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银行大量出现,银行业形成了中资银行机构、外资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相互对峙的局面。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要在这样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能否抓住机遇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成功构建其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不仅是其生存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安全的问题。本文在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成就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构造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文章首先就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指出金融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四个方面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金融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是银行发展的持久推动力,是核心竞争力得以形成的积极因素。本文所讲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相关平台之上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新产品服务的开发能力。组织结构是决定企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优秀的人才、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都必须集中在一个组织之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组织结构是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保障。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就应具备先进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它的管理和运用直接维系着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人力资源包括商业银行员工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商业银行员工的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客户关系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希伯德(Seybold)在《客户革命》一书中提出了客户经济时代到来的观点,并阐述了客户经济的三大原则——客户主宰原则、关注客户关系原则、重视客户经验原则,客户经济正在渗透到市场经济的每一个角落。银行的价值是通过客户的购买和消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客户已经改变了被动地接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的角色定位,而是作为银行价值创造活动的参与者,加入到银行创值活动中来。其次,对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中国工商银行是最大的商业银行,其在存款、融资、结算、清算、代理、银行卡等核心产品中均体现出人民币业务的核心优势,并且多项业务保持着国内最大的市场份额。这种优势的形成不仅与其多年来专业化经营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其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最多这一因素密切相关。但这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金融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优势也必将渐渐消失。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正在由以人民币业务优势为特征的核心竞争力向以电子银行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转变,加上国际金融帝国的战略目标,这些都可能使工行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具竞争力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多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专业化经营中,形成了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培养了一批项目咨询、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据统计,该行拥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注册会计师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成为中国建设银行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其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先进的本币清算系统,本币清算的核心竞争力使该行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创新产品,确保了该行在代理、清算、国内结算业务等方面保持了领先优势。中国银行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中国银行是我国最大的外币存贷款行,率先经营外币贷款、外币转贷款、国际银团贷款业务。由于较早在境外开展业务,公司也能率先绕开金融混业经营的限制,以香港为基地成立了多家经营非银行业务的子公司,形成了全方位的金融混业平台,境外资产比重接近1/4,与建设银行等银行相比,中国银行更具有国际银行和全能银行的色彩。目前,中国银行业务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历史悠久、国际化程度最高。中国银行在外汇业务方面的优势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中国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经营最为困难的一家。长期以来,中国农业银行以农业和农民为服务对象,而农业恰恰是国民经济中相对薄弱的部门,农民又是收入水平最低的人群,因此中国农业银行的盈利空间狭小。与另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中国农业银行在过去的专业化经营中并未形成自己的优势业务,更谈不上核心竞争力。再次,通过与国际大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比较,认识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并分析国际大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同西方商业银行相比,虽然国有商业银行一定的本土优势,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具有许多不足之处,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产品和业务的开发相对缓慢。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尽合理,机构网点过多,内部层级较多。在人力资源方面,体制的缘由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与整合的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的主体,所以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四大行更是起步较晚,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四大行才意识到客户管理的重要性。由于起步晚,服务工具和客户数据的管理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虽然四大商业银行具有本土的天然优势,但是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少走弯路,尽快在经营管理水平上赶上他们,以便更好的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最后,从提高技术开发与业务创新能力、完善组织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增强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四个方面论证了构建国有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关键、核心、灵魂和保障。这四个方面的构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单方面的突进并不足以达到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是多元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持续不断整合,各方面协调共进,才能提升国有银行核心竞争力。由于经营环境千变万化,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变化,不断发展核心竞争力。经营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客户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反映了银行所处的技术环境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对银行的经营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观上必须高度警惕,做好核心竞争力的维护与提升工作。为此,国有商业银行要做到首先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发展,对其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入和创新。其次,安排专职经理全面负责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特别是要防止其在业务经营中流失。最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开发与运用为中心议题进行定期评估,以在行业发展的相对稳定时期保持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均衡性,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巩固。总之,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只有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动态看待竞争对手,积极努力做好核心竞争力的维护和提高,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长期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