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化传播论文-黄晓音,邱子昊

视觉化传播论文-黄晓音,邱子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化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音乐传播,抖音,视觉化,背景音乐

视觉化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音,邱子昊[1](2019)在《技术赋能与情感互动:抖音平台的视觉化音乐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催生了媒介的同时也变革了传播形态,视觉化的音乐传播形式也随着移动化、智能化的媒介形态趋于成熟。本文基于对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参与式观察,发现抖音平台将音乐以背景音乐的形态供用户使用,通过视觉-听觉共现同一场景给用户带来新的音乐聆听方式,不仅使背景音乐主体化,也拓宽了音乐传播的形式;技术赋能而泛化短视频生产主体,扩大短视频生产力,经由传播者复制、模仿将音乐短视频演变为网络米姆;作为米姆的音乐短视频作用于其他用户(受众)时主要通过情感互动实现动员,促进音乐视频的传播。(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08期)

赵倩[2](2019)在《长白山传说的视觉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白山悠久的历史演变中,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但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其传播载体依然是以文字、语言为主,传播形式较为单一。视觉化传播是传播者采用能够被受众广泛认知的视觉符号来传播信息的活动和过程,旨在运用视觉符号系统构建视觉语言,遵循图形、图像的产生规律来传达有效信息,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视觉化要求。视觉化传(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14期)

刘伟斌[3](2019)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以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为代表的传播方式的创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对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其基本内涵和社会作用,明晰主流意识形态与视觉化传播的内在关系,揭示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本文以近20年为时间节点,系统梳理和分析我们党在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建构本土化的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模式、推进传统媒介和视觉媒介的深度融合、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读图时代的大众视觉素养教育、加大对视觉信息的监管力度等方面进行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的实践路径创新。(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冯玲[4](2019)在《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音乐在传播中的视觉呈现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野,通过外部背景和内部文本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透视视觉文化语境中音乐传播的审美表征及权力运作,并就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论文的主旨,是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中,从影像传播的角度去探讨中国当下的音乐艺术,也以各媒介中的音乐视觉化传播现象为着眼点进行图像和影像文本研究。本论文的基本观点是:音乐的视觉化研究是双向的,研究者既可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当代音乐传播,也可从当代音乐的角度来研究视觉艺术,并在二者的互动中求得对视觉文化和当代音乐传播的深度阐释。在这个双向过程中,批评实践是二者互动的关键。本论文的结构依主题而设置。第一章“艺术与技术:音乐传播中的视听互动演变及形态”阐述视觉文化背景及相关概念的一般理论,注重“视”和“听”在音乐艺术发展中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第二章“文本与想象:基于静态图像与符号设计的音乐视觉传达”将从符号学的视角观察唱片封面设计和音乐表演中歌手的形象意蕴,梳理视觉化在静态音乐传达中的意义;第叁章“观看与聆听:动态影像艺术中的音乐表达及视听特征”,将以动态的音乐视觉文本进行个案剖析,主要探讨MV中的影像和音乐的视听结合特征以及多媒体技术中现场音乐表演中的视觉呈现价值。第四章“合谋与斗争:音乐视觉传播中‘看’的表征及权力运作”,从音乐影像“快感”传播的角度切入,旨在剖析音乐视觉传播中“看”的权力运作,透视音乐快感传播的内在权力机制。第四章“批评与探究: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对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进行批评,对审美中视听生态的良性循环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9-05-01)

李志峰[5](2019)在《浅析道教文化的视觉化传播与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共性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延续中,道教以自己的文化形态与精神信仰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古老的道教文化要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继续传播与发展,需要同当代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互相融合,那么如何做到这两者的结合应当是我们当下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04期)

肖晶[6](2018)在《不可预测的十四行诗传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30首的You Tube视觉化追问》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英语诗歌之宝库,其中十四行诗第30首是一串最璀璨耀眼的明珠。诗中描写了诗人为流逝的年轻时光感到遗憾,最后心情又转而明朗的过程。诗中的头韵和尾韵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传播变得多样化,由最初的手稿到纸质印刷出版,到广播,再到视频,十四行诗变得愈加普及。在这"金钱至上"的时代,You Tube上十四行诗第30首的视频化改编也多种多样,通过观众的点赞和互动,不断改编视频,从而满足大众心理,赚取更多的利润。文学在现代电子化的时代也变得愈加廉价。根据维科的历史循环论,文学是否还会回到以前的黄金时代,未来十四行诗将以何种形式传播,我们也无法预测。(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5期)

胥力文[7](2018)在《视觉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时代的变迁,伴随着可视化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视觉产业已经成为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会产业之一。根据以往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经验来看,仅仅把音乐以声音语言符号去推广的效果并不十分显着,而把视觉语言符号有机融入推广过程中之后,则能够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显着作用。本文从生理、心理两个层面对高校民族音乐视听结合教学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而后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提出了创新教学体系、营造发展环境与搭建实践平台等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11期)

秦名娟,何雨晴[8](2018)在《黄梅戏经典剧目传播内容的视觉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探寻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龙女》等经典剧目的传播过程,重点对其传播内容的视觉化进行了研究,主要表现在视觉化的剧本、视觉化的唱词及视觉化的舞台氛围等方面。基于总结《天仙配》等黄梅戏经典作品得以历久弥香的基本因素,研究视觉文化时代下黄梅戏有效传播的途径,为其继承与发扬、坚守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泽云[9](2018)在《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深刻影响着意识形态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既是契合现代人认知图示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大众接受有效对接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09期)

王喜亮[10](2017)在《视觉化的“上帝”——从《出像经解》看晚明天主教的传播及其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像经解》,又名《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是晚明意大利来华传教士艾儒略传播基督信仰的一部木刻版画作品,它的底本为欧洲耶稣会士纳达尔的《福音故事图集》。《福音故事图集》不仅影响了《出像经解》,还影响了它之前的《诵念珠规程》以及之后的《进呈书像》。《出像经解》的大部分图画内容承袭了《福音故事图集》,但也通过添加新图、调整次序、多图组合、修改细节等方式进行了一些创新,体现了艾儒略在晚明传播天主教过程中做出调适的努力,同时也蕴含了在华传播天主教的几个困境。本文主要从教义、群体、信仰叁方面进行考察,并在最后对比《圣迹全图》与《出像经解》这两部图画传记在叙事结构上揭示出来的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本质差别。(本文来源于《基督教学术》期刊2017年02期)

视觉化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长白山悠久的历史演变中,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但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其传播载体依然是以文字、语言为主,传播形式较为单一。视觉化传播是传播者采用能够被受众广泛认知的视觉符号来传播信息的活动和过程,旨在运用视觉符号系统构建视觉语言,遵循图形、图像的产生规律来传达有效信息,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视觉化要求。视觉化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化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晓音,邱子昊.技术赋能与情感互动:抖音平台的视觉化音乐传播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2].赵倩.长白山传说的视觉化传播[J].青年.2019

[3].刘伟斌.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

[4].冯玲.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D].南京艺术学院.2019

[5].李志峰.浅析道教文化的视觉化传播与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共性与应用[J].参花(下).2019

[6].肖晶.不可预测的十四行诗传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30首的YouTube视觉化追问[J].名作欣赏.2018

[7].胥力文.视觉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初探[J].当代音乐.2018

[8].秦名娟,何雨晴.黄梅戏经典剧目传播内容的视觉化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8

[9].陈泽云.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的必要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

[10].王喜亮.视觉化的“上帝”——从《出像经解》看晚明天主教的传播及其困境[J].基督教学术.2017

标签:;  ;  ;  ;  

视觉化传播论文-黄晓音,邱子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