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喷射电沉积论文-赵凯林

脉冲喷射电沉积论文-赵凯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喷射电沉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喷射电沉积,脉冲电流,纳米复合镀层,镀层质量

脉冲喷射电沉积论文文献综述

赵凯林[1](2018)在《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纳米复合镀层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第叁代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以其优异的磁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但是,钕铁硼材料的耐蚀性差制约着其应用领域的拓展。通常采用表面防护技术在磁体表面涂覆金属膜层来提高其使用性能。而在硬度、耐蚀性、耐磨性等方面,纳米复合镀层表现出比普通镀层更优异的性能。脉冲喷射电沉积是在喷射电沉积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工艺简单、沉积效率高、沉积层质量好等优点。本文在改进之后的实验平台上展开了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纳米复合镀层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所获镀层的性能,寻求性能更佳的镀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脉冲喷射电沉积的方法并设计了电沉积实验平台。常规电沉积在大电流密度下所得镀层存在麻点、烧焦等缺陷,故而采用脉冲喷射电沉积。利用更高的电流密度来改善镀层的各方面性能。为满足试验需求,自行设计了工装夹具、喷嘴系统、脉冲电源等关键部件,并更换了机床控制系统,方便了人机交互。(2)展开了直流喷射电沉积与脉冲喷射电沉积的对比试验研究。为了分析脉冲电流对镀层质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直流喷射电沉积与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了Ni-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SEM、XRD、显微硬度计等对不同纳米粒子浓度下所获镀层的表面形貌、晶粒尺寸、显微硬度等方面进行表征分析。相比直流喷射电沉积所获镀层,后者表现出更高的显微硬度以及更好的耐腐蚀性能,而适量Al_2O_3的加入可以优化镀层性能。(3)采用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了纯镍镀层和Ni-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改变电流密度,考察电流密度对镀层的表面形貌、结合强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检测设备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纯镍镀层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而复合镀层的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当电流密度适当时,Al_2O_3的加入增强了镀层的防护性能,所以复合镀层具有比纯镍镀层更强的结合强度及耐腐蚀性能。(4)分析烧结钕铁硼表面涂覆纳米复合镀层的防腐机理。钕铁硼磁体易遭侵蚀主要是因为直接接触到了腐蚀介质。在磁体表面涂覆镀层有效隔绝了钕铁硼表面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并且镀层性能越强,隔绝效果越好。脉冲电源的引入以及纳米粒子的加入均能提高镀层质量,从而获得防腐性能更佳的复合镀层。(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宋皓,谭俊,郑晓辉,张庆,王猛[2](2017)在《超声辅助换向脉冲喷射电沉积钴–碳化铬复合镀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辅助换向脉冲喷射电沉积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Co–Cr_3C_2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功率和超声间歇时间对Co–Cr_3C_2复合镀层的Cr_3C_2颗粒质量分数、微观形貌、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和耐磨性的影响。超声波的加载极大地改善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超声功率为36 W、超声间歇为8 s时,Co–Cr_3C_2复合镀层的表面粗糙度最低,均匀致密,鲜有孔隙,Cr_3C_2颗粒在镀层中的质量分数达到26.85%并均匀地分布在钴基质中,其显微硬度高达695 HV,摩擦因数仅为0.12。该复合镀层在800℃时仍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当热处理温度高于500℃时,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硬铬镀层。(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7年17期)

王猛,谭俊,宋皓,何好斌,兰龙[3](2016)在《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钴–碳化铬复合镀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包覆有50%(质量分数)Ni的C_(r3)C_2微米颗粒(粒径3~5μm)为第二相,以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Co–C_(r3)C_2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oSO_4·7H_2O 430 g/L,C_(r3)C_2 200 g/L,H_3BO_3 30 g/L,NaCl 5 g/L,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适量,pH=4,温度40°C,电压18 V,镀液流量2.4 L/min,喷头移动速率1.2 mm/s。研究了脉冲参数对复合镀层颗粒复合量、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性的影响,并探讨了颗粒复合量对镀层性能的影响。C_(r3)C_2颗粒的复合量越高,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就越高,耐磨性也越好,但表面粗糙度增大。最优脉冲参数为:占空比30%,脉冲周期200 ms。所得Co–C_(r3)C_2复合镀层的颗粒含量达11.98%,显微硬度为542.6 HV,摩擦因数为0.443。C_(r3)C_2颗粒在镀层中分布均匀,与基质金属结合牢固。(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6年13期)

