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ALT、AST、ALP、GGT活性的影响

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ALT、AST、ALP、GGT活性的影响

一、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血清与肝组织中ALT、AST、ALP及GGT活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文[1](2021)在《艾可清颗粒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引起的代谢性骨骼疾病。中医理论认为绝经导致的肾脾亏虚是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研发的复方中药配方“艾可清颗粒”具有补肾健脾、益气扶阳之功效,临床用于HIV-1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为了进一步拓展艾可清的临床应用范围,本研究就其是否可改善绝经后肾脾亏虚所致的骨质疏松进行了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卵巢切除大鼠模型模拟绝经后妇女,探讨了艾可清对雌激素缺乏致骨丢失的体内保护作用。同时采用体外细胞模型进一步探讨了艾可清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1.艾可清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1)动物分组和治疗双侧卵巢切除的SD大鼠(6-8月龄)随机分为模型组(OVX)、戊酸雌二醇0.1 mg/kg/d组(EV)、艾可清1g/kg/d组(ALD)、艾可清2 g/kg/d组(AMD)和艾可清4 g/kg/d组(AHD)进行治疗,每组10只。行假手术(Sham)的10只同龄雌性大鼠为随行对照。连续给药3个月后结束治疗。(2)检测和分析:①Micro-CT扫描分析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重建骨组织三维结构;②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变化;③TRAP染色观察骨组织内破骨细胞数量;④心、肝、脾、肺、肾、子宫的脏器指数变化;血清样本中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和肾功能指标(CRE和BUN)检测。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组织中骨吸收功能相关基因(CA2、CTSK、MMP9和ATP6V0D2)和骨形成相关基因(BMP-2和Sp7)的mRNA水平。⑥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骨吸收相关功能蛋白Tracp、CTSK和c-fos的表达水平。2.艾可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MC3T3-E1成骨细胞,(1)经艾可清干预48h或72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2)经艾可清干预7d,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ALP染色试剂盒检测ALP表达,评价细胞的成骨活性。3.艾可清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1)艾可清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从C57BL/6小鼠骨髓提取单核细胞,经M-CSF诱导4天得到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Ms)。BMMs经艾可清干预48 h或72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2)艾可清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采用TRAP染色试剂盒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并计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破骨细胞F-actin环的形成。(3)破骨分化标志性基因mRNA水平检测: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吸收功能基因(Car2、Tracp、Ctsk、Atp6v0d2),破骨细胞表面受体基因(Calcr、RANK)和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融合基因(c-fos、Dcstamp)的mRNA水平。(4)破骨细胞标志性蛋白表达检测: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骨吸收功能相关蛋白Mmp9、Ctsk 和 Tracp 的表达。4.艾可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1)艾可清对破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和核移位的影响: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NFATcl和c-fos的核移位情况。(2)艾可清对破骨分化关键调节通路的影响:BMMs经艾可清预处理后再采用RANKL刺激0、5、10、20、30或60 min。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 NFκB 通路(p65、p-p65、IκBα和 p-IκBα)、JNK 通路(JNK 和 p-JNK)和 p38通路(p38和p-p38)蛋白水平。(3)艾可清对p65核移位的影响:BMMs细胞用艾可清预处理后再采用RANKL刺激0、30或60 min。分别提取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p65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核中p65表达。(4)艾可清对RANK和TRAF6结合的影响:巨噬细胞Raw264.7用艾可清预处理后再采用RANKL刺激20 min。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ANK和TRAF6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艾可清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丢失的影响(1)显着增加股骨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量①Micro CT扫描: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数量(Tb.N)都明显降低;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剂量依赖地增加了大鼠的BMD、BV/TV和Tb.N,且这些指标在高剂量组(AHD)中有显着增加。②H&E染色:与Sham组相比,OVX组股骨BV/TV值明显降低;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剂量依赖地提高BV/TV值,其中AHD组BV/TV升高最为显着。(2)显着抑制股骨组织内破骨细胞的形成破骨细胞TRAP染色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骨组织内骨表面破骨细胞数(N.Oc/BS)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比(Oc.S/BS)明显增加;与OVX组相比,ALD组Oc.S/BS则明显降低,AMD组N.Oc/BS明显降低,而AHD组N.Oc/BS和Oc.S/BS均明显降低。(3)未见对脏器组织有不良影响①脏器指数: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心、肝、肺、肾和子宫脏器指数明显下降;与OVX组相比,除AMD和AHD组肺脏器指数明显增加外,艾可清各剂量组对其他各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提示艾可清可能有益肺作用。②肝肾功能生化指标:与Sham组相比,OVX组血清中ALT、AST、CRE含量无明显变化,BUN含量明显升高;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CRE含量无明显变化,BUN含量明显下降。提示艾可清可能对肾功能有改善作用。(4)显着抑制骨吸收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组织中骨吸收相关基因CA2、MMP9、CTSK和ATP6V0D2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骨形成相关基因BMP-2和Sp7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OVX组相比,ALD组CA2和MMP9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AMD组和AHD组CA2、MMP9和CTSK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艾可清各剂量组BMP-2和Sp7的mR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提示艾可清的作用在于抑制骨吸收,而不是促进骨形成。(5)显着抑制骨吸收相关蛋白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组织中骨吸收相关蛋白Tracp、Ctsk和c-fos的表达明显升高;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各剂量组Tracp表达明显降低,AHD组Ctsk和c-fos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进一步说明艾可清是通过抑制骨吸收起到骨保护作用的。2.艾可清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艾可清在浓度大于50 μg/mL时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浓度低于50 μg/mL时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说明艾可清无促成骨分化作用。3.艾可清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艾可清在10—100μg/mL浓度范围对BMMs有明显促增殖作用。4.艾可清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1)显着抑制BMMs分化为破骨细胞(TRAP染色):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过程中加入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减少TRAP阳性细胞的数量,说明艾可清明显抑制破骨分化。艾可清在50 μg/mL浓度时几乎完全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形成,且对破骨分化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2)显着抑制破骨细胞F-actin环形成(免疫荧光染色):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采用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减少破骨细胞F-actin环的面积,抑制F-actin环的形成。(3)显着抑制骨吸收功能基因的表达(荧光定量PCR):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采用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抑制骨吸收相关基因Car2、Tracp、Ctsk、Atp6v0d2、Dcstamp、Calcr的mRNA表达;艾可清在50 μg/mL浓度时,对骨吸收功能基因(Car2、Tracp、Ctsk、Atp6v0d2),破骨细胞表面受体基因(Calcr、RANK)和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融合基因(Dcstamp、c-fos)的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4)显着抑制骨吸收功能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采用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抑制骨吸收功能蛋白Mmp9、Ctsk和Tracp的表达;艾可清在50μg/mL浓度时,对Mmp9、Ctsk和Tracp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5.艾可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1)显着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关键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表达(Western blot):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时加入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抑制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蛋白表达;艾可清在50 μg/mL浓度下对NFATc1和c-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也表现出时间依赖性。说明艾可清可抑制RANKL诱导的NFATc1和c-fos表达上调。(2)显着抑制NFATc1和c-fos的核移位(免疫荧光染色):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时加入艾可清干预,可显着抑制NFATc1和c-fos在细胞核的表达,说明艾可清可抑制RANKL诱导的NFATc1和c-fos的核移位。(3)显着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关键通路NFκB和MAPK的激活(Western blot):BMMs经RANKL刺激后,NFκB通路蛋白(p65和IκBα)和MAPK通路蛋白(JNK和p38)的磷酸化(p-p65、p-IκBα、p-JNK和p-p38)水平逐渐升高,IκBα水平逐渐降低,说明NFκB和MAPK通路被激活。艾可清(50 μg/mL)干预可降低p-p65、p-IκBα、p-JNK和p-p38水平,升高IκBα水平。说明艾可清抑制RANKL诱导的NFκB和MAPK通路激活。(4)显着抑制p65的核移位(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BMMs细胞经RANKL刺激30和60 min后,细胞质内的p65蛋白明显减少,细胞核内的p65含量增加,说明NFκB通路被激活。艾可清(50μg/mL)干预可使细胞质内的p65表达升高,使p65停留在细胞质内并抑制其入核,说明艾可清抑制RANKL诱导的NFκB通路激活。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进一步证实艾可清可抑制p65的核移位。(5)显着抑制RANK-TRAF6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共沉淀):Raw264.7细胞经RANKL刺激20 min后,增加了和TRAF6结合的RANK的水平;艾可清(50μg/mL)干预可显着减少和TRAF6结合的RANK的水平,说明艾可清抑制了 RANKL诱导的RANK和TRAF6的结合。结论:1.补肾健脾复方中药“艾可清颗粒”对雌激素缺乏诱导的骨丢失具有保护作用。其补肾健骨作用和抑制体内破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吸收功能有关。2.“艾可清颗粒”在体外可显着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活性。其作用机制为抑制RANK和TRAF6的结合,从而影响RANKL介导的下游NFκB、p38和JNK通路的激活。3.“艾可清颗粒”具有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前景。

