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市教研室,河北高碑店0740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33-01
摘要: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和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教学的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讲述教师语文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能力;语文基本功;影响
翻开语文教材,文学名著、哲学道理、学术论文、科技常识、历史资料、随笔小品、文体简介等等,范围涉及到古今中外,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文艺理论、文学史、创作方法、文体写作知识、语文教法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要想准确驾驭教材是很难的。教师的语文能力对学生影响很大,作为语文基本功来说,对学生的影响就更可观了。语文教学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那么教师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和影响学生呢?
一、听的能力
听,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辨别学生朗读的口齿是否清楚,语音是否正确,语调是否合适;学生的答问是否简明扼要,还是重复拖沓,或答非所问;学生在讨论中,共有哪些不同的意见,争论的焦点究竟是什么。善于听的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所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自己意外的独到见解,这就更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有利于因材施教。这一过程的良性循环,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执教不久的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往往是最欠缺的。他们站在讲台上,注意力差不多都集中在教案、板书、讲解、环节安排上,对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听不清、听不准,不会用学生回答中的得失修正教案,指导讲授,这一过程的恶性循环终将使授课效果大受影响。
听的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善于听别的老师讲课。为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少不了要在教学上相互观摩、研讨。但是,听课听什么,课后如何评议,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值得商榷;或应该引以为戒的东西,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出来的。听课,要求教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没有扎实的语、修、逻、文知识,没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然是不会听也听不好课的。不会听课,至少自己的教学水平停止不前,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力也必然大打折扣。
二、说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说话。因此,教师的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语言尤为重要。有些同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虽然他们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可教学效果彼此却相差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表达既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又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手段和榜样,教师自己能把每句话都说到点子上,教学才会有示范性和说服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借助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自如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描绘形象、再现场面、介绍情节、归结中心、概况写法等途径,发掘课文丰富的内容。语文还兼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这往往需要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表达力和熏陶感染手段来达到目的。不会说的教师任教,学生不一定全部不会说,但起码是失去了最宝贵、最充分的学说的机会。
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副好口才。我着重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谈谈课堂上教师的语文素养。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打动人心,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老辈人形容教师,是“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这不无道理。因此,必须从细节做起,以语言为起点,抓好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的说—教学语言,它都有哪些要求呢?教学语言不同于戏剧语言,但它同样要求吐字清晰,语调自然,有抑扬顿挫;要求音量适中,且能传的远,使全班学生都能听清。教学语言不同于相声语言,但它也要求生动有趣,能吸引人。教学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但它也要求条理分明,用词简洁,富有感染力、说服力、鼓动性。教师通过对课文的剖析和生动的描述,既能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又能作为口头表达的示范,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拾级而上。总之教学语言应以朴实、亲切、自然为宜,使学生非但不感到厌倦,而且爱听、爱学,从听中受到熏陶,得到教益。目前有些教师对自身的口头表达很不重视,或声音过低,语调平淡,使人昏昏欲睡;或高声喊叫,震耳欲聋,令人难以忍受;或语病百出,或废话连篇,或矫揉造作,或信口开河。凡此种种,给学生的影响是不好的,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了使自己“说”的好,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平时就要加强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因为“说”是以“思”为前提的,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思考问题,在任何场合下发言、谈话都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打腹稿,作构思的本领,即使不是出口成章,起码也要做到准确、鲜明,使人信服;切忌含糊其辞;或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三、读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精读有关专业的语音、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名著、文学史、文学理论、教育、心理、教学法;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总要反复阅读课文,仔细推敲,查阅有关的资料。此外还得浏览一般的社会科学书籍,自然科学读物和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自己对阅读和朗读有较好的素质。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语文教师不仅应当懂得朗读的意义以及正确朗读的方法,而且要有随时对学生朗读中的各种缺点加以指导的能力。无论是为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指名朗读,还是为加深课文理解的讲解性朗读,或是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欣赏性朗读,都要求教师本身有示范能力和指导能力。如果教师朗读的十分精彩,学生从带有感情的朗读中就已经受到了感染、教育和启发,讲授课文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写的能力
写的能力包括板书、批改、作文和各种书面练习。语文教师上课总得适当的利用板书,而且板书的水平往往能够反映出这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语文课的板书是教师把讲述重点、层次结构、内在联系、词语解释、写作特点等诉诸于学生视觉的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在写字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最生动、直接的示范。教师的字常常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的字写的好不好,往往是第一堂课后学生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板书首先要求字体正确,工整美观,其次要研究书写流利、适时、恰当,设计的灵活巧妙、布局合理。别小看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如果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就难免出纰漏。有的字写错或拼音标号有误。在黑板上列提纲写段落大意,如果不是仔细的字斟句酌,也往往会出现文理不通的现象。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能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自己认真练写字,必须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培养能力的需要,精心设计,整理书写,适时板演,切忌拿着粉笔在黑板上乱写。
写的能力还体现在教案的编写上,教案该怎末写,怎样才符合教学要求,能不能体现明确的教学目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提问、练习、作业的运用与时间的大体分配,还要写的简明扼要,语句通达,切实可行,有教学价值。批改作业当然更离不开写。怎末批,如何改能对学生有帮助,评语怎样才能中肯,一个没有写作实践经验的教师是难以胜任的。早在1961年,叶圣陶先生就曾撰文号召“教师下水”写文章,她说:“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人熟悉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教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