王猛,谭俊,吴迪,兰龙[4](2016)在《换向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Co-Cr_3C_2复合镀层的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有效解决利用喷射电沉积在直流电流下制备的复合镀层存在的镀层表面粗糙,尤其当硬质颗粒尺寸达到微米级时,表面恶化程度尤为严重的问题。方法将换向脉冲电流取代直流电流应用于喷射电沉积,制备颗粒尺寸达到微米级的Co-Cr_3C_2复合镀层,通过分析复合镀层组织形貌、硬度和耐磨性等,探讨换向脉冲电参数对复合镀层颗粒复合量、镀层表面粗糙度以及镀层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在保持颗粒较高含量复合的同时提高镀层表面平整度,通过控制脉冲电参数,制备出复合微米级Cr_3C_2颗粒平整、颗粒质量分数为11%的Co-Cr_3C_2复合镀层。结论 Cr_3C_2颗粒的复合量越高,镀层性能越优异,但镀层表面也更加粗糙,换向脉冲电流的反向过程可发生共沉积的逆过程,利用脉冲电流不仅对复合镀层起到整平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颗粒在复合镀层中分散的均匀性,使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以及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易笃钢,沈理达,朱军,田宗军,刘志东[5](2015)在《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脉冲电源对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工艺和传统喷射电沉积工艺制备镍沉积层,利用TEM和XRD对比分析了占空比和频率对纳米晶镍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极化法研究了各沉积层在3.5%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以期为拓展纳米晶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脉冲摩擦电沉积的应用,使电沉积结晶过程更加均匀,晶粒得到极大细化,最小平均晶粒尺寸可达9.12 nm;在氯化钠溶液中,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具有更小的腐蚀电流密度和更宽的钝化区,制备的镍沉积层电化学腐蚀性能均优于传统喷射电沉积;占空比和频率对沉积层腐蚀性能的影响与其各自对晶粒大小的影响基本吻合,过小或过大的占空比及频率均会导致耐腐蚀性能的降低.(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15年03期)

马云,沈理达,田宗军,刘志东,朱军[6](2014)在《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制备纳米晶镍沉积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和直流喷射电沉积分别在石墨基底上制备了纳米晶镍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脉冲占空比和脉冲频率对镍镀层的表面形貌、晶粒的择优取向及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较直流喷射电沉积的沉积效果有较大提高,在喷嘴流量为200L/h,平均电流密度为80A/dm2,阴极转速为6r/min的条件下,脉冲占空比为50%,脉冲频率为2000Hz时可以获得表面较为平整光亮、组织致密的Ni沉积层。(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戴翠英,毛卫国,潘勇[7](2008)在《脉冲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镀层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硫酸盐体系中得到工艺稳定、光亮、硬度高的纳米晶镍镀层,进行了4因素(电流密度、喷速、脉冲频率和占空比)3水平正交试验.优选出制备微观结构镀层的最佳的工艺条件是:喷速1000 L/h,电流密度20.4 A/dm2,占空比40%,脉冲频率1000 Hz;制备硬度镀层的最佳的工艺条件是:电流密度15.3 A/dm2,占空比40%,喷速1400 L/h,脉冲频率1000 Hz.分析了各因素对镀层晶粒尺寸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对镀层质量影响较大,而选择合适的喷速使镀层具有优异的硬度和比较小的晶粒尺寸.(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王东生,黄因慧,田宗军,刘志东,朱军[8](2008)在《脉冲喷射电沉积纳米镍涂层的组织与耐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喷射电沉积方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纳米镍涂层,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对镍涂层表面形貌、微观组织结构及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并进行了耐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镍涂层表面比较平整、晶粒细小并且结合较致密,但晶粒间仍存在一定的孔隙;随着平均电流密度的增大,平均晶粒尺寸先变小再变大,当平均电流密度为39.8 A.dm-2时涂层最致密,平均晶粒尺寸最小(13.7 nm);纳米镍涂层试样的耐腐蚀性能有较大的提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腐蚀速率有所上升,这可能与腐蚀介质的渗入有很大关系。(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8年02期)

