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弗罗斯河上的磨房》和《觉醒》中女性悲剧的比较研究

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弗罗斯河上的磨房》和《觉醒》中女性悲剧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弗罗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是英美文学史上经典的女性文学作品。作为十九世纪的女性作家,乔治·爱略特和凯特·肖邦探索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大胆地说出了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内心渴望。她们笔下的两位主人公,麦吉和爱德娜,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麦吉和爱德娜都意识到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并试图改变女性的传统生活,但同时她们又被禁锢于家庭之中而无能为力。受制于她们的性别角色以及内化的父权思想,麦吉和爱德娜难于找到一个满意的方法去解决自身追求和自我牺牲之间的冲突。她们的死亡结局揭示了资本主义父权社会中的女性悲剧。国内外的批评家都曾从不同方面对两部作品做过解读,然而,据本文作者收集的资料显示,目前仍未有对两部小说的比较研究。抓住两位女主人公在资本主义父权社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命运相似性,本文旨在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比较二人的觉醒经历并探索她们悲剧命运背后的种种原因。首先,本文将从两位女主人公的觉醒、觉醒受挫、悲剧死亡三方面对她们的觉醒经历进行比较,从而来揭示具有觉醒意识的女性在资本主义父权社会中的命运悲剧性。其次,通过分析家庭中难于取胜的权力之争、性别分工以及集体压迫性,本文揭示了资本主义父权制在麦吉和爱德娜悲剧命运中的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的觉醒经历,分析她们的悲剧命运的起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注定将于悲剧告终因为她们觉醒的自我显然不容于资本主义父权社会。运用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对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进行比较研究为两部小说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另外,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指出了资本主义父权社会的女性受压迫的普遍性。如果女性想要得到和男性平等的权力,她们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反抗不合理的父权制权力体系,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社会变革。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English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2 Main Objectiv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Review of The Millf on the Floss
  • 2.1.1 International Studies
  • 2.1.2 Domestic Studies
  • 2.2 Review of The Awakening
  • 2.2.1 International Studies
  • 2.2.2 Domestic Studies
  • 2.3 A Comment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 3.1 Socialist Feminism
  • 3.1.1 Power Relationships in the Family
  • 3.1.2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 3.1.3 Collectivity of Oppression
  • 3.2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y
  • Chapter Four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 4.1 Introduction
  • 4.2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Heroines' Awakening Experiences
  • 4.2.1 The Two Heroines' Awakening and Rebellion
  • 4.2.2 Obstacles in Their Awakening and Rebellion
  • 4.2.3 Their Tragic Death
  • 4.3 The Causes of Female Tragedies in the Two Novels
  • 4.3.1 Hard-to-win Power Struggles in the Family
  • 4.3.2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 4.3.3 Collective Oppression of Wome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in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Bibliography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5(01)
    • [2].中东女性主义的特点:以埃及、伊朗为例[J]. 英才高职论坛 2008(03)
    • [3].东亚关系网络中的日本女性主义[J]. 第欧根尼 2019(02)
    • [4].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J]. 书屋 2020(09)
    • [5].漫威电影里的女超人——浅析《惊奇队长》反映的女性主义[J]. 戏剧之家 2019(28)
    • [6].女性主义视阈下中国女性形象的变化[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02)
    • [7].艺术的女性主义哲学[J]. 当代美术家 2017(02)
    • [8].叙事电影的性别话语权嬗变——从《后窗》到《猎杀本·拉登》[J]. 电视指南 2017(13)
    • [9].女性主义关照下吕克·贝松影片中女性形象探析[J]. 电视指南 2017(16)
    • [10].女性主义视角下《人民的名义》中的“蜗婚”现象评析[J]. 电视指南 2017(16)
    • [11].基于女性主义对当代热播剧中女性形象的思考——以《人民的名义》为例[J]. 电视指南 2017(19)
    • [12].《纽约纽约》:氤氲在浮华欲望下,远方亦是苟且[J]. 电视指南 2017(19)
    • [13].女性主义领导力:中国语境下的理论与实践[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01)
    • [14].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03)
    • [15].中西女性主义的差异与融合[J]. 改革与开放 2017(06)
    • [16].女性主义哲学:现实与未来[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7)
    • [17].女性主义认同:理论、研究与实践[J]. 心理学探新 2016(05)
    • [18].女性主义或移步换景[J]. 伊犁河 2018(04)
    • [19].关于《天黑前的夏天》女性主义的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9(20)
    • [20].校园青春片女性主义表达——以《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J]. 文教资料 2016(36)
    • [21].婚姻用词的性别偏向与女性主义——以“嫁给”一词为例[J]. 文教资料 2016(33)
    • [22].论女性主义在美国历史上的发展[J]. 学园 2018(11)
    • [23].印度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以《摔跤吧爸爸》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8(20)
    • [24].透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女性主义[J]. 青年文学家 2018(26)
    • [25].《红楼梦》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与消解[J]. 北方文学 2016(20)
    • [26].浅析时尚影像中的女性主义自我表现意识[J]. 明日风尚 2016(20)
    • [27].论越南历史上的女性主义[J]. 长江丛刊 2016(35)
    • [28].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干枯的女巫》[J]. 北方文学 2016(23)
    • [29].“走偏”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 青年文学家 2017(02)
    • [30].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多角度赏析[J]. 明日风尚 2016(24)

    标签:;  ;  ;  ;  

    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弗罗斯河上的磨房》和《觉醒》中女性悲剧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