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综合采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地质、物探、测井、录井等多种资料的综合研究为途径,深入研究斜坡地区的生储盖层的时空分布规律,重点研究油气藏的源岩和油气疏导、储层和盖层特征、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优选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落实、评价有利勘探目标,对今后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贝尔凹陷主要烃源岩在纵向上主要是南屯组和大一段,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的演化也相对比较充分,从对贝尔凹陷原油色质分析结果对比看,贝西斜坡构造带中的原油与贝尔凹陷具有同源性,贝西洼槽应该是本区的主要源岩区,油气可直接沿断裂、砂体或不整合面运移至呼和诺仁构造、和苏乃诺尔构造带。对贝西斜坡地区南屯组储层评价得出:Ⅰ类储层分布在孔渗性较好和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南二段储层储集条件要好于南一段,储层整体延凹陷到斜坡处储层逐渐变好。从大一段和南二段泥岩盖层的微观和宏观封闭特征的评价来看,大一段泥岩盖层和南二段泥岩盖层是一套很好的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封盖油气能力较强,对南屯组油气储集和保存较为有利。已发现的圈闭集中在主断裂附近,并与主断裂方向一致延北东东向分布。局部构造以断块和断鼻为主,伴有构造一岩性圈闭和岩性圈闭。通过对地区的成藏条件整体研究,本地区发育很好的烃源岩,较厚的储层和区域性与局部性盖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从这几方面来看具有形成良好油藏的基本条件。因此圈闭是否具备及其有效性是成藏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创新点摘要前言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构造特征1.2 贝西斜坡地层发育及生储盖组合特征1.3 贝尔凹陷地层沉积特征第二章 源岩和油气输导2.1 贝尔凹陷主要烃源层的分布2.2 烃原岩地化评价及有效烃源岩2.2.1 有机质丰度2.2.2 有机质类型2.2.3 有机质演化程度2.2.4 有效烃源岩2.3 烃源生排烃量2.4 油气输导体系2.4.1 断裂对油气的输导2.4.2 储集层砂体对油气的输导2.4.3 不整合面对油气的输导第三章 储层和盖层特征研究3.1 储层主要岩性及曲线特征3.1.1 砂砾岩、砾岩3.1.2 粗砂岩、细砂岩3.1.3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3.2 储层物性分析3.2.1 孔隙度及渗透率分布频率3.2.2 孔隙度与渗透率和深度的关系3.2.3 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特征3.3 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3.3.1 原生孔隙3.3.2 次生孔隙3.4 喉道类型及其特征3.4.1 粗态型(I 类)3.4.2 偏粗态型(II 类)3.4.3 偏细态型(III 类)3.4.4 细态型(IV 类)3.5 砂体物性与相带的对应关系3.6 储层分布特征3.6.1 南一段储层分布规律3.6.2 南二段储层分布规律3.7 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预测3.7.1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3.7.2 有利区预测3.8 贝西斜坡盖层的宏观发育和微观封闭3.8.1 盖层的分类3.8.2 盖层发育特征3.8.3 贝西斜坡地区盖层的宏观发育特征3.8.4 盖层的微观封闭特征3.9 盖层评价第四章 圈闭评价4.1 贝西斜坡圈闭类型4.1.1 构造圈闭4.1.2 构造一岩性圈闭4.1.3 岩性圈闭4.2 岩性圈闭分布4.3 构造圈闭平面分布规律4.4 有利圈闭综合评价4.4.1 圈闭含油气性综合评价4.4.2 有利圈闭优选第五章 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5.1 较好的断层封闭性是圈闭的有效性主要因素5.1.1 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5.1.2 泥质含量的确定方法5.1.3 断层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5.2 贝西斜坡断层形成时期5.2.1 早期断层5.2.2 中期断层5.2.3 晚期断层5.2.4 长期继承发育断层5.2.5 短期断层5.3 不整合面控制油气藏分布和富集5.4 充足的油源与近距离的储层5.5 运聚要素时空关系的合理匹配关系结论参考文献发表文章目录致谢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贝西斜坡论文; 南屯组论文; 油气成藏论文; 输导通道论文; 主控因素论文; 有利圈闭论文;