戚璐[2](2021)在《基于FXR靶基因调控探讨黛矾散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作用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评估黛矾散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黛矾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2.通过动物实验,以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和聚肌胞苷酸(Poly I:C)诱导的PBC小鼠为研究对象,基于FXR及靶基因调控,探讨黛矾散的保肝利胆作用及治疗PBC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观察研究:基于中医理论,采用临床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黛矾散治疗PBC患者的临床疗效。将60例确诊为PBC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包含有熊去氧胆酸胶囊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黛矾散治疗。治疗6周,观察黛矾散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记录、黛矾散的疗效判定,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2.动物实验研究:(1)动物实验一:通过ANIT灌胃雄性SD大鼠构建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运用拆方研究的方法,以奥贝胆酸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研究黛矾散(由青黛及明矾组成)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2小时胆汁流速、肝组织FXR、BSEP分子以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观察黛矾散及其拆方组(青黛组、明矾组)对肝内胆汁淤积的拮抗作用及肝脏保护作用,进而探讨黛矾散的保肝利胆作用。采用生化检测法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P、TBIL、DBIL、TBA水平;采用q 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FXR和BSEP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FXR和BSEP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HE肝组织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2)动物实验二:通过Poly I:C腹腔注射雌性C57BL/6小鼠构建PBC小鼠模型,运用拆方研究的方法,以奥贝胆酸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研究黛矾散对PBC小鼠血清肝功能部分指标、肝组织FXR、SHP、CYP7A1、BSEP分子、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观察黛矾散组及其拆方各组(青黛组、明矾组)对PBC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FXR及其靶基因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黛矾散对PBC的治疗作用机制。采用生化检测小鼠血清部分肝脏功能ALT、AST、ALP、γ-GGT水平;采用q 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FXR、SHP、CYP7A1、BSEP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中FXR、SHP、CYP7A1、BSEP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肝组织FXR表达;采用HE染色检测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生化各指标基线均无显着差异(P>0.05)。(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完全应答、不完全应答、无反应、复发的例数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P<0.05)(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黛矾散对PBC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LT、AST、ALP、γ-GGT、TBIL、TBA均显着降低(P<0.01),ALB显着升高(P<0.01)。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ALT、AST、ALB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LP、γ-GGT、TBIL、TBA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5)不良反应的观察:在收集的病例资料中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共60例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2.动物实验研究结果:(1)实验一:黛矾散保肝利胆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ST、ALT、ALP、TBIL、DBIL、TBA均异常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除明矾组干预后TBIL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之外,青黛、明矾、黛矾散、奥贝胆酸干预后各组AST、ALT、ALP、TBIL、DBIL、TBA均显着下降(P<0.05或P<0.01);与奥贝胆酸组相比,黛矾散组干预后ALT、TBIL、TBA与奥贝胆酸组无显着差异(P>0.05)。在胆汁流速影响上,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小时胆汁流速显着减慢(P<0.01),青黛、明矾、黛矾散、奥贝胆酸干预后,各组大鼠胆汁流速均增快(P<0.05或P<0.01)。在对大鼠肝组织FXR、BSEP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上,造模后大鼠FXR、BSEP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青黛、明矾、黛矾散、奥贝胆酸干预后FXR、BSEP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5或P<0.01)。与奥贝胆酸组相比,黛矾散组BSEP m RNA表达与奥贝胆酸组无显着差异(P>0.05)。在对FXR蛋白表达的影响上,黛矾散组与奥贝胆酸组无显着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呈现肝内胆汁淤积病理表现;奥贝胆酸、青黛、明矾、黛矾散干预后各组大鼠肝组织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奥贝胆酸组肝组织病变减轻最为明显。(2)实验二:基于FXR靶基因调控探讨黛矾散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小鼠的干预作用机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ST、ALT、ALP、γ-GGT均显着升高(P<0.01),青黛、明矾、黛矾散、奥贝胆酸干预后,AST、ALT、ALP、γ-GGT显着下降(P<0.01)。造模后小鼠FXR、SHP、BSEP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CYP7A1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予以奥贝胆酸、青黛、明矾、黛矾散干预后,FXR、SHP、BSEP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CYP7A1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在肝组织病理表现上,治疗后各组小鼠病理表现均减轻,其中以奥贝胆酸组炎性病变减轻最为明显,黛矾散组、青黛组、明矾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1.在包含有熊去氧胆酸胶囊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矾散治疗,联合用药对PBC患者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加用黛矾散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显着提高常规治疗的应答率,增强常规治疗的作用效果。2.黛矾散对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有保肝利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FXR/BSEP信号通路有关。3.黛矾散可以对PBC模型小鼠肝脏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XR及靶基因调控有关。

杨阔[3](2021)在《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诱导的性别差异性肝损伤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中药补骨脂临床用药过程中多次出现致肝损伤的病例报道,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补骨脂素(psoralen,Pso)和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sp)是补骨脂致肝损伤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目前用于优化评价补骨脂减毒工艺的常用指标组分。现关于Pso和Isp诱导的肝损伤毒性强弱不清晰,Pso和Isp诱导的肝毒性是否也存在性别差异现象不明确。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往往与其毒性成分的体内吸收分布以及各器官中贮藏量密切相关,目前也暂无Pso和Isp在雌雄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进程的报道。本实验从性别差异角度对Pso和Isp诱导的肝损伤毒性强弱和雌雄差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Pso和Isp对雌雄大鼠体内胆汁酸稳态、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后通过灌胃给予雌雄大鼠等剂量的Pso和Isp,对二者在大鼠体内主要脏器分布情况及性别差异特征进行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方法:1、取Wistar大鼠14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雄性对照组(NC-Male)、雌性对照组(NC-Female)、雄性补骨脂素组(Pso-Male)、雌性补骨脂素组(Pso-Female)、雄性异补骨脂素组(Isp-Male)、雌性异补骨脂素组(Isp-Female),每组24只。以80mg/kg剂量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每组每间隔一周随机取6只大鼠进行生物样本采集,连续取样4周。给药期间对大鼠行为活动进行观察,每间隔3天称量并记录大鼠体重。末次给药后称量老鼠体重,采集大鼠血液、肝脏样本。分离大鼠血清进行ALT、AST、TG等生化指标测定,取相同位置的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2、采用UPLC-MS靶向测定给药4w后各组大鼠血清中17种主要的胆汁酸、12种与能量代谢相关的有机酸含量,并进行OPLS-D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探究Pso和Isp对雌雄大鼠体内胆汁酸稳态、能量代谢的影响。3、灌胃给予雌雄大鼠80 mg/kg剂量的Pso、Isp溶液后,于设置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肝、肾、心、脾、肺主要脏器,运用HPLC对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进行测定,DAS 2.0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结果:1、与NC组相比,给药1w、2w、3w和4w后Pso组和Isp组大鼠肝脏系数升高,肝功能指标和肝脏切片均出现病理学变化。与Pso组相比,Isp组大鼠肝脏系数增长幅度和血清中ALT、TBIL、GSH-Px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程度整体高于Pso组,组织病理切片也出现较大面积肝细胞坏死现象。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Isp组雌雄大鼠和Pso组雌鼠肝脏病变程度随给药周次的延长而加重。在同种药物、相同给药时间条件下,雄性和雌性大鼠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存在差异,给药组雌鼠肝脏病理切片出现更为严重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变性、胞核碎裂溶解的现象。2、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在靶向测定的17种主要胆汁酸中经数据统计分析最终筛选得到,雌性Pso与NC组间具显着性差异的胆汁酸代谢物9种,雄性3种;雌性Isp与NC组间具显着性差异的胆汁酸代谢物10种,雄性8种。与NC组相比,Pso和Isp组差异胆汁酸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Isp组差异胆汁酸种类和含量变化高于Pso组,相同给药条件下雌鼠体内胆汁酸紊乱程度较雄鼠严重。通过对能量代谢相关有机酸测定分析发现,Pso和Isp组大鼠血清中柠檬酸、琥珀酸、延胡素酸等TCA循环中间产物含量显着升高。3、组织分布结果显示,Pso在雌雄大鼠肝脏中AUC0-t分别为(1078.5±60.6)和(960.62±111.77)mg·h/L(P<0.05),肾脏中AUC0-t分别为(972.46±70.67)和(861.8±43.86)mg·h/L(P<0.01)。Isp在雌鼠肝组织中AUC0-t为(1439.08±84.27)mg·h/L,显着高于雄性大鼠(1239.55±26.25)mg·h/L(P<0.01)。结论:1、Pso和Isp给药1至4周均可造成大鼠实质性肝损伤,肝损伤作用可能与氧化应激功能障碍,脂代谢紊乱相关。Isp诱导大鼠肝毒性强度高于Pso,二者更易引起雌鼠肝损伤,肝损伤程度与给药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2、Pso和Isp能够破坏雌雄大鼠体内胆汁酸稳态平衡,且胆汁酸紊乱程度存在雌雄差异,以差异胆汁酸种类和含量变化情况作为肝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来看,异补骨脂素对大鼠肝毒性更大,雌鼠肝损伤较为严重。此外,Pso和Isp还能够引起大鼠体内TCA循环受阻,能量代谢失常。3、Pso和Isp在肝、肾组织的含量分布高于其他器官。二者的体内组织分布进程存在雌雄差异,主要体现为肝、肾等组织含量分布的差异,雌鼠肝组织中药物暴露量较高,这可能是二者易引起雌鼠肝损伤的原因。

