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2+和Pb2+在水合氧化铁/水界面的吸附研究

Cu2+和Pb2+在水合氧化铁/水界面的吸附研究

论文摘要

水合氧化铁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因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而成为众多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吸附剂。大量证据显示,在受污染的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与铁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其在环境中的滞留、迁移、生物可利用性与毒性等。因此,研究和探讨重金属离子在铁系氧化物/水界面的吸附-解吸平衡性质和动力学过程,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铁系氧化物在影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方面作用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铁氧化物的液相制备、机理以及铁氧化物在环境中的应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曾采用三种方法制备水合氧化铁,方法一为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另外两种方法由本课题组发展。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制备的水合氧化铁无论在亚微观结构还是相转化行为上均存在很大差异,当利用它们催化分解双氧水和吸附重金属离子Zn(Ⅱ)时,也都表现出明显差异。本论文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制备水合氧化铁,并以铜离子和铅离子为模拟污染物,系统研究环境温度下不同重金属离子在水合氧化铁/水界面上的吸附平衡性质和动力学规律,阐明Fe(Ⅱ)共存时水合氧化铁的转化过程对其吸附性能以及锁定重金属离子能力的影响,旨在进一步了解水合氧化铁的结构与其吸附性能的构效关系。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包括:1.考察各种因素如水合氧化铁的形成条件、系统的初始pH值、离子强度、吸附剂的投加量以及温度等对其吸附Cu2+性能的影响,探讨水合氧化铁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其对Cu2+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1)Cu2+在三个体系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来描述,对Fh-1、Fh-2和Fh-3体系,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8.74、13.33和14.39mg/g;(2)Cu2+在三个体系的吸附反应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相同条件下吸附速率遵循如下规律:Fh-3> Fh-2>Fh-1;对上述三个体系,吸附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9.28、46.71和46.26kJ/mol;活化焓分别为:48.10、38.39和37.96 kJ/mol;活化熵分别为:-127.5、-151.5和-155.8J/mol·K。(3)三种水合氧化铁对Cu2+的吸附机理有所不同,Fh-3和Fh-2主要表现为强吸附,Fh-1则以弱吸附为主。(4)水合氧化铁的相转化过程降低了其对Cu2+吸附性能。当Fe(Ⅱ)与Cu2+共存时,Fh-3具有较好的锁定Cu2+的能力。2.运用相似的研究体系考察三种水合氧化铁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Pb2+在三个体系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来描述,Fh-3吸附体系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均优于Fh-2和Fh-1体系;(2)Pb2+在三个体系的吸附反应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相同条件下吸附速率遵循如下规律:Fh-3>Fh-2 >Fh-1;对上述三个体系,吸附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93.79、66.76和58.10 kJ/mol;活化焓分别为:91.60、64.34和55.77 kJ/mol;活化熵分别为:14.70、-64.31和-95.57 J/mol·K。(3)三种水合氧化铁对Pb2+的吸附机理有所不同,Pb2+在Fh-3和Fh-2上的吸附较为不可逆,而在Fh-1上的吸附可逆性相对较高。(4)Fh-3和Fh-2具有更强的锁定Pb2+的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重金属的危害
  • 1.2 含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技术
  • 1.3 选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药品
  • 2.1.1 实验用仪器
  • 2.1.2 药品及配置
  • 2.2 实验方法
  • 2.2.1 水合氧化铁样品的合成
  • 2.2.2 吸附实验
  • 2.2.3 解吸实验
  • 2.3 样品的表征
  • 2+性能的探究'>第三章 水合氧化铁吸附Cu2+性能的探究
  • 2+的初步探究'>3.1 三种水合氧化铁吸附Cu2+的初步探究
  • 3.1.1 pH值对水合氧化铁吸附性能的影响
  • 3.1.2 水合氧化铁用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3.1.3 离子强度对水合氧化铁吸附性能的影响
  • 2+等温模型的确定'>3.2 水合氧化铁吸附Cu2+等温模型的确定
  • 2+的动力学研究'>3.3 水合氧化铁吸附Cu2+的动力学研究
  • 2+机理的探究'>3.4 水合氧化铁吸附Cu2+机理的探究
  • 2+的影响'>3.5 水合氧化铁的形成条件对其吸附Cu2+的影响
  • 3.5.1 不同pH值制备的水合氧化铁的吸附性能比较
  • 3.5.2 不同铁盐制备的水合氧化铁吸附性能比较
