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不同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论文题目: 不同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岩土工程

作者: 龚慈

导师: 徐日庆

关键词: 土压力,准主动状态,墙体位移模式,刚性挡土墙,摩擦角,渐进破坏机理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是一个古老的课题,经典的库仑(Coulomb)土压力理论和朗肯(Rankine)土压力理论,因其计算简单和力学概念明确,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经典的库仑土压力理论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要求刚性挡土墙为均匀平移,这与正常工作条件下挡土结构的实际位移情况不符;二是严格意义上库仑土压力理论只能求得土压力合力,土压力直线分布只是一种假定,并且实测得到的土压力大多呈非线性分布;三是要求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求得该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如主动土压力,而对于墙体背离填土移动的情况,实测得到的土压力通常大于主动土压力。因此,有必要根据工程实际,提出考虑挡土墙位移模式和位移大小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刚性挡土墙上的土压力,这也是决定挡土结构设计合理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以不同位移模式背离填土移动的刚性挡土墙为研究对象,对挡土墙上土压力随墙体位移的变化进行研究。墙体位移模式包括三种基本位移模式:平移(T)、绕墙底转动(RB)、绕墙顶转动(RT),以及两种组合位移模式:绕墙底以下某点转动(RBT)、绕墙顶以上某点转动(RTT)。本文定义土体从静止状态到主动状态的中间过渡状态为“准主动状态”。通过对已有的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到挡土墙不同位移模式下墙体背离填土移动时,墙后填土的渐进破坏机理。不同位移模式下,随墙体位移增大,墙后土体塑性区的发展不相同,这使得填土抗剪强度的发挥和墙土接触面上摩擦力的发挥均不同,而这又将决定挡土墙上土压力的大小,因此,采用函数拟合填土内摩擦角和墙土接触面上摩擦角发挥与位移之间的关系,以此反映土压力随位移的发展。同时,根据不同位移模式下墙后填土渐进破坏的特点,对库仑土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不同的修正,并引入摩擦角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得到不同墙体位移模式下任意位移时挡土墙上水平土压力强度大小、分布,水平土压力合力大小及合力作用点。并将本文建议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土压力计算值与模型实测值进行比较,两者较符合。 采用考虑墙体位移模式和位移量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挡土墙实际工作条件下的位移情况,并且能计算任意墙体位移下挡土墙上的土压力,避免了采用库仑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得到土压力偏小而使设计安全度降低的缺点。因此,本文提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能使挡土墙设计更安全合理。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不同位移模式下的刚性挡墙土压力研究现状

1.2.1 试验及现场实测研究现状

1.2.2 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3 不同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士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T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墙土压力计算

2.1 引言

2.2 T模式下填土渐进破坏机理研究

2.2.1 土体渐进破坏机理

2.2.2 主动状态判定

2.3 T模式下土压力计算公式推导

2.3.1 公式推导思路

2.3.2 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

2.4 T模式下摩擦角发挥与位移的关系

2.4.1 考虑位移效应的摩擦角

2.4.2 初始摩擦角的取值

2.5 与库伦主动土压力理论的比较

2.6 算例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B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墙土压力计算

3.1 引言

3.2 RB模式下填土渐进破坏机理研究

3.2.1 土体渐进破坏机理

3.2.2 主动状态判定

3.3 RB模式下土压力计算公式推导

3.3.1 公式推导思路

3.3.2 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

3.4 RB模式下摩擦角的发挥与位移的关系

3.5 RB模式下水平土压力计算

3.6 算例分析

3.6.1 算例一

3.6.2 算例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T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墙土压力计算

4.1 引言

4.2 RT模式下填土渐进破坏机理研究

4.2.1 土体渐进破坏机理

4.2.2 主动状态判定

4.3 RT模式下土压力计算公式推导

4.3.1 公式推导思路

4.3.2 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

4.4 RT模式下摩擦角发挥与位移的关系

4.4.1 摩擦角与位移的关系公式

4.4.2 考虑土拱效应对摩擦角的影响

4.5 RT模式下水平土压力计算

4.6 算例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合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土压力理论分析

5.1 引言

5.2 组合位移模式下填土渐进破坏机理

5.3 组合位移模式下土压力计算

5.3.1 RBT位移模式下土压力计算

5.3.2 RTT位移模式下土压力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4-18

参考文献

  • [1].考虑土拱效应的平行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D]. 张志军.燕山大学2014
  • [2].改进的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D]. 孙本杰.安徽建筑大学2016
  • [3].基于模态分析的挡土墙土压力反演研究[D]. 马传生.重庆大学2012
  • [4].新型绿化挡土墙的受力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 汤洪霞.青岛理工大学2014
  • [5].不同变位模式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D]. 陈林.重庆大学2010
  • [6].考虑位移效应挡土墙土压力的有限元对比计算研究[D]. 王鉴.合肥工业大学2008
  • [7].低承载力地基条件下轻型挡土墙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D]. 凌玲.重庆交通大学2010
  • [8].扶壁式高挡土墙现场测试及土压力分析[D]. 郑鑫.西南交通大学2011
  • [9].置筋式挡土墙的理论分析及模型试验的设计[D]. 江屹东.山东大学2011
  • [10].扶壁式挡土墙结构的最优设计[D]. 焦峰.兰州理工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考虑位移效应挡土墙土压力的有限元对比计算研究[D]. 王鉴.合肥工业大学2008
  • [2].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土压力和坑周地表沉降的影响[D]. 王保建.同济大学2007
  • [3].刚性与柔性挡墙的土压力研究[D]. 蔡奇鹏.浙江大学2007
  • [4].基坑支护结构侧向土压力的研究[D]. 殷德顺.河海大学2005
  • [5].考虑土压力受变形影响的深基坑计算方法研究[D]. 赵建平.南京工业大学2005
  • [6].挡墙在不同变位模式下土压力的理论分析与有限元法[D]. 张吉全.宁夏大学2005
  • [7].基坑支护土压力和变形的试验研究[D]. 葛帆.武汉大学2005
  • [8].高速铁路刚性挡土墙土压力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D]. 赵勇.西南交通大学2006
  • [9].高速铁路刚性挡土墙土压力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 马斌.西南交通大学2006
  • [10].深基坑支护结构中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D]. 刘浜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

标签:;  ;  ;  ;  ;  ;  

不同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