王欢[4](2020)在《庆大霉素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初探》文中认为目的肠道菌群在维持胆酸盐体内稳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肠道菌群作为新靶点有望成为肝内胆汁淤积治疗药物研发的新途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口服不吸收,局部作用于肠道,常用来治疗肠道感染,是良好的菌群调节药物。基于此,本文探究庆大霉素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论文共涉及3部分研究,其实验内容及方法如下:(1)庆大霉素对雌激素诱导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UDCA)、25 mg/kg庆大霉素组(25-GEN)和50 mg/kg庆大霉素组(50-GEN)。对照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空白溶剂丙二醇溶液(5 mL/kg),其余四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17α-炔雌醇的丙二醇溶液(5 mg/kg)连续7天,构建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在建模第3天,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7天,UDCA组、25-GEN组和50-GEN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60 mg/kg UDCA、25 mg/kg庆大霉素或50mg/kg庆大霉素连续7天。在第10天,收集大鼠血清、肝脏组织、肾脏组织、回肠末端组织、回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固醇(CHOL)、尿素氮(BUN)、肌酐(CREA)和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采用UPLC/MS/MS测定血清、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回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中各胆酸盐浓度;HPLC/MS/MS测定血清7α-羟基-4-胆固醇-3-酮(C4)浓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考察肝脏、肾脏和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2)庆大霉素对不同性别正常大鼠体内胆酸盐水平的影响Wistar雌性和雄性大鼠各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50-GEN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或50 mg/kg庆大霉素连续7天。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血清、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回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样本。测定血清和肝脏组织TBA水平、血清ALT、AST、ALP、GGT、胆红素、CHOL、BUN、CREA和CYS-C浓度以及血清、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回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中各胆酸盐浓度。(3)庆大霉素降低大鼠体内胆酸盐水平的机制研究(1)Wistar雄性大鼠口服50 mg/kg庆大霉素连续7天后行股动脉插管,收集给药后第10、20、40、60、90、120、180、240、360、480和600 min的血液样本,考察庆大霉素的最大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2)庆大霉素干预Caco-2细胞72h,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庆大霉素对该细胞ASBT和FXR蛋白表达的影响;(3)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菌群缺失组(3A)、25 mg/kg庆大霉素组(3A+25-GEN)和50 mg/kg庆大霉素组(3A+50-GEN)。对照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三组大鼠灌胃给予混合抗生素溶液(链霉素、新霉素和杆菌肽,各100 mg/kg/day)连续7天,构建肠道菌群缺失模型。在建模第3天,对照组和3A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7天,3A+25-GEN组和3A+50-GEN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25 mg/kg庆大霉素或50 mg/kg庆大霉素连续7天。在第10天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用于TBA浓度检测,考察肠道菌群失活对庆大霉素降低胆酸盐的影响;(4)Wistar雄性大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25-GEN组和50-GEN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5 mg/kg和50 mg/kg庆大霉素连续7天后收集大鼠血清、肝脏组织、小肠组织、回肠内容物、盲肠内容物、胆汁和粪便样本,检测大鼠血清、肝脏、胆汁、小肠(整段小肠+内容物)和粪便的TBA浓度;测定血清ALT、AST、ALP等生化指标浓度、血清C4浓度以及血清、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回肠内容物、盲肠内容物、胆汁和粪便中各胆酸盐浓度;观察肾脏和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考察肝脏和回肠组织中胆酸盐相关核受体、代谢酶及转运体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16SrDNA技术分析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变化。结果(1)庆大霉素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治疗作用: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BA、TBIL和IBIL浓度明显增加(P<0.05),ALT、ALP和DBIL非常显着性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25-GEN组血清TBA、ALT、TBIL和IBIL浓度明显减小(P<0.05),DBIL浓度非常显着性降低(P<0.01),50-GEN组ALT、ALP、TBIL和IBIL浓度明显降低(P<0.05),TBA和DBIL水平非常显着性减少(P<0.01);肝脏和回肠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25-GEN组和50-GEN组肝脏损伤程度显着减轻,回肠肌层结构明显修复;肾脏HE染色结果显示,25-GEN组和50-GEN组肾脏组织均无病理学改变;对胆酸盐组成进行分析发现,与模型组相比,25-GEN组血清、肝脏和回肠内容物中结合型/游离型胆酸盐比值显着升高(P<0.05),50-GEN组肝脏中该比值明显增加(P<0.05),血清、回肠组织和回肠内容物中该比值非常显着性增大(P<0.01);此外,相较于模型组,25-GEN组血清中初/次级胆酸盐比值明显升高(P<0.05),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回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中该比值非常显着性增大(P<0.01),50-GEN组回肠组织中初/次级胆酸盐比值明显升高(P<0.05),血清、肝脏组织、回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中该比值非常显着性增大(P<0.01);血清C4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C4浓度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25-GEN组和50-GEN组血清C4浓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2)庆大霉素对不同性别正常大鼠体内胆酸盐水平的影响:生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雌雄性50-GEN组血清TBA浓度显着降低(P<0.05),而肝脏组织TBA浓度仅在雄性50-GEN组明显减少(P<0.05),雌性组无统计学变化(P>0.05);在胆酸盐组成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雄性50-GEN组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和盲肠内容物中结合型/游离型胆酸盐比值有显着升高(P<0.05),而雌性50-GEN组在盲肠内容物中该比值明显增高(P<0.05),回肠内容物中该比值非常显着性增大(P<0.01);此外,相较于对照组,雄性50-GEN组盲肠内容物中初/次级胆酸盐比值明显升高(P<0.05),血清、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和回肠内容物中该比值非常显着性增大(P<0.01),而雌性50-GEN组仅在肝脏组织和盲肠内容物中该比值有明显升高(P<0.05)。(3)庆大霉素降低大鼠体内胆酸盐水平的机制研究: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庆大霉素最大血药浓度为6.49 ng/mL,AUC(0-t)为3.55±0.27 mg/L·min;肾脏和回肠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显示庆大霉素未引起肾脏和肠道组织损伤;与对照组相比,25-GEN组和50-GEN组血清TBA浓度均非常显着性降低(P<0.01);相较于对照组,25-GEN组肝脏组织中TBA浓度非常显着性减少(P<0.01),50-GEN组肝脏TBA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25-GEN组胆汁中TBA浓度有降低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50-GEN组胆汁TBA浓度明显降低(P<0.05);相比与对照组,25-GEN组和50-GEN组小肠(整段小肠组织+内容物)TBA浓度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25-GEN组总胆酸池有明显降低(P<0.05),但50-GEN组无显着性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25-GEN组和50-GEN组胆汁酸循环次数均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25-GEN组给药第1天后粪便TBA浓度明显降低(P<0.05,图G),给药第3天后粪便TBA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给药第7天后粪便TBA浓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50-GEN组给药第1、3和7天后粪便TBA浓度有降低趋势,但无显着性(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庆大霉素对Caco-2细胞ASBT和FXR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但能显着影响大鼠体内胆酸盐相关转运体、代谢酶和核受体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25-GEN组肝脏Ntcp表达明显升高(P<0.05),Bsep表达非常显着性增加(P<0.01),Mrp2表达明显降低(P<0.05),回肠Fxr、Fgf15表达显着降低(P<0.05),Asbt表达明显升高(P<0.05),50-GEN组肝脏Fxr和Ntcp表达显着升高(P<0.05),Cyp7a1和Bsep表达非常显着性增加(P<0.01),Mrp2表达明显降低(P<0.05),回肠Fxr、Fgf15表达显着降低(P<0.05),Asbt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血清C4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在胆酸盐组成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25-GEN组肝脏组织中结合型/游离型胆酸盐比值和50-GEN组胆汁和盲肠内容物中该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25-GEN组肝脏组织中初/次级胆酸盐比值显着上升(P<0.05),回肠组织、盲肠内容物、粪便和胆汁中该比值非常显着性增大(P<0.01),50-GEN组血清、肝脏组织、胆汁和回肠内容物中初/次级胆酸盐比值明显上升(P<0.05),回肠组织、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该比值非常显着性升高(P<0.01);相比与对照组,25-GEN组和50-GEN组胆汁中次级胆酸盐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肝脏组织、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该浓度均非常显着性减小(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25-GEN组血清初级胆酸盐浓度明显降低(P<0.05),粪便和盲肠内容物中该浓度显着升高(P<0.05),50-GEN组血清和胆汁中初级胆酸盐浓度明显减少(P<0.05),盲肠内容物中该浓度显着增大(P<0.05),粪便中该浓度非常显着性升高(P<0.01);诱导肠道菌群缺失实验结果显示,3A+25-GEN组和3A+50-GEN组血清和肝脏TBA浓度变化情况与3A组相比无显着性变化(P>0.05);16SrDNA结果显示,庆大霉素对菌群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其剂量依赖性的降低了乳酸杆菌属的丰度。结论庆大霉素能够有效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缓解雌激素紊乱引起的肝脏和回肠组织病变,且无肾毒性。庆大霉素对正常大鼠体内胆酸盐水平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但均能显着降低雌雄性大鼠血清TBA水平,以及不同程度地增加体内结合型胆酸盐比例、降低次级胆酸盐比例。庆大霉素降低大鼠体内胆酸盐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乳酸杆菌丰度,减少次级胆酸盐生成,增加初级胆酸盐粪便排泄,增加亲水性胆酸盐比例,降低肝脏毒性胆酸盐浓度,进而升高肝脏Bsep蛋白表达,促进胆酸盐外排有关。

陈琪[5](2020)在《中药配伍减轻雷公藤制剂肝毒性系统评价及过氧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又称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等,是多年生藤本植物,来自雷公藤属的天竺葵科,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部。雷公藤药名首次出现在《滇南》中,其性味归经功效记载为味苦,性寒,有大毒,归心经、肝经,可祛风祛邪湿、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消灭寄生虫等。在临床上,雷公藤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等多种免疫和炎症相关疾病,甚至近几年来发现雷公藤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疗效,包括白血病、胰腺癌等等。基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雷公藤在最近几十年里被世界广泛接受。然而,雷公藤制剂在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之间的差距很小,很容易造成毒副反应,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雷公藤制剂具有明确的肝脏、肾脏、脾脏、胃肠道或其他器官的多系统毒性,其毒性风险以及其狭窄的治疗窗口,严重限制了雷公藤制剂的临床应用。在中医用药中,经常将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配成组方以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适应复杂的病情变化,扩大治疗范围,这种用药形式就是中药配伍。近几年来,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运用中药配伍制约雷公藤制剂毒性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是最终结果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的为了更好的证实中药配伍在减轻雷公藤制剂肝毒性的作用,以及探究中药配伍减轻雷公藤制剂肝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1.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TCM Online)、PubMed数据库,筛选关于中药配伍减轻雷公藤制剂肝毒性的大鼠实验研究,提取干预前后肝损伤指标ALT、AST水平变化,用Stata软件进行网状Meta统计分析。2.建立NIH小鼠肝损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模型组、TP+高剂量地黄组(TP+HRG组)、TP+低剂量地黄组(TP+LRG组)、单纯高剂量地黄组(HRG组),分别给予蒸馏水、TP、TP+高剂量地黄水提物配伍、TP+低剂量地黄水提物配伍、单纯地黄水提物连续灌胃28天,取血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内ALT、AST、ALP水平,取肝脏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肝脏内Nrf2、NQO1表达,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内SOD、MDA、GSH-px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匀浆内总 Nrf2、核 Nrf2 及胞浆Nrf2 表达,Realtime PCR 检测 Nrf2mRNA、NQO1mRNA 水平。结果1.系统评价共纳入23篇实验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直接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配伍可减轻雷公藤制剂造成的大鼠肝损伤血清指标ALT(SMD=-1.67,95%CI-1.83,-1.51)、AST(SMD=-1.51,95%-1.66,-1.36),对单味中药配伍的研究进行间接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单味中药减毒效果排序为:地黄>白芍>甘草>三七>菟丝子>黄芪>青风藤>僵蚕>无干预对照。2.动物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P模型组病理示肝组织出现肝索紊乱和大面积的水样变性,部分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内抗氧化指标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GSH-px水平降低(P<0.05),Nrf2表达减少(P<0.05),总 Nrf2、核Nrf2、NQO1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QO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TP模型组比较,TP+HRG组、TP+LRG组均显着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降低肝组织匀浆内MDA(P<0.05),增加SOD、GSH-px 水平(P<0.05)和 Nrf2 表达(P<0.05),其中 TP+HRG 组增加总 Nrf2、浆 Nrf2、NQO1 表达(P<0.05),增加 Nrf2、NQO1mRNA 水平(P<0.05),TP+LRG 组增加核Nrf2表达(P<0.05),余未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药配伍可减轻雷公藤制剂造成的大鼠肝损伤,且以地黄效果最佳。2.地黄水提物可以减轻雷公藤甲素诱导的肝脏损伤,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强启动Nrf2,从而增加下游抗氧化NQO1的表达有关。