王东生,黄因慧,田宗军,刘志东,朱军[9](2008)在《脉冲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喷射电沉积方法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了纳米晶镍镀层,研究了占空比、频率、平均电流密度对镀层硬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表面形貌和晶粒尺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纳米晶镍镀层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平均电流密度39.8 A/dm2、频率1 000 Hz和占空比20%,此时镀层最致密,硬度最高(530.6 HV),纳米晶镍平均晶粒尺寸最小(13.7 nm)。(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08年01期)

江山,潘勇,唐甜,周益春[10](2007)在《用脉冲喷射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镍镀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喷射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晶镍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镀层的生长形貌和微观结构,并考察了脉冲电流密度对镀层微观结构如晶粒尺寸、织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内表面(基体一侧)具有比外表面(镀液一侧)更为精细的晶粒结构,说明随着厚度的增加,镀层中的晶粒逐渐粗化。随着电流密度从45A/dm2增加到180A/dm2,镀层中晶粒生长的择优取向由(111)织构逐渐转变为强(220)织构。当电流密度从45A/dm2增加到120A/dm2时,镀层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而进一步增加电流密度到180A/dm2,镀层晶粒尺寸又会有轻微的增大。(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07年03期)

脉冲喷射电沉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超声辅助换向脉冲喷射电沉积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Co–Cr_3C_2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功率和超声间歇时间对Co–Cr_3C_2复合镀层的Cr_3C_2颗粒质量分数、微观形貌、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和耐磨性的影响。超声波的加载极大地改善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超声功率为36 W、超声间歇为8 s时,Co–Cr_3C_2复合镀层的表面粗糙度最低,均匀致密,鲜有孔隙,Cr_3C_2颗粒在镀层中的质量分数达到26.85%并均匀地分布在钴基质中,其显微硬度高达695 HV,摩擦因数仅为0.12。该复合镀层在800℃时仍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当热处理温度高于500℃时,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硬铬镀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喷射电沉积论文参考文献

[1].赵凯林.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纳米复合镀层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2].宋皓,谭俊,郑晓辉,张庆,王猛.超声辅助换向脉冲喷射电沉积钴–碳化铬复合镀层[J].电镀与涂饰.2017

[3].王猛,谭俊,宋皓,何好斌,兰龙.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钴–碳化铬复合镀层[J].电镀与涂饰.2016

[4].王猛,谭俊,吴迪,兰龙.换向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Co-Cr_3C_2复合镀层的工艺探讨[J].表面技术.2016

[5].易笃钢,沈理达,朱军,田宗军,刘志东.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的电化学腐蚀行为[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5

[6].马云,沈理达,田宗军,刘志东,朱军.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制备纳米晶镍沉积层[J].材料工程.2014

[7].戴翠英,毛卫国,潘勇.脉冲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镀层的工艺优化[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

[8].王东生,黄因慧,田宗军,刘志东,朱军.脉冲喷射电沉积纳米镍涂层的组织与耐腐蚀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8

[9].王东生,黄因慧,田宗军,刘志东,朱军.脉冲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工艺优化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8

[10].江山,潘勇,唐甜,周益春.用脉冲喷射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镍镀层[J].材料保护.2007

标签:;  ;  ;  ;  

脉冲喷射电沉积论文-赵凯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