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下水石油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大危害,苯系化合物(BTEX)是石油烃污染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苯系物具有“三致效应”,己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致癌物质。微生物降解苯系化合物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处理方法。本实验以上海金山化工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为菌源,以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作为底物,在好氧条件下,经过驯化和筛选得到能降解苯系物的7种菌(TEX-1TEX-7)。通过16SrDNA序列测试,确认TEX-1为假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 sp.),TEX-2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TEX-3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TEX-4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TEX-5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TEX-6戈登氏菌属(Gordonia sp.) , TEX-7列契瓦尼而氏菌属(Lechevalieria sp.),并为这7种菌株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生长条件: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48h,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 r/min。降解甲苯,乙苯的的菌种适合弱碱性环境,pH=79时降解率均很高,降解二甲苯的菌种适合弱酸性或弱酸性环境,pH=4或10时降解率最高。针对苯系物极易挥发和溶解度小的特点,本实验采用添加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以达到苯系物增溶效果。研究表明吐温80含量为0.3%时,混合菌对甲苯的降解率最高达98%;吐温80含量为0.4%时,乙苯最高降解率达88%;吐温80含量为0.6%时,间对二甲苯的降解率最高达78.6%,吐温80含量为0.6%时,邻二甲苯的最高降解率达76%。实验表明,一定量的吐温80可以显著提高水相中苯系物的溶解度,增大酶与底物的接触几率,提高酶的反应速度,提高生物可利用率。但吐温80浓度高于一定值后,其与底物的竞争关系加剧,进而抑制微生物对底物的降解。研究表明这些混合菌对苯系物的降解率很高,对甲苯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9%,对乙苯的降解率达92%,对二甲苯的降解率维持在7083%之间。菌落在高浓度苯系物条件下也能存活。对降解产物的GC-MS分析发现,降解过程中产生了苯酚、环已醇、1.8-壬二烯-3-醇、长链烷烃、长链烯烃、乙酸等物质,表明降解过程中苯环被打破,碳链被微生物重新组合。此与苯系物的常规降解途径有所出入,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进而为苯系物污染的生物修复和治理提供基础理论资料。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空气中BTEX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研究 2019(06)
- [2].BTEX对动物发育的影响[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3].地下水中BTEX自然衰减的研究进展[J]. 广西轻工业 2008(05)
- [4].过硫酸盐氧化地下水中BTEX效果及水化学响应[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06)
- [5].佛山东部地下水BTEX分布特征与来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5(04)
- [6].反硝化条件下BTEX微生物降解研究[J]. 地下水 2011(03)
- [7].北京市BTEX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规律分析[J]. 环境科学 2011(12)
- [8].BTEX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9(08)
- [9].BTEX在地下环境中的自然衰减[J]. 环境科学 2009(09)
- [10].BTEX污染物的厌氧降解机制及微生物特性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Z1)
- [11].BTEX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J]. 生态学杂志 2008(04)
- [12].岩溶地下河入口洞穴固结土对BTEX吸附-解吸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11)
- [13].天津大气中BTEX的变化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9)
- [14].改性膨润土对地下水中BTEX的吸附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2)
- [15].BTEX pollution caused by motorcycles in the megacity of HoChiMinh[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02)
- [16].BTEX的环境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1(02)
- [17].BTEX污染环境的修复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9(02)
- [18].地下水位波动对燃油泄漏源区BTEX溶解影响的数值模拟[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9(01)
- [19].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BTEX污染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J]. 净水技术 2019(S1)
- [20].Levels,sources and health risks of carbonyls and BTEX in the ambient air of Beijing,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01)
- [21].南京北郊大气BTEX变化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估[J]. 环境科学 2017(02)
- [22].2012年夏季天津城区BTEX污染特征与臭氧潜势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5)
- [23].地下水中BTEX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05)
- [24].Remediation of BTEX-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by Air Sparging:A Simulation Study[J]. 地学前缘 2009(S1)
- [25].Anaerobic BTEX degradation in soil bioaugmented with mixed consortia under nitrate reducing condition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05)
- [26].采用优势菌降解BTEX和石油烃的性能[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7].BTEX在乙醇汽油和传统汽油污染地下水中的衰减行为对比[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6)
- [28].应用质量通量评估地下水中BTEX和乙醇的自然衰减[J]. 高校地质学报 2016(02)
- [29].被动采样法监测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BTEX污染现状[J]. 环境工程 2014(05)
- [30].过硫酸盐活化技术处理地下水中的BTEX及其动力学[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