姜鄂[6](2020)在《药食两用中药葛对青春期大鼠食用安全性评价及葛根汁开发研究》文中指出葛(葛根、粉葛)作为传统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1-2];其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大品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被广泛用于药品开发、保健食品开发及普通食品开发[3-4]。葛本身安全性较高,但仍有报道其具有一定的肝毒性[5-6];同时葛富含异黄酮类成分,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是否存在对特殊人群的安全性或不良作用仍未可知[7-11]。本研究采用青春期SD大鼠大剂量食用葛,通过30天喂养方式结合现代的代谢组学技术对青春期SD大鼠肝、脾、肾、肠道不同段、生殖器官等器官组织的安全性进行评价。1.葛的青春期SD大鼠安全性研究在对正常青春期SD大鼠安全性研究中,葛对青春期雌雄SD大鼠均存在差异性的影响。葛各给药组血常规均未出现异常。对肝功能的影响,葛根对雌性SD大鼠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ALP、ALT、TP有一定的影响,但TBIL、DBIL、TBA、AST、Lp(a)、ADA、AFU、ALB生化指标均未出现异常;粉葛对雄性SD大鼠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ALT、TBA有一定的影响,但ALP、TBIL、DBIL、AST、TP、Lp(a)、ADA、AFU、ALB生化指标均未出现异常;葛根对雄性SD大鼠肝功能各生化指标均无显着性影响,而粉葛对雌性SD大鼠肝功能各生化指标均无显着性影响;且SD大鼠肝脏均未出现病理性病变,结果表明葛对SD大鼠肝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结合雌雄SD大鼠氧化损伤指标和病理学结果提示肝脏未出现器质性病变,不存在明显的肝毒性。对肾功能的影响,葛对雌雄SD大鼠肾功能血清生化指标BUN、CRE、UA无显着性影响;对雌雄SD大鼠肾脏SOD、MDA、GSH有一定的影响,但病理切片并未显示有明显病理性病变,提示葛对SD大鼠肾功能存在不良影响,却未出现明显的肾毒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组织均未出现病理性病变,提示葛对肠无明显的毒性。对性器官的影响,葛根、粉葛均能上调雌雄SD大鼠血清中雌二醇的水平;睾丸中芳香化酶水平升高不显着,且未出现氧化性损伤;结合睾丸的组织形态和睾丸脏器系数,提示本实验条件下葛的摄入没有影响雄性性器官的发育;结合卵巢、子宫、乳腺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本实验条件葛的摄入也没有显着促进雌性性器官的早熟。2.基于血清代谢组学葛的青春期SD大鼠安全性研究在对正常青春期SD大鼠进行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安全性研究中,筛选出差异代谢物7~21种,其影响的代谢通路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类固醇生物合成,氨酰-t RNA的生物合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通路,结合-log(P)>2和Pathway impact>0.1可知葛对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或苯丙氨酸代谢干扰较大,提示葛对肝功能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苯丙氨酸向酪氨酸、色氨酸的转化或抑制苯丙氨酸的代谢。3.葛根汁相关产品开发及质量评价研究通过古籍中的处方筛选结合代谢组学研究成果确定处方―葛根饮‖。进行葛根汁相关产品研制后,建立定性鉴别方法、含量测定方法,收集产品p H值、可溶性固形物、相对密度、总黄酮含量、葛根素含量、大豆苷元含量等参数建立了产品的质量标准,完成了葛根汁相关产品的开发。

王琴[7](2020)在《补骨脂素肝毒性及其对肝脏胆汁酸合成转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补骨脂素(psoralen)是临床常用中药补骨脂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有关补骨脂素具肝脏毒性的报道日益增多,但其致毒机理并不明确。本文主要探讨补骨脂素肝毒性及其对肝脏胆汁酸合成转运的影响,以期阐明补骨脂素在体内产生肝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以鼠为试验对象,补骨脂素灌胃给药不同天数后,对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补骨脂素在体内具有肝脏毒性的作用。1.动物给药:实验初期以Sprague Dawley大鼠为研究对象,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药1 d组、给药3 d组和给药7 d组,每组12只。之后再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药3 d组、给药7 d组和给药14 d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给药组给予补骨脂素溶液,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每日灌胃一次。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收集血清和肝脏样本。2.肝损伤指标检测:比较鼠给药前后体重、肝重以及肝脏系数的变化;测定ALT、AST、TBA等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匀浆检测肝脏TBA等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鼠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3.肝损伤机制探究:Real-time PCR检测胆汁酸转运体(NTCP、BSEP、MRP2等)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胆汁酸合成酶及转运体(CYP7A1、NTCP、BSEP、MRP2等)蛋白表达,围绕胆汁酸合成、转运等方面讨论补骨脂素破坏肝内胆汁酸、胆固醇稳态平衡的机理。4.建立LC-MS/MS测定小鼠肝脏中24种胆汁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并测定对照组和补骨脂素给药14 d组小鼠肝脏中24种胆汁酸的含量,分析补骨脂素对肝内胆汁酸代谢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补骨脂素灌胃给药1、3、7 d,大鼠肝脏重量均显着增大,肝脏系数也明显升高。给药3 d血清中ALT和AST明显升高,给药7 d肝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灶、胆管破坏或增生。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发现补骨脂素能明显抑制BSEP、MRP2、OSTα等胆汁酸外排转运体,同时显着增加胆汁酸摄取转运体NTCP的蛋白含量。2.与对照组相比,补骨脂素灌胃给药3、7、14 d,小鼠肝脏系数、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H&E染色均发生病理性变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其中肝组织病理学发现补骨脂素7 d组肝细胞总坏死数雌性比雄性多,14 d组雌性小鼠肝细胞总坏死数减少,此时雄性较雌性多。同时发现雄性小鼠给药3 d组肝脏匀浆中TB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补骨脂素可促进胆固醇合成酶HMGCR,并抑制胆汁酸合成酶CYP7A1、CYP27A1及胆汁酸外排蛋白BSEP、OSTα等的表达。3.实验成功建立了LC-MS/MS测定小鼠肝脏中24种胆汁酸的分析方法。经研究发现:雌性小鼠给药14 d组ALCA含量较对照组显着升高,DCA、β-MCA和APCA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显着下降,其余类型胆汁酸均无明显变化;雄性小鼠给药14 d组,UCA含量显着下降,而Mo CA、UDCA、HDCA、β-MCA、12-DHCA、UCA、ALCA、CA、TUDCA、TDCA、ω-TMCA、β-TMCA和TCA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结论:1.补骨脂素灌胃给药3 d能使大鼠产生明显的肝脏毒性,同时改变了胆汁酸转运体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破坏了肝脏胆汁酸稳态平衡。2.补骨脂素能够影响小鼠肝内胆固醇-胆汁酸合成转运相关蛋白的表达,使肝细胞内胆汁酸含量增多,表现出明显的肝脏损伤,且雌雄小鼠肝损伤严重程度的达峰时间不一致。3.补骨脂素灌胃给药14 d雄性小鼠肝内所测24种胆汁酸的总含量明显升高,而雌性小鼠明显下降。4.本研究确定了补骨脂素可影响肝内胆汁酸的合成、转运、排泄及代谢等途径,推测其通过影响肝脏胆汁酸合成转运平衡,从而表现出一系列肝损伤的指征。

朱项羽[8](2020)在《基于雌激素信号途径研究AhR激活对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症的肝脏并发症,NAFLD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连续肝异常,其病程可变,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随着NAFLD对世界卫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人员对NAFL及其NASH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据统计,在2019年,NAFLD影响全球约25%的成年人口。这种疾病患病率的上升增加经济负担,并伴有越来越多的非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以及肝细胞癌的显着增加。与体重指数(BMI)匹配的男性相比,绝经前的女性免受肥胖导致肝脏代谢并发症的影响。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雌激素限制肝脏脂肪堆积的能力有关。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NAFLD的新型调节剂,可能是调节雌激素稳态和通路的重要靶标。最新研究方向表明激活AhR途径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的发展。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苯并芘(BaP)(一种经典且有效的AhR配体)来激活AhR途径,并影响雌激素信号通路中参与肝脂质调节过程中重要基因的表达。AhR的脂肪变性作用可能是由于17β-雌二醇(E2)代谢酶CYP1A1的过表达引起机体雌激素稳态发生改变,也有可能是破坏雌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雌激素受体α从而影响NAFLD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分两部分实验,主要从体内和体外两方面探讨激活AhR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基于雌激素信号传导途径的相关机制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有助于将AhR建立为脂肪肝疾病的新型治疗和预防靶标。1.CYP450 1A1酶的AhR依赖性诱导抑制雌激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的作用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和对文献的分析,该实验的第一部分是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依赖于AhR的CYP450 1A1酶诱导抑制雌激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雌性小鼠NAFLD模型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雌激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作用,采取对雌性小鼠进行了双侧卵巢切除(OVX)模拟雌激素缺乏状态下NAFLD的病程变化,同时采用17β-雌二醇给药(即OVX皮下植入E2持续释放),验证E2在NAFLD中的作用。其次我们使用苯并芘(BaP)在高脂饮食的状态下来激活AhR途径以探讨影响体内雌激素参与肝脏脂质调节的过程。体外实验:在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中诱导过多的脂质蓄积,采用油酸(Oleic acids,OA)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作为NAFLD的体外细胞模型。在本实验中,首先将含有E2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1μM)添加到E2处理组,验证雌二醇在体外NAFLD中具有降低脂质蓄积,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其次将BaP(5μM)溶液添加到另一个E2处理组中,观察AhR激活是否抑制E2对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结果:AhR激活诱导下游靶基因CYP1A1的过表达,并抑制17β-雌二醇对肝脏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其特征在于甘油三酯的积累,肝损伤标志物ALT、AST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参与肝脂质代谢中脂肪形成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增加。此外,涉及脂肪酸氧化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的受体α(PPARα)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着降低。结论:我们研究结果表明,AhR的脂肪变性作用是由于E2代谢酶CYP1A1的过表达引起的,该酶降低雌激素的水平,导致脂肪酸氧化的抑制,肝甘油三酯输出的抑制。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将AhR建立为脂肪肝疾病的新型治疗和预防靶标。2.AhR介导的ERα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的作用目的:该实验的第二部分是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AhR激活降低ERα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我们仍使用苯并芘(BaP)来激活AhR途径,并研究了AhR途径激活对雌鼠肝脏中雌激素受体α的影响,是否破坏了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雌激素信号通路。将小鼠分为以下4个组(n=10/组):(1)LFD组,低脂饮食的小鼠;(2)LFD-BaP组,含有BaP(12.5mg/kg/天)的低脂饮食小鼠;(3)HFD组,高脂饮食的小鼠;(4)HFD-BaP,含有BaP(12.5mg/kg/天)的高脂饮食小鼠。为了确定AhR途径是否可以在肝脏中激活,我们在暴露于BaP之后检查了AhR途径的经典靶基因CYP1A1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各组中能够调控脂肪酸,甘油三酯合成以及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SREBP-1c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肝脏中雌激素受体α蛋白表达量和mRNA水平。体外实验: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人肝癌细胞(HepG2)中暴露于BaP检测CYP1A1和ERα的表达。同时,在油酸处理的Hep G2中形成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堆积模型,分别暴露于BaP和E2中以及共同暴露于BaP和E2中,探讨AhR-ERα途径在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中作用。结果:AhR途径激活减少肝脏和HepG2细胞中ERα蛋白水平并破坏雌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促进雌鼠肝脏和HepG2细胞中脂质的积累。我们的结果提供了对AhR-ERα途径的机制和功能及其对NAFLD进展的影响的见解。结论:AhR激活诱导脂肪变性作用另一个机制是雌激素受体α水平显着降低,阻断了雌激素信号途径。导致脂肪酸氧化的抑制,肝甘油三酸酯输出的抑制。这项研究的结果更进一步解释AhR-ERα途径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

