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创造螺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ECI模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创造
知识创造螺旋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李瑾[1](2017)在《基于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在学科馆员及团队建设、学科服务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利用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相关理论指导其建设,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的提升。文章具体阐述了SECI知识创造螺旋在增加学科馆员工作技能和经验、健全和完善学科服务相关的体制机制、完善和优化学科服务平台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期刊2017年04期)
刘青,王改变[2](2013)在《基于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协作参考咨询体系构建——以日本协作参考咨询数据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知识创造螺旋来研究协作参考咨询,是通过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来产生新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文章从知识创造螺旋的基本理论出发,应用知识创造螺旋的模型和方法,结合日本协作参考咨询数据库在知识转化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有效知识转化的对策建议以构建我国协作参考咨询服务体系。(本文来源于《图书馆论坛》期刊2013年05期)
郭慧[3](2011)在《企业导师制过程中SECI知识创造螺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在逐渐取代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资源和企业竞争优势。一个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是构成该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知识创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导师制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培训方式,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导师制关系下的知识创造过程与一般团队略有不同,其知识主体主要有导师和学生,且导师是主要的知识发送方,学生是主要的知识吸收方;双方通常具有一定的知识重迭,其初始知识量具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首先研究了团队知识创造的SECI螺旋中,知识量和知识水平在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这“四化”过程中各自的变化规律和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其次,从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团队环境叁个方面研究了导师制过程中影响知识创造的因素,并对影响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四化”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类;然后,在对影响因素参数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知识量和知识水平的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Origin软件对导师制过程中的知识创造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本文通过模拟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导师和学生的知识比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最有利于知识的转移和创造,并且随着导师制项目的开展,知识创造的效率越来越高;②导师和学生的知识重迭率在0.4-0.6之间时,知识转移效果最明显;③导师和学生的知识表出率对知识量和知识水平都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知识水平的影响更大,并且导师的知识表出率较学生的知识表出率对知识创造的影响更大;④知识集成力对知识水平的影响作用是正向的,且其影响效果受知识表出效果的正向影响。最后,把研究结论结合到某企业开展导师制项目的实际工作中去,本文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导师制项目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1-03-01)
张熙悦,胡新平[4](2008)在《组织间知识网络结构与知识创造的螺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社会网络理论,按照网络集中度与网络成员竞争程度将组织间知识网络分为四种类型,以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对知识螺旋运动各阶段的成员参与意愿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为知识螺旋运动所创造的环境与条件,从而揭示出组织间知识网络结构与知识创造的螺旋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2008年04期)
张瑞玲[5](2005)在《从知识创造螺旋机理模型论知识挖掘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已成为关键的企业竞争的经济资源,知识挖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知识创造过程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从知识创造的螺旋机理出发,指出了知识挖掘技术在从内隐到外显的知识创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Lotus OA系统构架出发剖析了知识挖掘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05年10期)
陈亚非,王振维[6](2005)在《知识创造螺旋理论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Nonaka基于知识的这种分类提出了知识创造螺旋理论,深化了我们对于知识创造的认识,但这一理论忽视了知识转化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杨德群,杨朝军[7](2004)在《知识创造螺旋机理:认识论——本体论的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 ,知识创造过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知识创造过程有关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对知识创造过程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 ,最终建立了基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知识创造螺旋模型 (E- O- Sprial- ESCI(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04年11期)
陈亚非,王振维[8](2004)在《知识及知识创造螺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知识的概念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考察了Nonaka的知识创造螺旋,并提出了新的知识创造螺旋。1什么是知识1 1知识的定义:关于知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了不同的定义:(1)是行动相关的信息,至少部分(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04年11期)
知识创造螺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知识创造螺旋来研究协作参考咨询,是通过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来产生新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文章从知识创造螺旋的基本理论出发,应用知识创造螺旋的模型和方法,结合日本协作参考咨询数据库在知识转化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有效知识转化的对策建议以构建我国协作参考咨询服务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创造螺旋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青,李瑾.基于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J].图书馆.2017
[2].刘青,王改变.基于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协作参考咨询体系构建——以日本协作参考咨询数据库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3
[3].郭慧.企业导师制过程中SECI知识创造螺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4].张熙悦,胡新平.组织间知识网络结构与知识创造的螺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
[5].张瑞玲.从知识创造螺旋机理模型论知识挖掘技术[J].现代情报.2005
[6].陈亚非,王振维.知识创造螺旋理论评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5
[7].杨德群,杨朝军.知识创造螺旋机理:认识论——本体论的观点[J].情报科学.2004
[8].陈亚非,王振维.知识及知识创造螺旋[J].现代医药卫生.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