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陈红旗
导师: 陈方竞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主体体验,文学生产,鲁迅,发生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五四“文学革命”口号力量衰竭后,中国进步文艺界酝酿了新的“革命文学运动”,在“大革命”陷入低潮后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口号,在1928 年前后展开了革命文学论争。左翼文学发难者多是留学日本和苏联的中国作家,他们的主体体验关涉他们的生存境遇、生命感受和价值判断,使他们做出了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文化选择。现代文坛上进步的文艺社团、刊物和作家都与左翼文学的文学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左翼文学发生过程中,鲁迅融汇了古今中外的革命思想文化资源,积极进行着对国民性的“审视”和对民族“固有之血脉”的“追寻”,以与中华民族和底层民众共命运的生命态度体现了独特的文化风度,在左翼文艺运动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到了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左翼知识界在无产阶级文化建设的想象中比较成熟地汲取了本民族传统革命文化和日俄等世界无产阶级文化资源,在文学创作和理论论争中构建了左翼文学的认知、伦理和审美维度,明确了左翼文学的本质和性质。在左翼文学“发生”时,它还很“幼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但它能够在国民党的文艺统制和文艺独裁下发展起来,并与其它进步文学力量一起汇成30 年代中国文学主潮,证明它具有迥异于其它文学形态的独特精神内质和强韧的生命力。中国左翼文学是世界左翼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章“文学革命”力量的衰竭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口号的提出
第一节 “文学革命”力量的衰竭及其因由
第二节 革命文学的酝酿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口号的提出
第二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的主体体验
第一节 关于“俄苏体验”
第二节 关于“日本体验”
第三节 关于“中国体验”
第三章 在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旗帜下的团体、刊物与理论、创作
第一节 创造社:从《洪水》、《创造月刊》到《新思潮》
第二节 太阳社、我们社和引擎社:从《太阳月刊》、《我们月刊》《引擎》到《拓荒者》
第三节 “左联”:从《萌芽》、《前哨》到《文学》
第四章 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第一节 鲁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想的文化生成
第二节 异中之同: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作家的论争
第三节 同中之异:鲁迅与新月社作家的论争
第四节 鲁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想的超越性
第五章 中国左翼文学的生成
第一节 左翼知识界的形成
第二节 传统“革命”资源的吸纳与“无产阶级文化”的想象
第三节 文艺与革命:左翼文学的维度
第四节 “文学是宣传”:左翼文学的本质界定和意识形态泛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英文摘要(英文)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二十世纪中国乡土的浪漫书写[D]. 杨姿.湖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