及毒素分析
  • 2.1.2.2 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对鲈鱼鳃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2.1.2.3 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的溶血毒性
  • 2.1.2.3.1 血细胞的制备及皂素标准曲线制作
  • 2.1.2.3.2 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的溶血毒性
  • 2.1.2.3.3 12株亚历山大藻溶血毒性的比较
  • 2.2 结果
  • 2.2.1 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所产PSP 毒素成分及含量
  • 2.2.2 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对鲈鱼幼鱼鳃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
  • 2.2.3 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的溶血毒性
  • 2.2.3.1 不同生长时期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的溶血毒性
  • 2.2.3.2 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各细胞组分的溶血毒性比较
  • 2.2.3.3 12 株亚历山大藻溶血毒性的比较
  • 2.3 讨论
  • 第三章 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ATHK 毒素)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 肝脏、前肾和鳃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2.1 鲈鱼染毒
  • 3.1.2.2 样品制备和电镜照片观察
  • 3.2 结果
  • 3.2.1 实验过程中鲈鱼的反应
  • 3.2.2 实验组鲈鱼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
  • 3.2.2.1 正常饲养条件下鲈鱼细胞的超微结构
  • 3.2.2.2 ATHK 毒素对鲈鱼肝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3.2.2.3 ATHK 毒素对鲈鱼前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3.2.2.4 ATHK 毒素对鲈鱼鳃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3.2.3 对照组鲈鱼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
  • 3.2.3.1 乙酸对鲈鱼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3.2.3.2 STX标准品对鲈鱼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3.2.4 恢复组鲈鱼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
  • 3.3 讨论
  • +K+-ATPase活性、肝脏功能及肾脏功能的影响'>第四章 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ATHK毒素)对鲈鱼(L. japonicus) Na+K+-ATPase活性、肝脏功能及肾脏功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1.2.1 鲈鱼染毒与样品采集
  • 4.1.2.2 样品处理及酶活性测定
  • 4.2 结果
  • +K+-ATPase活性的影响'>4.2.1 ATHK毒素对鲈鱼肝脏、肾脏和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 4.2.2 ATHK 毒素对鲈鱼肝脏中ALT/GPT 酶活性的影响
  • 4.2.3 ATHK 毒素对鲈鱼肾脏中尿素氮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ATHK毒素)对鲈鱼(L. japonicus)组织抗氧化系统酶和异生物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1.2.1 鲈鱼染毒
  • 5.1.2.2 样品处理及酶活性测定
  • 5.2 结果
  • 5.2.1 ATHK 毒素对鲈鱼肝脏、肾脏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5.2.2 ATHK 毒素对鲈鱼肝脏、肾脏和鳃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5.2.3 ATHK 毒素对鲈鱼肝脏、肾脏和鳃组织中谷胱肝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
  • 5.2.4 ATHK 毒素对鲈鱼肝脏、肾脏和鳃组织中谷胱肝肽转硫酶(GST)活性的影响
  • 5.2.5 ATHK 毒素对鲈鱼肝脏、肾脏和鳃组织结构功能以及酶活性影响的比较
  • 5.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及撰写文章情况
  • 致谢
  • 图目录(Figure Caption)
  • 表目录(Table List)
  • 相关论文文献

    • [1].4种海洋微藻酸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J]. 水产科学 2013(03)
    • [2].一种杀藻菌株LY01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杀藻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02)
    • [3].2,2',4,4',5-五溴联苯醚(BDE-99)对巴夫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致毒胁迫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 [4].光照强度和盐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2)
    • [5].富营养化对两种海洋微藻吸收铜和镉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5)
    • [6].应用qPCR方法检测中国近海塔玛亚历山大藻复合种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8)
    • [7].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应用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12)
    • [8].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1)
    • [9].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亚历山大藻[J].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1)
    • [10].塔玛亚历山大藻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04)
    • [11].亚历山大藻属微卫星标记的筛选[J]. 生态学报 2009(04)
    • [12].中国东南沿海四株亚历山大藻的系统发育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1)
    • [13].不同氮磷比对海洋赤潮藻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3(09)
    • [14].产毒亚历山大藻对贝类污染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09)
    • [15].浙江南麂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4)
    • [16].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及其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J]. 中国水产科学 2014(06)
    • [17].氮、磷限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周期及毒素含量和组成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2(03)
    • [18].产麻痹性贝毒塔玛亚历山大藻共培养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研究[J]. 海洋渔业 2016(06)
    • [19].海洋甲藻的单细胞PCR技术初步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4)
    • [20].两种抗生素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01)
    • [21].溶藻细菌及其溶藻活性物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09)
    • [22].三种海洋微藻对石油烃的降解技术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3].有害赤潮藻种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4(06)
    • [24].有毒赤潮藻共生菌的分离鉴定[J]. 水产科学 2009(02)
    • [25].玉米叶对我国几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4)
    • [26].3种赤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效应[J]. 环境科学 2008(11)
    • [27].两种赤潮藻对汞富集和甲基化影响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28].不同藻类对蒙古裸腹溞存活和生殖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7)
    • [29].氮磷比对蛋白核小球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种间竞争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4)
    • [30].生物胺对赤潮藻生长的影响作用初探[J]. 海洋与湖沼 2013(03)

    标签:;  ;  ;  ;  ;  ;  ;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的危害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