姜小艳[9](2019)在《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及通胆汤干预TAM分子家族治疗PBC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中药治疗PBC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相关数据及方法学质量,为中药防治PBC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并通过观察通胆汤对PBC患者及模型小鼠肝脏酶学指标、TAM分子家族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论证并探讨通胆汤的疗效及对TAM分子家族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1、系统评价采用检索式:英文检索词为(“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OR“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OR“PBC”AND“Chinese Medicine”OR“Herb Medicine”A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中文检索词为(中药、中医、辨证、中医药、剂、方、汤)AN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OR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ORPBC)AND(随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CBM)。收集中药治疗PBC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严格遵循循证医学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数据均采用Review Manager5.3进行分析。对发表偏倚情况进行漏斗图分析。2、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肝病科与消化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PBC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0例患者,采用SPSS单纯抽样随机入组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收集患者入组时的年龄、性别、合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般信息,检测肝脏酶学指标(ALP、GGT、AST、ALT、TB),Firbscan值、TAM家族分子(Axl、Mertk、Tyro-3、Gas6、Protein S)。并采集患者舌象、脉象,收集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UDCA治疗,治疗组患者予UDCA+通胆汤(根据证型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采用Student’s t 检验、Fisher χ2(确切概率法)对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组内组间疗效进行比较,Kaplan-Meier比较两组患者应答累积发生率,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早期应答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ROC曲线、COX回归模型探讨TAM分子家族与PBC主要酶学指标及早期应答之间的联系。3、动物实验研究将36只C57BL/6小鼠分为4组,A:对照组,6只C57BL/6小鼠,不予造模,仅予等量蒸馏水灌胃;B:模型组,10只造模的PBC模型C57BL/6小鼠,予等量蒸馏水灌胃;C组:阳性组,10只造模的PBC模型C57BL/6小鼠,予熊去氧胆酸胶囊0.1g/(kg·d)灌胃;D组:中药组,10只造模的PBC模型C57BL/6小鼠,予熊去氧胆酸胶囊O.1g/(kg.d)灌胃,并予浓度为2.1g/ml的通胆汤以1ml/100g·d剂量灌胃。造模小鼠采用polyI:C(聚肌胞苷酸)5mg/kg剂量腹腔注射构建实验动物模型。小鼠干预方案于造模第12周进行,共干预12周。干预结束后,收集小鼠的肝脏酶学指标(ALP、GGT、AST、ALT、TB),外观形态及体重,肝脏形态、肝脏指数、肝脏病理标本(HE染色及Sirus red染色)、TAM受体家族分子蛋白(Axl、Mer、Tyro3、Gas6、Protein-S)指标(qPCR及Western Blot)。计数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χ2行总体检验,再行Mann-Whitney U两两比较。计量资料采用ANOVO检验,LSD/Dunnett T3进行两两比较。研究结果:1、系统评价(1)系统评价共纳入15篇文章,15项研究的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样本量40-178个不等,15项研究的患者合计为1213例。15项研究的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口服熊去氧胆酸加用基础护肝方案,试验组均为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口服复方中药或者中成药。(2)15项研究中,8项研究阐述了随机分配方法,7项研究属于随机但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法;15项研究的分配隐藏方法及盲法均不清楚;14项研究的结局报告完整,1项研究的结局报告不完整;15项研究的计划报告书不可获得。(3)临床应答率方面,15项研究中11项研究观察了患者临床应答率,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应答率(Z=6.19,P<0.00001),OR=0.27(0.18,0.41)。漏斗图提示对称性不佳,提示存在发表偏倚。(4)15项研究中,10项研究观察了 ALT、AST、TB、ALP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ALT((Z=15.21,P<0.00001),MD=-13.82(-15.60,-12.04))、AST 水平(Z=11.74,P<0.00001),MD=-12.33(-14.39,-10.27))、TB 水平((Z=16.17,P<0.00001),MD=-10.06(-11.27,-8.84))、ALP 水平((Z=6.55,P<0.00001),MD=-49.42(-64.21,-34.62))。漏斗图分析均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5)11项研究观察了 GGT水平,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 GGT 水平((Z=5.02,P<0.00001),MD=-28.15(-39.15,-17.15))。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6)6项研究观察了 IgM水平,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 IgM 水平((Z=7.77,P<0.00001),MD=-0.98(-1.23,-0.73))。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7)5项研究观察了 IgG水平,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IgG 水平((Z=4.86,P<0.00001),MD=-2.46(-3.45,-1.47))。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8)4项研究观察了 IgA水平,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 IgA 水平((Z=3.21,P=0.001),MD=-0.52(-0.84,-0.20))。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9)根据治疗疗程对GGT行亚组分析。疗程为6周的亚组纳入2项研究,两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Z=1.40,P=0.16),MD=-29.20(-70.18,11.77))。疗程为 18 周的亚组纳入一篇文献,行描述性分析,疗程24周、48周的亚组各纳入6项、3项研究,结果均显示治疗组疗效更明显((Z=3.68,P=0.0002),MD=-42.72(-65.49,-19.95);(Z=8.36,P<0.00001),MD=-13.72(-16.93,-10.05))。(10)根据治疗疗程对ALP行亚组分析。疗程为6周、24周、48周的亚组各纳入2项、7项、3项研究,疗程为6周的亚组两组结果未见明显差异((Z=1.42,P=0.16),MD-52.54(-125.19,20.11)),疗程为24周、48周的亚组结果均显示治疗组疗效更明显((Z=8.81,P<0.00001),MD=-53.13(-64.95,-41.32);(Z=6.22,P<0.00001),MD=-29.31(-38.54,-20.07))。(11)15项研究提及不良反应与事件的研究较少,因临床异质性较大、数据不充分故未做meta分析。根据研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事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总胆汁酸升高、心悸等。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结果较可靠。(12)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结果较可靠。2、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AMA-M2、AMA-M4、AMA-M9、ANA抗体阳性比及中医证型比例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线肝脏酶学指标ALP、GGT、ALT、AST、TB及TAM分子家族(Axl、Mertk、Tyro-3、Gas6、Protein S)、Firbscan 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ALP、GGT、ALT、AST、TB水平及Firbscan值均较治疗前显着性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ALP水平、Firbscan水平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xl、Mertk、Gas6、Protein S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xl、Mertk、Gas6、Tyro-3、Protein S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Axl、Mertk、Gas6、Protein S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4)治疗组患者的早期应答累积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应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5)ALP 与 Axl、Mertk、Tyro-3、Gas6 有显着相关性(r=0.366、0.919、0.939、0.432,P=0.001、0.000、0.000、0.000<0.01);GGT 与 Axl、Mertk、Tyro-3、Gas6 有显着相关性(r=0.260、0.835、0.776、0.350,P=0.025、0.000、0.000、0.002<0.05);Firbscan值与 Axl、Mertk、Tyro-3、Gas6 有显着相关性(r=0.267、0.805、0.838、0.310,P=0.017、0.000、0.000、0.007<0.05)。(6)ROC 曲线示 Gas6、Mertk、Tyro-3 对早期应答评估的 AUC Gas6=0.704(0.528-0.879),AUCMertk=0.944(0.891-0.997),AUCTyro-3=0.942(0.884-0.999)(P<0.05)。Gas6在20.15时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0.629。Mertk在22.73时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758。Tyro-3在8.69时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790。(7)早期应答发生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别(治疗组)与患者是否发生应答正相关(RR=38.885>1,P<0.05)。TB、ALT、AST与患者发生应答负相关(RR=0.095、0.014、0.985<1,P<0.05)。Axl、Mertk、Tyro-3 与患者发生应答负相关(RR=0.479、0.403、0.244<1,P<0.05)。Protein S与患者是否发生应答正相关(RR=1.068>1,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组别(治疗组)与患者是否发生应答正相关(RR=5.265>1,P=0.000<0.05)。(8)所有患者未发现与治疗有直接关系的不良反应。3、动物实验研究(1)干预结束后,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在形体外观上未见明显差异。在肝脏外观形态上,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肝脏轮廓清晰,结构正常,表面尚光滑,外观颜色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小鼠肝脏稍偏大,质地稍韧。两组小鼠24周时体重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较对照组小鼠显着性升高(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MA-M2阳性率显着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及中药组小鼠AMA-M2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阳性组比较,中药组小鼠AMA-M2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ALP、GGT、ALT、AST、TB水平均比对照组小鼠显着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及中药组小鼠ALP、GGT、ALT、AST、TB水平均显着性降低(P<0.05)。与阳性组小鼠相比,中药组小鼠ALP、TB水平均显着性降低(P<0.05)。(4)对照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大致正常。模型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见胆管损伤,汇管区肉芽肿结构等改变。阳性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示胆管炎症,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小鼠减轻。