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平行志愿改革属于错综复杂的高考制度中一个细小但重要的制度变化。本文回顾了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近30年间改革变迁的特征,围绕2008年上海市出台考前填报平行志愿方案这一具体的研究个案,在对比湖南、江苏、浙江的平行志愿改革和其他地区的改革实践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高考制度改革的结构环境与决策过程两个不同层次上的动力机制。受制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制约,高考改革目前的瓶颈不是统一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而是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在以扩大地方自主权和高校自主权为核心特征的高等教育改革大趋势下,志愿填报方式改革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成为近期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平行志愿改革为基础教育规模较大、高等教育资源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的省份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供了条件。但上海平行志愿改革推动力不是社会结构性的,而主要取决于高考改革决策的政策网络特性和学习过程。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三者之间形成的政策共同体是解释高考改革领域制度变迁最直接的推动因素。其他公私部门、社会舆论在不同的议题事项上对决策过程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上海平行志愿改革与制度变迁也是较为典型的主动学习的结果,学习对象的选择和学习对象的特征部分决定了改革的具体“时机”。而“创新”意识的存在决定了与众不同的“考前填报平行志愿”方案最终成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高考社会化的构想——从诊断考试入手改革高考[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2].对高考文化建设紧迫性的思考[J]. 教育革新 2013(04)
- [3].新高考改革分省命题之测量学挑战与对策[J]. 中国考试 2020(01)
- [4].北京市中高考改革舆情研究——基于教育满意度舆情调查及网络舆情数据的分析[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0(01)
- [5].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的招生培养策略[J]. 教师教育论坛 2019(07)
- [6].新高考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媒介话语权分配研究——基于主流媒体对F省报道的分析[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7].再论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侧重谈对高考改革的历史借鉴[J]. 江苏高教 2020(01)
- [8].新高考改革打出“组合拳”[J]. 中国民族教育 2020(02)
- [9].新高考改革下普高代收费政策的思考及建议——以瑞安市普高代收费现状为例[J]. 教育财会研究 2019(06)
- [10].新高考改革下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1)
- [11].新工科建设视域下的新高考改革之思[J]. 高等农业教育 2019(06)
- [12].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34)
- [13].唯物史观下新高考改革:动因、挑战、策略[J]. 统计与管理 2020(01)
- [14].近五年我国新高考改革研究述评——基于中国知网的统计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20(03)
- [15].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大学(研究版) 2019(11)
- [16].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学变革的现状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J]. 内江科技 2020(04)
- [17].浅谈“3+1+2”新高考改革的策略选择[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7)
- [18].高考改革“保障机制”保障了什么[J]. 理论与当代 2020(04)
- [19].高考改革环境下新教培机构的发展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20(16)
- [20].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9)
- [21].高考综合改革评估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考试 2020(05)
- [22].新高考改革中的教师情绪:基于情绪地理学的叙事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 2020(04)
- [2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新高考改革的突破[J]. 知识经济 2020(04)
- [24].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探析[J]. 教育导刊 2020(05)
- [25].从单一考试到综合评价:韩国高考改革历程及启示[J]. 中国考试 2020(06)
- [26].新高考改革实施中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7].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初衷与实践挑战:由高校人才培养视角反观[J]. 复旦教育论坛 2020(02)
- [28].陕西省新高考改革的社会认同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2)
- [29].新高考改革的功能性创新与制度性缺陷[J]. 教育与考试 2020(02)
- [30].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