  • 2+吸附-解吸过程的探究'>3.6 水合氧化铁对Cu2+吸附-解吸过程的探究
  • 3.6.1 三种水合氧化铁的吸附-解吸性能
  • 3.6.2 初始浓度效应对其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
  • 2+的能力'>3.6.3 三种水合氧化铁锁定Cu2+的能力
  • 2+的影响'>3.7 Fe(Ⅱ)对水合氧化铁吸附Cu2+的影响
  • 2+的影响'>3.7.1 水合氧化铁相转化过程对吸附Cu2+的影响
  • 2+与Fe(Ⅱ)的竞争吸附'>3.7.2 Cu2+与Fe(Ⅱ)的竞争吸附
  • 3.8 小结
  • 2+性能的探究'>第四章 水合氧化铁吸附Pb2+性能的探究
  • 2+的初步探究'>4.1 三种水合氧化铁吸附Pb2+的初步探究
  • 2+的影响'>4.1.1 pH值对吸附Pb2+的影响
  • 2+的影响'>4.1.2 水合氧化铁用量对吸附Pb2+的影响
  • 2+等温模型的确定'>4.2 水合氧化铁吸附Pb2+等温模型的确定
  • 2+的动力学研究'>4.3 水合氧化铁吸附Pb2+的动力学研究
  • 2+机理的探究'>4.4 水合氧化铁吸附Pb2+机理的探究
  • 2+吸附-解吸过程的探究'>4.5 水合氧化铁对Pb2+吸附-解吸过程的探究
  • 4.5.1 Fh亚微观结构对其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
  • 2+的能力'>4.5.2 三种水合氧化铁锁定Pb2+的能力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α-氧化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 应用化工 2019(11)
    • [2].“寒意”之中看中国氧化铁行业的外贸出口[J]. 中国涂料 2009(01)
    • [3].共抗金融风暴 共商行业发展——2009年氧化铁行业年会在北京召开[J]. 中国涂料 2009(07)
    • [4].氧化铁行业逐步走出困境市场明显回暖[J]. 中国涂料 2009(11)
    • [5].氧化铁行业要在挑战中抓住发展机遇[J]. 中国涂料 2008(08)
    • [6].纳米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19(06)
    • [7].羟基氧化铁/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除砷机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08)
    • [8].羟基氧化铁的制备影响及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12(19)
    • [9].中温氧化铁脱硫剂再生优化方案研究[J]. 现代化工 2011(10)
    • [10].粉煤灰/水合氧化铁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中磷(Ⅴ)[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1].增强氧化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J]. 中国涂料 2008(01)
    • [12].在转型、整合、创新中应对中国氧化铁行业发展的新问题[J]. 中国涂料 2013(11)
    • [13].花状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2014(08)
    • [14].浅析水合氧化铁的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11(08)
    • [15].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锐意进取 奋发有为——2009年上半年氧化铁行业经济形势分析[J]. 中国涂料 2009(07)
    • [16].金融危机“寒”了氧化铁行业[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8(23)
    • [17].武夷山土壤氧化铁及成因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17)
    • [18].新型片状氧化铁的合成以及在珠光颜料中的应用[J]. 闽江学院学报 2013(02)
    • [19].负载羟基氧化铁改性滤料对苯酚吸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0(06)
    • [20].铁还原氧化铁的产物是氧化亚铁还是四氧化三铁[J]. 化学教育 2011(11)
    • [21].氧化铁行业需强身健体求发展[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8(16)
    • [22].安全可控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设计[J]. 广东化工 2020(18)
    • [23].某镜铁矿制备云母氧化铁的试验研究[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5(03)
    • [24].羟基氧化铁和活性炭催化异丙醇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6)
    • [2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微型实验[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04)
    • [26].(羟基)氧化铁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半导体反应学说初论[J]. 化学通报 2013(03)
    • [27].介孔氧化铁的制备与表征[J]. 无机材料学报 2009(03)
    • [28].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氧化铁行业[J]. 中国涂料 2008(11)
    • [29].亚热带典型区域水稻土氧化铁高光谱反演——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1)
    • [30].原位生成羟基氧化铁凝聚吸附除磷影响因素研究[J]. 给水排水 2015(07)

    标签:;  ;  ;  ;  

    Cu2+和Pb2+在水合氧化铁/水界面的吸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