中药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示胆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汇管区略扩张。(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Axl、Mertk、Tyro-3、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阳性组小鼠Axl、Mertk、Tyro-3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中药组小鼠Axl、Mertk、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中药组小鼠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0.05)。与阳性组小鼠比较,中药组小鼠Axl、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0.05)。(6)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Axl、Mertk、Tyro-3、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阳性组小鼠Axl、Mertk、Tyro-3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中药组小鼠Axl、Mertk、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中药组小鼠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0.05)。与阳性组小鼠比较,中药组小鼠Axl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0.05)。结论:1、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提示中药联合UDCA临床疗效更显着。但由于所入的研究质量欠高,较少提及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故对该部分的结果应持谨慎态度。2、临床研究显示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PBC患者,临床疗效更显着,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TAM家族分子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TAM家族分子水平与PBC的主要酶学指标及早期应答存在密切联系。3、动物实验提示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干预PBC小鼠,能更好的改善小鼠的肝脏病理,降低PBC小鼠的肝脏酶学指标及TAM分子家族Axl、Gas6水平。

赵善民[10](2019)在《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类型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担负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微生物或者相关成分、药物毒性等因素均能引发肝脏损伤。近年来,多种肝脏疾病所致肝损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肝脏疾病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报道,在我国约有3亿人患有不同类型及程度的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内毒素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等,各种类型的肝损伤已然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给人民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持续的肝损伤能够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在我国90%肝癌患者具有肝病病史,大部分肝癌患者经历肝损伤-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演变过程。因此,研究不同类型肝脏损伤机制,控制肝损伤的发生对肝癌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炎症损伤被认为是导致肝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调控炎症微环境减缓肝损伤进展可能是控制肝癌发生的重要策略。研究显示不同病因所致的肝损伤炎症微环境特征存在差异,如病毒、细菌等可以诱导机体快速启动免疫反应,肝脏中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产生,从而破坏肝脏内原有的免疫平衡,诱发一系列肝脏病理损伤。而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APAP、CCl4等)诱导的肝脏损伤起始于肝细胞,大量的中间代谢物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触发肝细胞坏死,释放细胞内容物,继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该类肝损伤中的作用目前没有明确结论,甚至有观点认为炎症反应不参与APAP诱导的肝损伤。由此可见,炎症反应在不同类型肝损伤中的发生机制及作用并不相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炎症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在这两种类型的肝损伤中的功能是否相同目前尚不明确。针对TNF-α在不同类型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肝损伤发生机制的认识,更能为临床上不同类型肝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同时有利于肝癌的早期预防。此外,肝脏是具有性别差异性的器官之一,临床资料显示肝癌的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2-8:1,在四氯化碳(CCl4)、二乙基亚硝胺(DEN)等诱导的肝癌动物模型中,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肝损伤更加严重,研究性别对肝损伤的影响可以为相应疾病的不同性别患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肝癌的针对性预防。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肝损伤的性别差异与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然而,TNF-α在肝损伤性别差异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借助TNF-α及受体敲除大鼠,分别构建了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及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旨在明确TNF-α在这两类肝损伤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肝损伤时TNF-α分泌水平及不同浓度TNF-α对肝细胞生存的影响,旨在探寻TNF-α发挥不同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最后,我们借助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研究了TNF-α及雌激素在不同性别肝损伤中的作用,旨在明确该类肝损伤发生的性别差异特点及其作用机制。第一部分: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脂多糖与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比较目的:有研究认为TNF-α参与介导肝损伤的发生,也有观点认为TNF-α在肝损伤中对机体有保护作用,TNF-α在肝损伤中的作用存在争议。本部分旨在借助TNF-α及其受体敲除大鼠模型明确TNF-α在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及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大鼠、TNF-α-/-大鼠、TNFR1-/-大鼠、TNFR2-/-大鼠分别注射LPS及APAP制备不同类型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生存状态。造模6h、12h后,通过检测血浆中肝功能指标(ALT、AST)、HE染色评价肝损伤情况。采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注射LPS后肝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脏巨噬细胞变化。进一步采用巨噬细胞清除剂清除肝脏巨噬细胞制备相应肝损伤模型,评价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在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TNF-α及其受体敲除后对APAP诱导的肝脏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影响。结果:在LPS诱发的肝损伤中,TNF-α-/-大鼠及TNFR1-/-大鼠与野生型大鼠相比,生存率显着升高,血浆中ALT、AST水平显着降低,肝脏病理损伤显着减轻,肝脏凋亡细胞明显减少,而TNFR2敲除未影响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程度,肝脏凋亡细胞数目与野生型相比无明显差异。注射LPS后肝脏CD68+巨噬细胞(枯否细胞)数量显着增多,当采用GdCl3清除LPS诱导的肝巨噬细胞导致TNF-α分泌水平降低,能够减轻LPS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在APAP诱导的肝损伤模型中,TNF-α-/-大鼠及TNFR1-/-大鼠与野生型大鼠相比,生存率显着降低,血浆中ALT、AST水平显着升高,肝脏病理损伤显着加重;而TNFR2受体敲除不影响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程度。APAP注射后,TNF-α-/-大鼠及TNFR1-/-肝脏中MDA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大鼠,而GSH含量显着低于野生型大鼠,而TNFR2-/-大鼠肝脏中MDA与GSH水平与野生型大鼠无明显差异。结论:在LPS诱发的肝损伤中,TNF-α介导大鼠肝细胞死亡的发生,发挥损伤作用,而在APAP诱导的肝损伤中,TNF-α能够降低APAP诱发的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发挥保护作用。此外,TNF-α损伤与保护作用均通过TNFR1介导。第二部分: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肝脏损伤与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TNF-α在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中与APAP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中发挥不同作用,本部分旨在研究TNF-α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试剂盒检测LPS及APAP诱导肝损伤发生时肝脏TNF-α分泌水平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脏巨噬细胞变化。将不同剂量的TNF-α注射到TNF-α-/-大鼠体内,检测其对血浆中ALT、AST水平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TNF-α处理BRL大鼠肝细胞,检测其对细胞生存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Yap活性变化。结果:LPS诱导野生型大鼠肝损伤发生时,肝脏中TNF-α浓度显着升高,CD68+巨噬细胞细胞数量显着增多,而APAP诱导的肝损伤发生时,肝脏中TNF-α浓度未见升高,肝脏中CD68+巨噬细胞数量亦未见增加。低剂量TNF-α(0到20 pg/100 g)能够降低TNF-α-/-大鼠血浆中ALT、AST水平,而随着TNF-α浓度的进一步升高(高于20 pg/100 g)血浆中ALT、AST水平上升。同时,低浓度TNF-α(10 ng/ml)能够促进BRL细胞增殖,而高浓度TNF-α(500 ng/ml)则导致BRL肝细胞死亡率升高。低浓度TNF-α(10 ng/ml)刺激肝细胞使p-YapS127、p-MST1/2T183、p-LATS1/2T1079/1041表达降低,总的Yap表达升高,细胞核内Yap表达增强,说明Hippo信号通路受到抑制,Yap活化。而高浓度TNF-α(500 ng/ml)刺激肝细胞使p-YapS127、p-MST1/2T183、p-LATS1/2T1079/1041表达升高,总Yap表达降低,细胞核内Yap表达减少,说明Hippo通路激活,Yap活性受到抑制。结论:低浓度TNF-α能够使Hippo信号通路受到抑制,促使Yap活化,有助于维持肝细胞的生存;而高浓度TNF-α激活Hippo信号通路,使Yap磷酸化失活,诱导肝细胞死亡。第三部分:脂多糖诱导适量肿瘤坏死因子-α保护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基于TNF-α浓度能够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本部分旨在探索TNF-α在脂多糖对药物性肝损伤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为控制APAP诱导的肝损伤提供有效干预手段。方法:采用不同剂量LPS(0.05 mg/kg、0.25 mg/kg、0.5 mg/kg、2.5 mg/kg、5 mg/kg)注射野生型大鼠,检测血浆中TNF-α水平变化,然后分别注射APAP检测其诱导的血浆ALT、AST水平,探索LPS的合适剂量。采用一定剂量的LPS(0.5 mg/kg)预处理野生型大鼠及TNF-α-/-大鼠、TNFR1-/-大鼠、TNFR2-/-大鼠,然后制备APAP肝损伤模型,验证LPS诱导的TNF-α对APAP诱发肝损伤的作用,进一步检测肝脏MDA及GSH的水平。结果:血浆中TNF-α的浓度随LPS注射剂量的升高而升高,说明LPS刺激机体产生TNF-α呈剂量依赖性。适当剂量的LPS(0.25 mg/kg或0.5 mg/kg)预处理能够提高APAP导致的大鼠生存率,降低血浆中ALT、AST水平及肝脏病理损伤。而过高或者过低剂量的LPS预处理则不能减轻APAP诱发的肝损伤。当TNF-α基因敲除或者TNFR1受体敲除时,LPS预处理对APAP诱发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消失。LPS预处理后,能够减轻APAP诱发的野生型大鼠、TNFR2-/-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水平,而APAP诱发TNF-α-/-大鼠、TNFR1-/-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水平未降低,说明LPS预处理通过TNF-α/TNFR1信号通路起到降低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LPS预处理通过TNF-α/TNFR1信号通路起到减轻APAP诱发肝损伤的作用。第四部分: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损伤中性别差异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肝损伤、肝癌等肝脏疾病的性别差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部分旨在明确TNF-α在肝损伤性别差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性别的野生型大鼠及TNF-α-/-大鼠分别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的CCl4制备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生存状态,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HE染色评价肝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肝脏增殖和凋亡情况。然后,雌性大鼠摘除卵巢或者雄性大鼠体内注射17β-雌二醇(E2),研究雌激素对肝损伤的影响。进一步采用TNF-α及E2分别处理BRL大鼠肝细胞,检测其对细胞生存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Yap活性。结果:CCl4诱导雄性野生型大鼠肝损伤显着重于雌性野生型大鼠肝损伤,说明雌性大鼠比雄性大鼠更加耐受CCl4诱导的肝损伤。CCl4诱导雄性TNF-α-/-大鼠肝损伤与雄性野生型大鼠相比显着加重,而雌性TNF-α-/-大鼠肝损伤与雌性野生型大鼠相比未见加重,说明雄性大鼠对CCl4的保护作用需要TNF-α介导,而雌性大鼠的保护作用并不单独依赖TNF-α。外源性的E2均能够减轻CCl4诱导的雄性大鼠肝损伤,而雌性大鼠摘除卵巢不会加重CCl4诱导的肝损伤。当雌性TNF-α-/-大鼠同时摘除卵巢时,CCl4诱导的肝损伤明显加重,说明TNF-α与雌激素均具有肝保护功能,并且两者共同抵抗CCl4诱导的肝损伤。细胞实验中,TNF-α(10 ng/ml)与E2(100 nM)均能刺激肝细胞增殖,进一步检测发现TNF-α与E2均能使p-YapS127表达降低,细胞核内Yap荧光强度增强,说明TNF-α与E2均能增强Yap活性。结论:雌性大鼠体内存在TNF-α及雌激素的双重保护作用,两者均能激活Yap通路,促进肝细胞增殖,抵抗CCl4诱导的损伤。雄性大鼠体内仅存在TNF-α的保护作用,其更易遭受CCl4诱导的损伤。

