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塔东南坳陷石油地质研究及远景目标评价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刘宏
导师: 施泽进
关键词: 塔东南坳陷,山前冲断带,含油气系统,山前断陷沉积,生储盖组合
文献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塔东南坳陷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最低的一个坳陷。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塔里木盆地边缘发现了大量的油气田。其中部分油气田的区域地质背景与塔东南坳陷十分相近,因此,塔东南坳陷便成了勘探家们日益关心的新区之一。 本论文借鉴石油地质与油气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物探、钻井、地面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来解决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问题,从而达到对塔东南坳陷进行系统研究和整体评价的目的。 尽管塔东南坳陷勘探程度极低,但已完成的重、磁、电、震、实测地质剖面、采集标本、有限的钻井资料等己具备了对塔东南坳陷做一个整体性研究、评价的条件。本论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外与塔东南坳陷有关的公开和未公开的研究报告、文献、基础数据的前提下,重新处理了部分地球物理资料,并开展了古生界、中生界地层露头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剖面绘制,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开展了认真的工作,编绘了相应图件和有关文字报告。 本论文先从区域性的重力、磁力资料入手,对塔东南坳陷的基底结构、断裂分布、区域构造有了概略了解;然后,结合电法大剖面、区域地震剖面和地质露头剖面对该坳陷的地层特征、盆山关系、构造格局与演化特征、断裂特征、地质结构及构造样式等做了更为详尽、全面的研究、分析;最后,结合钻井、地面露头和前人的地球化学资料,详细研究了塔东南坳陷的生、储、盖组合和成烃条件,划分了两个含油气系统,为在该地区寻找大中型油气藏提供了新的勘探思路和石油地质依据。 本论文首次系统地对塔东南坳陷及周边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了塔东南坳陷地球物理和石油地质特征,并初步形成如下主要创新点: (1)对塔东南坳陷及塔南隆起进行了地震统层,建立了适合区内的基本地层格架。对坳陷内地层及构造层划分赋予了新认识,证实了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在坳陷中的存在。 (2)理顺了塔东南地区的断裂系统,认识到喜山期阿尔金的左旋走滑导致了塔东南坳陷特有的构造特征,提出了塔东南坳陷是一个多期、多种类型的再生复合和迭合型前陆—拉分盆地。 (3)认识到塔东南地区的构造带多发育在隆凹接触的边缘带上,塔东南坳陷构造样式以压扭构造组合为主,圈闭多与断裂有关,断裂发育带就是局部构造发育的有利区带,并划分了八个构造区带。 (4)通过对塔东南坳陷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划分出两个含油气系统,即“民丰凹陷石炭系、侏罗系叠置生油含油气系统”和“若羌凹陷侏罗系生油含油气系统”。同时指出了塔东南坳陷油气勘探有利区。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1章 区域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特征
1.1 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
1.2 寒武—奥陶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展阶段
1.3 中晚奥陶世弧后裂谷盆地发展阶段
1.4 志留—泥盆纪塔东南地区全面隆升遭受剥蚀
1.5 石炭纪塔东南裂谷和被动陆缘复合盆地发展阶段
1.6 二叠纪边缘坳陷和弧后盆地的复合发展阶段
1.7 晚二叠世—三叠纪塔东南全面隆升期
1.8 侏罗纪塔东南断陷盆地发展期
1.9 白垩纪塔东南局部坳陷发育期
1.10 新生代塔东南前陆—拉分盆地发展期
第2章 塔东南坳陷地球物理特征
2.1 物性参数特征
2.2 重力异常特征及深部地质结构
2.3 磁力异常特征及深部地质结构
2.4 电测深剖面特征特征
第3章 塔东南坳陷地层系统
3.1 区域概况
3.2 塔东南坳陷地震地质统层
3.3 塔东南坳陷地层分布特征
3.4 火山岩及岩浆作用
第4章 塔东南坳陷地质结构特征
4.1 区域结构大剖面分析
4.2 塔东南坳陷地质结构特征
4.3 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第5章 塔东南断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5.1 塔东南坳陷的断裂特征
5.2 塔东南地区的主要断裂特征
5.3 塔东南地区的断裂系统
5.4 阿尔金走滑断裂系
5.5 塔东南地区走滑构造体系分析
第6章 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
6.1 构造样式及圈闭类型分析
6.2 圈闭类型
6.3 构造带及局部构造
6.4 构造活动与油气聚集
第7章 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7.1 烃源岩
7.2 储集层分析
7.3 盖层条件分析
7.4 储盖组合分析
7.5 圈闭条件分析
7.6 运保条件分析
7.7 成藏模式预测
第8章 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分析
8.1 含油气系统
8.2 油气资源预测
8.3 勘探方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2006-11-01
参考文献
- [1].乌里格凹陷沉积盆地分析及含油气系统特征[D]. 陈亚青.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 [2].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源及含油气系统分析[D]. 张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 [3].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含油气系统[D]. 陈孔全.中国地质大学2006
- [4].复式含油气系统解析[D]. 罗开平.成都理工大学2005
- [5].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及岩性油藏预测[D]. 孙万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6].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 于建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7].基于GIS与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D]. 刘世翔.吉林大学2008
- [8].松辽盆地保乾三角洲层序地层学及含油气系统研究[D]. 王立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 [9].查干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框架中的含油气系统研究[D]. 郭彦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 [10].东营北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研究[D]. 郭汝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
相关论文
- [1].塔里木盆地三大控油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D]. 李坤.成都理工大学2009
- [2].塔里木盆地东部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D]. 吴国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
- [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D]. 陈新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盆山耦合与油气聚集[D]. 李小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车镇凹陷层序地层与石油地质研究[D]. 张本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6].塔东北孔雀河地区古生界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D]. 赵德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7].塔里木盆地东部沉积及成藏特征研究[D]. 魏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8].塔中古隆起多旋回构造演化与油气多期动态成藏[D]. 张克银.成都理工大学2006
- [9].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成藏机理研究[D]. 李梅.西南石油大学2006
- [10].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D]. 王国林.西南石油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