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大难题,如何避免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何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成为国家、社会乃至每个学习法律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犯罪这一特殊现象的发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亦是如此。因此,当我们致力于研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时,结合青少年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相信会对更好地找出对策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诞生于美国20世纪中期的标签理论就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跟其所处环境中他人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标签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曾有过违反社会公德或者法律的“越轨”行为,当某个人的“越轨”行为被发现并被周围社会中有一定“意义”的他人贴上了一种类似耻辱性质的“标签”,那么一个人就很可能在这样“标签”的作用下逐渐沉沦,从一个初级越轨者走上“越轨的生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会被贴上“标签”,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本人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的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结合标签理论,具体到我国的情形,为何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犯罪的手段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况,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社会公众或司法部门对于某些青少年的不公正对待,给其贴上了“犯罪者”的标签,使其在有意或无意中,成为了正常社会大家庭中的局外人。对于此类相当于耻辱印记的标签,往往带来的是更大的隐患。如何去合理的、正当的去引导那些曾经有过违反犯罪经历的青少年走出被歧视、被人误解的误区,才是生活和司法部门应该去思考的问题。而那些本身并没有违法、犯罪经历的青少年,却只是由于其父母或家族中曾有过违法犯罪者,因而也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的群体,更值得我们去关注,而且这一部分群体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占相当的一部分。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公正眼光看待,被贴上“犯罪者家属”这样的标签,本身就是对其青少年的一种不公平,若引导不善,青少年自暴自弃,最终走上和其家人或亲属同样的犯罪道路,不仅仅是其个体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因此,我们在关注曾有违法犯罪经历的青少年的同时,更不能忽视更广大无辜被贴上犯罪标签的青少年,积极引导不同群体的青少年健康成长,远离犯罪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在以标签理论为视角的研究过程中认为,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了目标与手段的之间的冲突;家庭、学校中的不公正对待;自身角色定位的模糊;亚文化群体的侵扰;法制观念的淡薄等。在笔者看来,这几个原因较全面的涵盖了贴标签行为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并且在逻辑和发展趋势上呈现一定的发展和顺承关系。由于青少年被贴上了标签,难以避免地会遭到来自社会和其他群体的不公正待遇,那么对于畅想着美好人生的青少年来说,原先美好的人生规划很可能难以继续发展下去,而由于当前学校和家庭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这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身边群体的边缘化,加之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认知能力的不完善,很容易造成自我的迷失,不知道自身的角色该如何去定位,此时亚文化群体便有机可乘,而这些青少年在难以被主流文化接受的前提下,就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结合这些青少年犯罪原因,对症下药。从总体上说,应该坚持贯彻两个原则,即:尽量避免给青少年贴标签,并给予标签青少年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在坚持总体原则的前提下,建议对我国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建议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公开审判制度,构建未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并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响应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构建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加强法制的宣传和建设,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加大对标签青少年回归社会的关注力度,增强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的教育,预防犯罪亚文化感染,增强媒体自律意识,全方位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年总目录[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06)
- [2].《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06)
- [3].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对我国低龄青少年犯罪问题适用的合理性之讨论[J]. 法制与社会 2020(03)
- [4].《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0(01)
- [5].《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0(02)
- [6].《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0(03)
- [7].如何克服重“调”轻“研”[J]. 秘书工作 2020(09)
- [8].《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06)
- [9].《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01)
- [10].《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02)
- [11].《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03)
- [12].《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04)
- [13].《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05)
- [14].南疆青少年犯罪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4)
- [15].《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06)
- [16].《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01)
- [17].《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02)
- [18].《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03)
- [19].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法律控制研究[J]. 法制博览 2016(34)
- [20].《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01)
- [21].从碎片化到一体化:社会工作参与青少年犯罪问题治理的体系建设[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06)
- [22].《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总目录[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06)
- [23].基于社会质量理论分析视角下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02)
- [24].《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03)
- [25].《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04)
- [26].《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05)
- [27].青少年犯罪问题探析[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05)
- [28].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法律控制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4(33)
- [29].社会转型期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J]. 智富时代 2016(12)
- [30].家庭功能失衡背景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为视角[J].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