二、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血清与肝组织中ALT、AST、ALP及GGT活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血清与肝组织中ALT、AST、ALP及GGT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艾可清颗粒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
        1.1.1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1.1.2 雌激素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
        1.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1.2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及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骨质疏松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1.2.2 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中药
    1.3 艾可清的临床应用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1 艾可清的临床应用
        1.3.2 艾可清组方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第二章 艾可清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艾可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艾可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2)基于FXR靶基因调控探讨黛矾散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作用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部分:黛矾散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回顾性对照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基于FXR靶基因调控探讨黛矾散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黛矾散保肝利胆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基于FXR靶基因调控探讨黛矾散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小鼠的干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讨论
结语
    结论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基于法尼醇X受体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诱导的性别差异性肝损伤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章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诱导雌雄大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给药
        2.2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2.3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给药期间大鼠一般症状观察
        3.2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雌雄大鼠肝脏系数的影响
        3.3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雌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补骨脂素组和异补骨脂素组雌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致雌雄大鼠肝损伤的血清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2.2 血清样品前处理
        2.3 UPLC-MS分析条件
        2.4 数据处理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六组血清样本的整体代谢轮廓分析
        3.2 补骨脂素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3.3 异补骨脂素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雌雄大鼠体内各组织分布情况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动物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生物样品采集
        2.4 生物样品处理
        2.5 方法学考察
        2.6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补骨脂素实验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异补骨脂素实验方法学考察结果
        3.3 补骨脂素组织分布实验结果
        3.4 异补骨脂素组织分布实验结果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表
文献综述 补骨脂素药理作用及肝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庆大霉素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胆酸盐与胆汁淤积
    1.2 肝内胆汁淤积
    1.3 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
        1.3.1 胆汁酸代谢酶功能异常
        1.3.2 转运体功能异常
        1.3.3 胆酸盐相关核受体功能异常
        1.3.4 雌激素水平异常
        1.3.5 其它因素
    1.4 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和治疗
    1.5 肠道菌群与胆汁淤积
        1.5.1 肠道菌群
        1.5.2 肠道菌群与胆酸盐代谢
        1.5.3 基于肠道菌群的胆汁淤积的治疗
    1.6 肝外胆汁淤积
    1.7 立题依据
第二章 庆大霉素对雌激素诱导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2.3.2 血清及组织样本的采集
        2.3.3 组织病理学染色
        2.3.4 各生化指标的检测
        2.3.5 UPLC/MS/MS测定各胆酸盐浓度
        2.3.6 HPLC/MS/MS测定血清C4 浓度
        2.3.7 数据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庆大霉素对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2 庆大霉素对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肝脏、肾脏和回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2.4.3 庆大霉素对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血清、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回肠内容物及盲肠内容物中各胆酸盐浓度和组成的影响
        2.4.4 庆大霉素对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血清中C4浓度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庆大霉素对不同性别正常大鼠体内胆酸盐水平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3.3.2 血清及组织样本的采集
        3.3.3 生化指标的检测
        3.3.4 UPLC/MS/MS测定各胆酸盐浓度
        3.3.5 数据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庆大霉素对雌雄性大鼠体重的影响
        3.4.2 庆大霉素对雌雄性大鼠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
        3.4.3 庆大霉素对雌雄性大鼠血清、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回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中各胆酸盐浓度和组成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庆大霉素降低大鼠体内胆酸盐水平的机制初探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Caco-2细胞基础培养
        4.3.2 Caco-2 细胞MTT实验
        4.3.3 庆大霉素对Caco-2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4.3.4 动物实验方法
        4.3.5 各项生化指标以及总胆酸池检测
        4.3.6 UPLC/MS/MS检测各胆酸盐浓度
        4.3.7 HPLC/MS/MS检测血清C4 浓度浓度
        4.3.8 构建肠道菌群缺失模型实验
        4.3.9 药代动力学实验
        4.3.10 胆管插管实验
        4.3.11 粪便样本收集实验
        4.3.12 Western Blotting
        4.3.13 数据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庆大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实验
        4.4.2 庆大霉素对大鼠肾脏和回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4.3 庆大霉素对大鼠总胆酸池、胆汁酸循环次数和血清、肝脏组织、小肠组织、回肠组织、胆汁和粪便中TBA浓度的影响
        4.4.4 庆大霉素对大鼠血清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
        4.4.5 庆大霉素对大鼠胆酸盐相关核受体、代谢酶和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4.4.6 庆大霉素对肠道Caco-2 细胞FXR和 ASBT的影响
        4.4.7 庆大霉素对血清C4浓度的影响
        4.4.8 庆大霉素对血清、肝脏组织、回肠组织、回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中各胆酸盐浓度和组成的影响
        4.4.9 庆大霉素对粪便和胆汁中胆酸盐浓度和比例的影响
        4.4.10 肠道菌群缺失实验
        4.4.11 庆大霉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主要结论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中药配伍减轻雷公藤制剂肝毒性系统评价及过氧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雷公藤甲素及其毒性最新研究进展
        一、雷公藤甲素的多系统毒性
        二、雷公藤甲素毒性的可能机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配伍减轻雷公藤制剂毒性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药配伍减轻雷公藤毒性的系统评价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文献筛选标准
        2.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3.3 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
        3.4 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
        3.5 敏感性分析
        3.6 发表偏倚评估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地黄水提物减轻雷公藤甲素肝毒性疗效及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
        2.2 干预药物制备及来源
        2.3 动物分组及饲养
        2.4 药物干预
        2.5 体重及一般情况观察
    3. 取材
        3.1 摘除眼球采血
        3.2 肝组织取材
    4. 指标检测
        4.1 血清中ALT、AST、ALP的活性表达
        4.2 肝组织匀浆中MDA、SOD、GSH-Px的含量
        4.3 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内总Nrf2、核Nrf2和浆Nrf2蛋白表达
        4.4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rf2 mRNA、NQO1 mRNA表达
        4.5 肝组织病理观察
        4.6 免疫组化检测Nrf2、NQO1表达
    5. 结果
        5.1 小鼠一般情况观察及体重变化
        5.2 小鼠血清ALT、AST、ALP水平变化
        5.3 小鼠肝组织匀浆内SOD、MDA、GSH-Px水平变化
        5.4 小鼠肝组织内总Nrf2、核Nrf2和浆Nrf2变化
        5.5 小鼠肝组织内Nrf2 mRNA、NQO1 mRNA变化
        5.6 小鼠肝组织病理结构变化
        5.7 小鼠肝组织内Nrf2、NQO1蛋白表达
    6.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药食两用中药葛对青春期大鼠食用安全性评价及葛根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章 葛的青春期SD大鼠安全性研究
    第一节 葛根的青春期SD大鼠安全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粉葛的青春期SD大鼠安全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葛的青春期SD大鼠安全性研究
    第一节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葛根的青春期SD大鼠安全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粉葛的青春期SD大鼠安全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葛根汁相关产品开发及质量评价研究
    1.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方法与结果
        2.1 不同品种鲜葛出汁率的测定
        2.2 葛根饮制备方法
        2.3 葛根饮理化性质考察
        2.4 葛根饮中葛根素薄层鉴别
        2.5 不同品种粉葛所制备的葛根饮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2.6 不同品种粉葛所制备的葛根饮中葛根素、大豆苷元含量测定
