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电针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r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 Artery,CSA)是以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主,退变的组织和结构对颈部脊髓、神经、血管和软组织构成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而出现眩晕、耳鸣、呕吐、头痛、视力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据统计,我国目前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7.3%,其中椎动脉型占20~30%,且不断上升,发病年龄也不断提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代医学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①应用血管扩张剂药物,如尼莫地平、西淇汀、西比灵、赛莱乐等,有一定的疗效,但易反复;②手术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椎动脉型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我们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位在颈,反映在脑,大脑血虚不荣为其致病本质,故“眩晕”的发生与脑髓不足的关系密切,正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又如《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目为之眩。”而脑髓又与督脉关系密切,正如张锡纯所说:“督脉者又脑髓神经之所也。”我们知道,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其所属穴位主治适应症广泛,尤其是在防治神经精神疾病方面。督脉“向后行于脊里,上行至顶后从风府进入脑内,上循巅顶”,可见督脉入络于脑,下贯脊柱,与脑、髓直接相关,具有补益脑髓,醒脑开窍,熄风止眩,安神定志的作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取督脉经穴治疗本病,创新了针灸治疗该病的配穴处方。针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已有多年历史,电针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其疗效可靠,具有疗效高、整体调节及不易复发的优势。关于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报道尚不多见,为完善个体化诊疗体系,发扬中医“辨证施保”提高生存质量的应用体系,为了进一步科学评价运用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本课题从电针督脉经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脑血流影响为切入点,研究针刺治疗本病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本课题是在导师庄礼兴教授的指导下,在既往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电针督脉经穴的临床经验,对穴位进行筛选,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达到优化用穴的目的,并拟用血浆ET、PGI2(6-keto-PGF1a)的含量,观察电针督脉经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响,借以阐明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理,科学验证“针灸通过整体调节,以神经-体液的途径,最终达到调节血管运动,改善动脉供血而治疗本病”的假设。本课题研究依据统一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纳入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其中电针督脉经穴治疗组为50例,对照组电针颈4~6夹脊穴46例。两组病例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别。电针督脉经穴的穴位是印堂、神庭、上星、百会、脑户、风府,配天柱双,其他配穴为:气血亏虚:足三里;肝肾不足:三阴交;痰湿阻络:丰隆;气滞血瘀:血海。选用28号1.0寸毫针,针刺上述穴位,得气(以局部有麻、胀感为度)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分钟,后接电针机,采用G6805-1治疗仪(中国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用疏密波(频率为2~4Hz/50~100Hz),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二周为一个疗程,休息3天后继续第二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在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浆ET、6-keto-PGF1a含量。对照组是电针颈4~6夹脊穴、天柱双,其他配穴同上。选用28号1.0寸毫针,针刺上述穴位,得气(以局部有麻、胀感为度)后以接电针机,采用G6805-1治疗仪(中国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用疏密波(频率为2~4Hz/50~100Hz),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二周为一个疗程,休息3天后继续第二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在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浆ET、6-keto-PGF1a含量。各项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疗效标准并予以量化,评判各患者疗效,其中电针督脉经穴治疗组50例中临床治愈15例,显效25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电针颈4~6夹脊穴对照组46例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13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4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发现,治疗组疗效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差别无意义,但对气血亏虚型疗效较好,肝肾不足型次之,气滞血瘀型再次之,痰湿阻络型最差。治疗组疗效与病程呈负相关,其中病程越短,疗效越显著。2、血浆ET、6-keto-PGF1a检测结果:治疗组血浆ET由治疗前84.45±18.89(ng/L)显著下降到治疗后的57.81±14.36(ng/L),血浆6-keto-PGF1a由治疗前105.88±54.35(Pg/ml)显著增加到治疗后的246.36±41.28(Pg/ml),治疗前后血浆ET、6-keto-PGF1a含量变化有显著差异,以治疗组作用明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 一、概述
  • 二、流行病学
  •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 五、疗效观察
  • 六、临床治疗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 一、概述
  • 二、病因病机
  • 三、辨证论治
  • 第三节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 一、有关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 二、有关实验方面的研究
  • 三、有关督脉论治的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第二节 临床研究与实验方法
  • 一、临床分组情况
  • 二、病例资料分析
  • 三、观察指标
  • 四、疗效评定标准
  • 五、治疗方法
  • 六、统计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一、临床疗效分析
  • 二、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一、从督脉论治的意义
  • 二、穴位的选择
  • 三、临床疗效
  • 四、电针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理探讨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电针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