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的研究

论文摘要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非常好的金融创新产品,虽然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遭到了专家、学者、乃至普通大众的质疑,但是在金融危机渐渐远去,投资者回归理性之时其又被公众所关注。在2009年之初,中国人民银行协同监管部门发布了有关重新开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公告,2011年8月,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第三轮资产证券化的浪潮即将涌动。据悉,此轮资产证券化将获得500亿元的融资额度,其中定向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届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在积极研究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实施方案。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在新一轮资产证券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设计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资产证券化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在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的对比,得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总体上存在着规模问题、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其次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实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扩大、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和丰富的国内外证券化案例为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该项目的实施能够缓解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的压力,也有助于新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然后本文分析了美国、德国、西班牙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处理模式,重点研究了我国浙元2008-1期中中小企业贷款产品,通过内部收益率法对该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模式进行了设计,介绍了基础资产、SPV、信用增级三个重要模块,接下来本文对该模式设计中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进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业务存在着银企之间缺乏互动性、SPV未能实现真实销售、信用增级市场发展滞后以及监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最后本文针对第五部分中提到的障碍,提出了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剔除在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除此之外,也对该模式下产品定价这一重点模块进行了阐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我国首期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期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产品浙元2008-1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现金流贴现的方法计算了该项目下三种档期产品的收益率,比较了其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国债最高收益率,得出了2008-1期产品的收益率远远大于这两种金融产品。由此本文认为投资于浙元2008-1期产品是有利可图的,并且认为如果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这一产品,将会是银企互惠、于投资者有利的一件事。其次,本文创新点在于对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模型进行了完善。本文认为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应该考虑两种情况:当中小企业的贷款是用于实物资产的建设时应该用约化模型法、现金流贴现法来定价,当中小企业的贷款适用于无形资产的开发时应该用期权估值法来进行定价。本文对于期权估值法进行了修正,将中小企业贷款分为两部分:初始投资和每年投入的费用,从而在计算证券价值时考虑了后期初始投资和后续投入的现金流的现值问题。在我国第三轮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启之期,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遭遇瓶颈之时,在我国银行业面临新的监管环境之际,适时推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业务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而资产证券化业务本身在我国刚刚兴起就遭遇了金融危机,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其实践发展还缺乏技术上和金融生态环境上的支持。本文尚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本文研究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有志之士对该项目进行关注,对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1.2.1 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
  • 1.2.2 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理论研究
  • 1.2.3 本文对相关理论的评价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2 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2.1 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2.1.1 资产证券化总体的发展
  • 2.1.2 国外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实践发展
  • 2.2 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2.2.1 资产证券化总体的发展
  • 2.2.2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实践发展
  • 3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3.1 可行性方面的分析
  • 3.1.1 日益增多的中小企业贷款是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坚实基础
  • 3.1.2 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是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强力支撑
  • 3.1.3 丰富的国内外证券化案例是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有利借鉴
  • 3.2 必要性方面的分析
  • 3.2.1 目前我国亟待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 3.2.2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更加需要稳健经营
  • 4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模式设计
  • 4.1 国外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处理模式
  • 4.1.1 美国
  • 4.1.2 德国
  • 4.1.3 西班牙
  • 4.2 我国浙元2008-1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
  • 4.2.1 交易结构图
  • 4.2.2 基础资产的选择
  • 4.2.3 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
  • 4.2.4 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
  • 4.3 本文对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的设计
  • 4.3.1 证券化模式的基本流程图
  • 4.3.2 重要模块分析
  • 5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实施可能存在的障碍
  • 5.1 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互动性
  • 5.2 SPV组织形式匮乏,并且未能实现真实销售
  • 5.2.1 我国SPV均采用SPT的形式
  • 5.2.2 扩大SPV的组织形式存在困难
  • 5.2.3 资产证券化过程未能实现真实销售
  • 5.3 信用增级市场发展滞后
  • 5.3.1 信用增级过多依赖于内部增级
  • 5.3.2 信用增级市场缺乏规范性
  • 5.3.3 信用增级市场缺乏专业性
  • 5.4 事前监管过于严格,事后监管缺失
  • 5.4.1 事前监管过于严格
  • 5.4.2 监管法律体系太弱小
  • 5.4.3 事后监管缺失
  • 6 消除障碍的建议
  • 6.1 银企要加强互动性
  • 6.1.1 商业银行要积极创新中小企业贷款产品
  • 6.1.2 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贷款评估体系
  • 6.1.3 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改革
  • 6.2 丰富SPV的组织形式,实现真实销售
  • 6.2.1 采取信托型和公司型相结合的设立方式
  • 6.2.2 灵活选择分公司和空壳公司的组织结构
  • 6.2.3 修改相关法律文件以消除制度性障碍
  • 6.3 完善相关的信用增级市场
  • 6.3.1 规范抵押市场和担保市场的发展
  • 6.3.2 内外部信用增级灵活结合,大胆创新增信产品
  • 6.3.3 增强信用增级机构的专业性
  • 6.4 完善监管环境
  • 6.4.1 适当降低准入门槛
  • 6.4.2 加强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事后监管
  • 6.5 完善定价模型
  • 6.5.1 贷款用于实物资产的建设
  • 6.5.2 贷款用于无形资产的开发
  • 6.6 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