    3.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补骨脂素肝毒性及其对肝脏胆汁酸合成转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补骨脂素对SD大鼠的肝毒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标本采集
        2.3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2.4 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2.5 Real-time PCR检测肝脏胆汁酸转运体mRNA水平
        2.6 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胆汁酸转运体蛋白水平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补骨脂素对大鼠体重和肝脏系数的影响
        3.2 补骨脂素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分析
        3.4 补骨脂素对大鼠肝脏胆汁酸转运体mRNA表达的影响
        3.5 补骨脂素对大鼠肝脏胆汁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实验二 补骨脂素对 C57BL/6J 小鼠的肝毒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标本采集
        2.3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2.4 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2.5 肝脏匀浆检测
        2.6 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胆汁酸转运蛋白水平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补骨脂素对小鼠体重和肝脏系数的影响
        3.2 补骨脂素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分析
        3.4 补骨脂素对小鼠肝脏TC、TG和 TBA含量的影响
        3.5 补骨脂素对小鼠肝脏胆汁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实验三 补骨脂素对 C57BL/6J 小鼠肝脏胆汁酸谱的影响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试剂与耗材
        1.3 标准品信息
    2 实验方法
        2.1 检测条件
        2.2 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2.3 肝脏样本制备
        2.4 含量测定计算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样品制备及色谱条件的优化
        3.2 方法学验证
        3.3 补骨脂素对小鼠肝脏胆汁酸含量的影响
    4 小结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脏胆汁酸-胆固醇合成、转运及代谢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雌激素信号途径研究AhR激活对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CYP4501A1 酶的AhR依赖性诱导抑制雌激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的作用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2.1.2 主要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主要溶剂和试剂的配置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实验设计
        3.2 肝指数的测定
        3.3 双侧卵巢切除术
        3.4 小鼠雌二醇(E2)酶联免疫分析(ELISA)
        3.5 生化分析
        3.5.1 血清ALT,AST测定
        3.5.2 血清中TG,TC水平测定
        3.5.3 肝脏中TG,TC水平测定
        3.6 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3.6.1 肝脏HE染色
        3.6.2 肝脏油红O染色
        3.7 细胞培养
        3.7.1 细胞复苏、传代和冻存
        3.8 NAFLD的细胞模型和细胞给药
        3.9 HepG2 细胞油红O染色及TG和 TC的测定
        3.10 RT-PCR实验
        3.10.1 肝脏总RNA的提取
        3.10.2 细胞总RNA的提取
        3.10.3 RNA的浓度检测
        3.10.4 反转录
        3.10.5 CYP1A1,SREBP-1c和 PPARα mRNA的表达
        3.11 Western blot实验
        3.11.1 肝组织和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和定量
        3.11.2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3.12 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体重和肝脏指数
        4.2 血清雌二醇水平
        4.3 血清ALT、AST的活性
        4.4 血清、肝脏的脂质谱:TG和TC
        4.5 肝组织的外观与组织学评估
        4.6 HepG2 细胞脂质积累和细胞内TG的水平
        4.7 RT-PCR和 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CYP1A1,SREBP-1c和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
        4.8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pG2 细胞中CYP1A1,SREBP-1c和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
    5 讨论
    6 结论
第二部分 :AhR介导的ERα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的作用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和细胞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 实验步骤
        3.1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实验设计
        3.2 血清生化分析
        3.2.1 血清中ALT,AST测定
        3.2.2 血清中TG,TC水平测定
        3.3 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3.3.1 肝脏H&E染色与油红O染色
        3.4 细胞培养,诱导脂肪变性和细胞给药
        3.5 HepG2细胞油红O染色
        3.6 RT-PCR实验
        3.6.1 CYP1A1,SREBP-1c和 ERα mRNA的表达
        3.7 Western blot实验
        3.8 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血清ALT、AST的活性
        4.2 血清、肝脏的脂质谱:TG和TC
        4.3 肝脏H&E染色与油红O染色
        4.4 HepG2细胞的油红O染色
        4.5 RT-PCR和 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CYP1A1, ERα和SREBP-1c mRNA和蛋白表达
        4.6 RT-PCR和 Westernblot检测HepG2 细胞中CYP1A1,ERα和SREBP-1c mRNA和蛋白表达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概述
    参考文献

(9)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及通胆汤干预TAM分子家族治疗PBC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认识
        一、PBC的流行病学
        二、PBC的疾病自然史
        三、PBC发病机制研究
        四、PBC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
        五、特殊类型的PBC
        六、PBC的生化应答标准
        七、PBC的治疗
    第二节 TAM受体家族分子的相关研究
        一、TAM受体家族分子结构及功能
        二、TAM受体家族分子研究进展
        三、TAM受体家族分子与PBC的关系
    第三节 PBC中医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PBC的认识
        二、中医对PBC的治疗
        三、中医治疗PBC的现代研究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评价指标
        四、检索策略
        五、质量评价
        六、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检索结果
        二、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三、纳入研究质量评估
        四、纳入研究数据提取
        五、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方法质量学
        二、研究对象
        三、疗效指标
        四、临床意义
    第五节 总结
    第六节 结论
第三章 通胆汤对PBC患者疗效及血清游离TAM家族分子的影响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中医证型辨证
        六、治疗方案
        七、资料采集
        八、观察指标
        九、疗效判定标准
        十、统计分析
    第三节 结果
        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三、两组患者自身抗体情况比较
        四、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酶学指标分析
        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rbscan水平检测
        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AM家族分子水平分析
        八、两组患者早期应答累积发生率的生存分析
        九、两组患者平均早期应答时间比较
        十、PBC主要酶学指标与TAM家族分子相关性分析
        十一、Firbscan与TAM家族分子相关性分析
        十二、Axl、Mertk、Tyro-3、Gas6、Protein S评估工具的ROC曲线
        十三、患者早期应答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十四、不良反应
    第四节 讨论
        一、通胆汤对PBC患者肝脏功能及早期应答的影响
        二、通胆汤对PBC患者血清游离TAM受体家族分子的影响
        三、TAM受体家族分子与PBC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总结
    第六节 结论
第四章 通胆汤干预TAM家族分子治疗PBC小鼠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方法
        三、主要实验步骤
        四、统计学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三节 结果
        一、小鼠随机抽样结果
        二、小鼠随机分组结果
        三、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外观形体、肝脏外观比较
        四、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体重及肝脏指数比较
        五、各组小鼠AMA-M2阳性率比较
        六、各组小鼠肝生化指标比较
        七、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HE染色 & Sirius red)
        八、TAM受体家族分子蛋白表达情况
        九、TAM受体家族分子蛋白qPCR检测
    第四节 讨论
        一、聚肌胞诱导可成功建立小鼠PBC模型
        二、通胆汤对PBC小鼠肝脏酶学指标、病理的影响
        三、通胆汤对PBC小鼠TAM受体家族分子的影响
    第五节 总结
    第六节 结论
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类型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脂多糖与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比较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肝脏损伤与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脂多糖诱导适量肿瘤坏死因子-α减轻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损伤中性别差异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致谢

四、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血清与肝组织中ALT、AST、ALP及GGT活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艾可清颗粒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研究[D]. 刘志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FXR靶基因调控探讨黛矾散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作用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戚璐.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3]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诱导的性别差异性肝损伤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 杨阔.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庆大霉素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 王欢. 兰州大学, 2020(01)
  • [5]中药配伍减轻雷公藤制剂肝毒性系统评价及过氧化机制研究[D]. 陈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药食两用中药葛对青春期大鼠食用安全性评价及葛根汁开发研究[D]. 姜鄂.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7]补骨脂素肝毒性及其对肝脏胆汁酸合成转运的影响[D]. 王琴.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基于雌激素信号途径研究AhR激活对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D]. 朱项羽.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及通胆汤干预TAM分子家族治疗PBC的作用机制[D]. 姜小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类型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赵善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ALT、AST、ALP、GGT活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